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23765100000024

第24章 第一个飞机设计室(1956—1961)(4)

“徐舜寿同志对飞机设计新技术是非常敏感的,能够不失时机地抓住刚露苗头的新技术。在他设计飞机时,已注意如何防颤振。直到1955年颤振才发展成一门跨领域的新兴学科,即气动弹性力学。当时美国出了两本书,如Bisplinhoff的《气动弹性力学》等,他就立刻买来学习。他感到自己一个人学是不够的,于是一成立设计室,他就决定建气动弹性专业。对于这门新专业谁都没有学过怎么办,他就选了管德同志和他一起读这两本书,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讨论。他们自己理解得还不深,于是组织国内一些曾搞过这方面工作的教授们开讨论会,探讨解决飞机设计中气动弹性的途径和主攻方向。终于在他亲自领导下,建立起这门专业,也解决了歼教1飞机的问题。在他的创建下,也培养出管德这样的气动弹性专家,而且现在国内已有一支相当成熟的飞机气动弹性设计队伍。

……

徐舜寿同志对计算机也是十分重视的,1957年就开始为设计室配备学计算数学专业的同志,1958年就把他们送往计算所的计算机训练班。接着就购买了МПТ-9模拟计算机,到1959年秋又订购了103型数字计算机,而且还成立了计算机组。这些机器一直到设计歼8时还都起过作用,至于当时计算机组的傅有光、朱玉林同志现在也都成为搞计算机辅助飞机设计的知名专家了。”

顾诵芬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徐舜寿拿给他们看的那些外文原版书的扉页上,经常有作者赠书的签名。如冯元桢的《气动弹性引论》一书上就有赠陆元九表兄的题字,陆元九是冯元桢的表兄,他们都是徐舜寿在中央大学机特班时期的同学。在当时外文图书资料来源极少的情况下,徐舜寿为了给大家寻找学习资料,真是费尽心思。

徐舜寿在对前沿技术的关注、跟踪和应用方面,身体力行。同时选材培养,既是导师,又做同学。在专家面前甘当小学生,甚至在年轻人面前也虚心求教。

成立技术委员会

112厂设计室时期,徐舜寿吸收苏联的经验,在室里组织了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是他一直推行和采用的一种技术民主、博采众长、科学决策的方法与组织形式。

技术委员会由正、副主任设计师(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主管设计师陆孝彭及总体、气动、强度、机身、机翼等5个专业组长共9人组成,每周召开一两次会议,讨论解决一些设计中的重大问题,其目的是集思广益,使设计协调合理。同时,通过参加会议,各专业的领头人可以了解飞机的整体布局,提高设计协调能力。

在歼教1的设计过程中,技术委员会的形式使整个设计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设计人员既独立思考,又集思广益的能力。这样一种发扬技术民主、培养和锻炼队伍的方法,大家反映很好。

注释:

①冯钟越:1931年12月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县。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幼子。1952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原任112厂设计科强度组组长,1956年调任飞机设计室强度计算组组长。他是歼教1飞机设计中强度计算专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该专业的创建人,他完成了歼教1飞机全机静力试验一次顺利通过的任务。在初教6设计中,1958年夏天去南昌320厂参加该机的强度复查工作,为初教6顺利通过静力试验作出了贡献。以后他相继参与组织和主持“东风107”、“东风113”飞机强度计算方案的设计研究工作。根据徐舜寿的要求,由他领导开展有限元法、矩阵位移法等应用研究工作。在歼8飞机设计期间,他组织制定并顺利完成了各主要部件的强度计算方案和全机静力试验顺利通过的任务。

1973年,冯钟越调任623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在完成水轰5、运8、运10等大型飞机的静力试验中和组织主持航空结构静力分析系统(定命为HAJIF-1)和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等大型研究课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在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令人惋惜的是,因身患癌症,冯钟越于1982年10月28日不幸病逝,终年51岁。

②屠基达:1927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51年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122厂,曾任设计科副科长、科长。1956年底,屠基达被徐舜寿点名要到了112厂飞机设计室,担任机身设计组组长。1957年,按照歼教1两侧进气的气动布局,独创性地设计成功国内首架两侧进气下单翼传力的机身结构。他除了组织和指导整个机身的结构设计外,还亲自动手设计无参考凭据的机头和特设舱方案。1957年冬,设计室开始了初教6飞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1958年初春,屠基达和林家骅受命担任初教6的主管设计师,出色完成初教6国内首创小飞机全铝合金半硬壳结构设计。

在初教6转320厂以后,他带队前往南昌搞详细设计发图,经过72天的努力,初教6飞机于1958年8月27日首飞成功。当时,112厂飞机设计室正在组织超音速歼击机——“东风107”号机的方案设计,徐舜寿提名屠基达任“东风107”飞机主管设计师。

1959年后,屠基达被调往成都132厂组建设计科。1966年,他主持设计的歼教5飞机首飞成功,并大批交付部队。1970年,他领导研制的×××型飞机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屠基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他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曾任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现任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③陆孝彭:1920年8月19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4年,陆孝彭和徐舜寿、高永寿、虞光裕等,到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麦克唐纳飞机工厂实习。1946年,陆孝彭等被派到英国格洛斯特飞机公司继续实习飞机设计。

1949—1951年,在华东军区航空工程研究室工作。1951年,奉命来到北京南苑飞机修理厂负责修理各型教练机、运输机,支援抗美援朝。1956年,被调到沈阳112厂飞机设计室,担任歼教1飞机主管设计师。1958年,陆孝彭被调到南昌320厂设计室担任强5飞机的主管设计师。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和多方协作,完成了第一架静力试验机。1965年6月4日强5飞机首次升空,接着完成了全部试飞科目,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初步设计定型。1966年,中央军委同意小批生产10架强5飞机。1968年,强5飞机试飞鉴定后,经中央军委、******主席亲笔圈阅批准,强5飞机投入了成批生产,开始装备部队。从此揭开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重要空白。

1969年,陆孝彭根据空军部队提出的战术要求,主持了轻型超音速歼击机歼12的设计工作。歼12飞机于1969年8月起进行方案论证、风洞试验,1970年进行详细设计和试造,同年12月26日首飞成功。歼12飞机在研制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经过调整试飞,于1974年完成各项试飞科目,成为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

1981年,国防科委任命陆孝彭为强5加大航程改进飞机总设计师,对强5飞机进行改型设计,使飞机性能进一步提高。强5飞机已成为有7种改型的系列飞机,大量装备部队,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并出口外销其他国家,赢得了较好的国际信誉。在第37届巴黎国际航展上,强5飞机被誉为“亚洲明星”。1985年,强5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载入英国《简氏航空年鉴》。

1964年,在中国航空学会成立大会上,他发表了“涵道风扇式陆空两用直升机设计”的论文。1974年编写了《飞机总体设计(讲义)》。1983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跨音速学术讨论会上,陆孝彭发表了“论激波和极限线的关系以及二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条件”一文,对学术界长期有争议的二元跨音速流中极限线的性质,以及与激波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入的数学分析,为应用查普雷金特殊解求解复杂的气动力问题开辟了道路。

1980年,陆孝彭主持了一项大型部级科研课题——变后掠技术的预研任务。经过8年多的努力,这一预研课题在设计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成功地解决了气动布局(转轴位置、翼型、动态响应等)、机翼结构优化(转轴接头、三维应力计算、多约束优化技术等)、驱动机构及飞行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难题,为我国变后掠新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课题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3年,陆孝彭任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陆孝彭于1985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86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总设计师荣誉状,1991年获航空工业的最高奖航空金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0年10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④管德:1932年6月出生,北京市人。1952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四局工作。1956年12月,组织批准了管德的申请,他从四局机关调到刚组建的112厂飞机设计室。

在歼教1飞机设计中,徐舜寿交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计算歼教1飞机的外形数据,这项工作就是用计算机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徐给了他“中运-3”的外形计算报告和一本有关的英文书。之后,在设计室开展建立飞机颤振专业时,他选择了管德和另一位与他学历相当的同志。他为他们找来三本关于气动弹性的专著,一本是Scanlan等人写的《飞机振动和颤振研究引论》,一本是冯元桢的《气动弹性力学引论》,一本是Bisplinhoff的《气动弹性力学》。徐舜寿与他们约法三章:两本书大家分头去看,有的数学基础自己去补,每周六下午一起来讨论。为他们请了顾问工程师,当歼教1机翼颤振计算报告完成后,他送给黄玉珊审阅,还亲自带管德到北京,邀请了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如黄玉珊、张桂联等一起来审阅,凡有气动弹性内容的活动,他总是让管德参加,也放手让管德去做。在徐舜寿创造的学习和研究条件基础上,管德勤奋努力,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可用于超音速飞机设计的气动弹性计算和试验方法。

管德现为我国气动弹性的权威专家。他曾任沈阳飞机设计所副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他主持的《高速歼击机的气动弹性分析》、《航空结构分析系统》,分别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对歼8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歼8飞机的主要参加者之一、航空工业部新机首飞一等功。写作出版了《非定常空气动力计算》,主编了《飞机气动弹性力学手册》。

1984年,管德调到航空工业部任科技局局长,后任部总工程师和科技委主任。1985年12月调任中国民航局副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⑤斯米尔诺夫: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起落架组组长。320厂仿制运5时,是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派来的设计师代表。他是一位中专毕业生,后担任安东诺夫设计局副局长。

⑥克拉西伏夫:苏联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总体室主管设计师。1958年初,四局请来帮助审查歼教1图纸。工作中,他对中方人员很友好,提出了设计超音速飞机的建议。后来他担任了ЯК-38舰载垂直起降机电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