“近些年来,匈奴向我朝示好,未曾犯我边境。虽与我国争着在车师屯田,我认为不足为虑。现在听说各位将军打算兴兵攻入匈奴境内,恕我愚昧,不知此兵名义何在!如今边境各郡都很困乏,百姓们父子共穿一件狗皮或羊皮衣服,靠野草野果充饥。《老子》说,‘军事行动之后,必然会出现灾年。’是说民众的愁苦怨恨之气伤害天地间的阴阳谐调,所以即使取得胜利,也会带来后患,导致灾变发生。如今各郡太守、各封国丞相多不称职,风俗尤为不正,水旱灾害不时出现。就在今年,儿子杀父亲、弟弟杀哥哥、妻子杀丈夫的罪犯共有222人,我认为这绝不是小事。现在陛下左右的人不为这些事担忧,却想着发兵到遥远的蛮夷之地去报复微小的怨愤,恐怕正如孔子所说:‘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国,而在萧墙之内。’”
宣帝接受了魏相的劝告。(《资治通鉴》卷25)
和亲
汉朝始终坚持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从高帝刘邦立国开始,经过诸帝,每一朝都有汉家女子以宗室的身份嫁给匈奴首领为妻。到了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朝见,请求准许他当汉家女婿。元帝把后宫女子王嫱(别名王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单于称王嫱为宁胡阏氏。她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栾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资治通鉴·卷29》)
南北朝时,宋文帝刘义隆出兵讨伐北魏,北魏国主拓跋焘率军反击,连连获胜,兵锋直指刘宋都城建业(南京),举国震惊。拓跋焘派人给刘义隆送去骆驼、骏马等礼物,要求和解,提出与刘宋皇室联姻。刘义隆也派使者田奇送去水果和美酒,拓跋焘拿起黄柑就吃,端起酒来就喝,侍从低声提醒他酒食里可能有毒。拓跋焘没有理会,把他的孙子叫过来给田奇看,然后手指苍天,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是想成就功业,传播自己的名声,而是想维持过去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让百姓安定下来。我愿意与贵国永远缔结婚姻,永远相互援助。宋国皇帝如果把他的女儿嫁给我这个孙子,我也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贵国的武陵王为妻,如果这样,从今往后将不会再有一匹马南下骚扰。”(《资治通鉴》卷125)
隋朝初年,突厥沙钵略可汗数次被隋朝打败,提出与隋朝和亲。隋朝取代的是北周宇文氏,北周武帝有一个侄女封千金公主,她要求改姓杨氏,做隋文帝的女儿。文帝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把他嫁给沙钵略可汗。可汗致书文帝说:“皇帝陛下,您是我夫人的父亲,也就等于是我的父亲。我是您的女婿,自然应该算是您的儿子。我们两国的礼俗虽然不同,但人们的情义却是一样的。从今往后,子子孙孙以至万世,亲好不绝。上天为证,永不违负!我国的牛羊驼马,都是皇帝陛下的牲畜;贵国的缯彩绢帛,也都是我国的财物。”沙钵略可汗去世,隋朝为他罢朝三天,以示哀悼,(《资治通鉴》卷176)
唐太宗时,敕勒(铁勒)族的薛延陀部崛起,形成对唐朝的威胁。太宗问大臣:“薛延陀部在漠北称雄,现在制御它有两个方针,如果不发兵消灭他,就跟他通婚以进行安抚,二者挑选哪一个?”房玄龄回答:“中国刚刚安定,兵意味着凶,战意味着危,臣以为应当选择和亲。”太宗说:“对。朕既然是民众的父母, 如果对百姓有利,何必吝惜一个女儿。”(《资治通鉴》卷196)
刘秀罢兵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长期从事兵战,厌倦了战事,深知天下疲惫损伤,渴望得到休息。自从陇、蜀平定之后,除非情势危急,不再谈论军事。皇太子曾经向他请教攻战之事,刘秀说:“从前卫灵公请教陈兵布阵,孔子不接话。这不是你应该问的。”
汉朝的宿敌匈奴遭受旱灾和蝗灾,又流行瘟疫,人和牲畜多有死亡。有人主张趁机出兵攻打匈奴。刘秀下诏书回答:“《黄石公记》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舍弃近处而图谋远方,劳累而无功效;舍弃远方而图谋近处,轻松而有成果。所以说:一心扩充地盘就会筋疲力尽,一心推广恩德就会壮大强盛。拥有本来属于自己东西的人安宁,贪图本来属于别人东西的人凶残。****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最终一定失败。(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如今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善政,灾变不断,百姓惊恐不安,自己尚且不能保全,难道还要再去管边寨外面的事情吗!”从此将领们
不敢再提用兵之事。(《资治通鉴》卷44)
战争不是根本利益所在
东汉顺帝时,发生与匈奴的边境冲突。大将军梁商上书说:“匈奴背叛,自知罪大恶极。连走投无路的鸟兽都知道求生,何况更加繁盛的人类呢,匈奴是不可能消灭殆尽的。如今对匈奴作战,粮秣运转日益增加,三军疲劳困苦,耗尽国内人力物力而用于对外,不是中国的利益之所在(虚内给外,非中国之利)。应当命令度辽将军马续采用挖深沟、筑高垒的办法,以恩德和信义招抚匈奴归降,公布悬赏,明确期限,如此匈奴便可归服,国家便可安全。”顺帝同意了。梁商又给马续等人发送文书,说:“中国境内安宁,忘掉战争的日子已经很久了。骑马夜袭,交锋射箭,决胜于一时,乃是戎狄的长处,中国的短处;使用强弩凭借城墙,依靠坚固的营垒防守,将敌人拖垮,乃是中国的长处,戎狄的短处。务必首先发挥我们的长处,静观待变,设立奖赏,启发匈奴人的反悔之心,千万不要因为贪图小功而扰乱大方向。”不久,匈奴右贤王部下
13000人投降马续。(《资治通鉴》卷52)
亲仁善邻
十六国时,段辽多次与前燕的慕容皝互相攻击。阳裕劝段辽道:“以亲近、仁厚、友善的态度对待邻人,是国家之宝。(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何况慕容氏与我们世代通婚,有甥舅关系,
慕容皝又德才兼备,我们却与他结怨,没有一个月不打仗,弄得百姓凋敝,获取的利益弥补不了遭到的伤害,臣担心国家的忧虑就此开始了。希望双方都能追悔以往的过失,和好如初,以使国
家安定,百姓休息。”(《资治通鉴》卷95)
唐初,太宗李世民在汉代未央宫旧址侍奉太上皇李渊饮宴。李渊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吟诗,随后笑着说:“胡人、越人成为一家人,这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情!”(《资治通鉴》卷194)
林邑国向唐朝进献火珠,有关部门认为其所上表章的文辞桀骜不驯,请求出兵讨伐。太宗说:“尚武好战者自取灭亡,隋炀帝、颉利可汗的例子就在眼前。打败一个小国并不能表明勇武,更何况不一定保证取胜。遣词造句的事情,何必去计较。”(《资治通鉴》卷193)
唐高宗时,百济国派使者进献贡品。高宗告诫来使:百济国与新罗国、高丽国之间不要进行战争,如果不听,我大唐将征发
大军讨伐你们。(《资治通鉴》卷199)
唐朝武宗时,天德军节度使田牟等人想攻击回鹘以捞取功名,奏称回鹘国的叛将没斯等人侵逼天德边塞。武宗命百官商议。大家都认为应当批准田牟的请求,出兵驱逐回鹘。武宗又询问宰相们。李德裕认为:“走投无路的鸟撞入人的怀里,尚且应当救他的命(穷鸟入怀,犹当活之),何况回鹘曾经帮助国家平定安史之乱,屡建大功。如今回鹘被邻国击破,部落离散,穷途末路,无所归依,远来投靠天子,于边塞秋毫无犯,为什么要乘他们无路可走而进行攻击呢!这时应当派遣使者前去镇抚,运送粮食赈济他们,这也就是当年汉宣帝之所以能够征服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方略。”
武宗接受了李德裕的意见,没有出兵。(《资治通鉴》卷246)
以战促和
唐朝初年,边界战事不休。高祖问群臣:“突厥入侵,但又来求和,和与战哪个更有利?”太常卿郑元 (shú)说:“交战会加深仇怨,不如讲和有利。”中书令封德彝认为:“突厥仗着兵力众多,轻视大唐王朝,如果不战而和,是向他们显示软弱,明年还会重来。以臣的愚见不如出兵给予打击,取胜以后再讲和,这样就恩威并重了。”高祖听从了封德彝的意见。(《资治通鉴》卷190)
绥之以德
唐太宗问大臣们:“自古以来帝王虽然能够平定中原,却不能制服戎、狄。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取得的成果却超过了他们,你们说说其中的原因。”大家歌功颂德,没有说出什么。太宗讲了五条原因,其中一条是:“从前的帝王都尊贵中原人,鄙视夷人和狄人,唯独我爱护他们像爱护中原人一样,所以他们各个族群、部落依赖我如同父母。”
太宗的对外政策收到了很好效果,四面八方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的君主和首领都争先恐后派使者进贡朝见,路上连绵不绝。每年正月初一,朝贺的人常常是成百上千。在召见各国使者的朝会上,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汉武帝穷兵黩武30多年,造成中原疲惫凋敝,收获却寥寥无几;怎么能跟今日以德服远(绥之以德)、使不毛之地都成为大唐编户的局面相比!”(《资治通鉴》卷198)
忘战必危
五代时,南唐臣服后周,南唐国主李璟派礼部侍郎钟谟前往后周朝贡。
周世宗问:“江南还在操练军队、进行战备吗?”
钟谟回答:“我国已然臣事天朝,不敢再这样了。”
世宗说:“不对。昔日是仇敌,今日成一家,我朝同贵国的名分已经确定,我担保不会出现变故。然而世事难料,至于后世,更不可知晓。回去对你家君主说,可以趁着我在的时候加固城郭,修缮武器,据守要塞,多为子孙后代着想。”
钟谟将世宗的话禀告李璟。于是南唐修建金陵(南京)城墙,各地凡是破损城墙都进行了整治,守卫士兵也补充增加了不少。(《资治通鉴》卷294)
刘向编撰的《说苑》中有一篇文章,内容是这样的:《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安宁,忘记战备一定危险。”(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经》也说:“君子应该修整武器,以防备不测。”可见武力是不可以随意使用的,随意使用便失去了威力;兵备是不可以荒废的,荒废了便会招致敌寇。从前吴王夫差由于好战而导致灭亡,徐国的偃王由于荒疏武备也遭到灭亡。所以圣明君王治国,官员不随意动用武力,百姓不荒废武备。《易经》这样说:“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危亡。”(存不忘亡。)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使自身安全
并且保住国家。(《说苑·卷十五·指武》)
小结
中国历朝历代都坚持和平,和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心理意识,不只是国家关系,也是一种处世态度,如今人们常说的“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就是这一态度的通俗表达。它要求人们,任何情况下都不去主动挑起争端,如果有人非要找麻烦,我们绝不退缩,必迎难而上,给予回应。怎样才能不怕事?光有胆量不行,两手空空只能助长对方气焰,必须有实力,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可以制止对方在错误的道路上滑得更远。
和平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特殊意义。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既是根据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因为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也符合各国的利益,因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给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共赢的发展,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和平从来都是双方的事情,光有我们一方的和平,对方却不要和平,那么我们想和平也和平不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是********自己的正当权益与核心利益,和平被破坏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这就是和平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