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心芯相印
23766700000012

第12章 上学校,刻苦攻读(6)

不过大学期间,正好赶上************,学校的粮食供应也会出现困难,不少同学因为饥饿得了浮肿病。还好,我从小是苦水中泡大的孩子,有得是解决饥饿的办法。去学校附近的农田里摘各种野菜、红苕尖,在锅炉房用开水一烫,再加上几分钱的盐、酱油和醋,便是一顿不算美味却能饱肚的野菜大餐。有时也能补充点优质蛋白,学校周围的小河沟里溪水潺潺,是鱼儿们嬉戏的天堂,我们经常来这里捉鱼来吃。这不仅能解馋,而且捉鱼的过程着实有趣,赤足在清澈的溪水中与小鱼来一场智慧和耐心的大较量,往往最后弄得是衣裳裤子湿了一大截。不过收获颇丰,最多的是鲫鱼,捉来跑到老师住的筒子楼借锅生火煮来吃。即使数十年后回忆起来,那种味道仍然挥之不去,令人直咽口水。

温饱问题都解决了,在学习上就没了后顾之忧。北航安排的功课很多,每学期的课程几乎都排得满满的。我所学的自动控制系主要是学习发动机的自动控制,具体来说就是自动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温度、推力等参数,以满足飞机在不同高度、速度及不同姿态的要求。大学的前三年全是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制图、外语、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元件,而后两年则是专业课的学习,主要就是发动机原理、调节原理、加工工艺、自动控制等。我倒不介意这满满的课程表,因为很多课程都是我的强项,数学、物理这些基本课程在中学就是我所擅长的,到了大学也不例外。我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法,因此学起来不费劲。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阶段小结、期末总结,这是一般同学的学习流程。我与众不同的是特别注重每门课节、章、篇的内在联系,能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比如主要学科,数学、物理、调节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力学等均用纲目关系把它画出来,并整理在制图剩下来的边角纸上,一本书最后就是那么一两页纸的东西,可谓一目了然。根据这些整理的东西再进行复习梳理,不仅记得牢,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其实这是在中学时就养成了的学习习掼,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习,让我分析起事情来也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使得以后工作中做起事来效率更高。

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是十分聪明的孩子,要学习好,除了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外,必须要比别人有好的精神状态,要勤奋刻苦。我两个小时总能比得上你一个小时吧。到北航后,以前那股勤奋劲儿一点也没变,相反大学里的良好学习条件让我更是一门心思栽进书本当中。每天早上我总是最早起来,到操场上读书。晚上学校停电了,便跑到马路边的路灯下看书,或是到钢铁学院的大教室上自习。周末也是整天泡在图书馆或自习室。在校五年,我很少进城,偌大一个北京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假日里这些地方都是大学生游玩的理想场所,而我连长城、故宫都未曾去过。我心里铭记着一句当时的北航校长武光在红与专大辩论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读好书。”这句质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我也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这简单而又不简单的五个字———“读书,读好书”。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实践中去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无疑是更重要的,也是学习的目的。五年间,我参加了三次工厂实习,每次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而每次实习内容都有所不同。第一次是工艺实习,学习所学产品的零部件加工。第二次则是产品实习,了解与熟悉产品,重点是产品的装配与试验。第三次是毕业实习,到设计单位查阅接收设计资料,向专家请教对产品设计有关的问题,以便毕业设计。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实习模式,学生们能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了起来,增强了走出校门后的工作技能。

除了学习,我也不忘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初到北京时,我还受不了这里干燥的气候,第一学期就因感冒发烧住了三次校医院。打篮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粮食还没定量的时候,每天下午下课后我便在食堂拿上两个馒头去打篮球,一玩便是两个小时。我的个子虽然略显瘦弱,但身手敏捷,步法灵巧。不过由于贫穷的原因,买不起运动鞋,这并不妨碍我球技的展现,因为长年累月的磨炼也使得我早已习惯光脚打球,这反而让我在篮球场上更为亮眼。当时和我一起打球的人还送了一个绰号叫“赤脚猴”,在北航的球场上可谓打出了名堂。不过不穿鞋锻炼的我不小心也会遇到血光之灾,被碎玻璃、铁钉之类弄伤不是一次两次地发生。一次,在跑100米时,我中途忽然觉得右脚有些不适,到了终点才发现一颗生锈的图钉钉进了脚掌。

那时候北航每年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月的劳动锻炼。大一冬季、夏季我曾两次去怀柔郭家庄劳动锻炼。到那里我有了第一次乘马车进庄的经历,从火车上下来,便坐上了村里派来接同学们的马车。坐在马车上,欣赏着一望无垠的平原地貌,让从山里出来的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一马平川的辽阔。在农民的家里,我第一次有了睡大炕的体验,屋有多长炕就有多长,宽大概有两米左右,我同十几个来参加劳动的同学就是睡这样的炕。冬天的时候,炕被烧得暖暖的,睡在上面舒服极了。还有许多让我这个西南来的孩子感到很新鲜的事物。一颗大白菜有20多斤,人都可以站在上面;一根大葱快接近一斤,差不多有小孩的胳膊那么粗;当地挖地的工具并非锄头,而是铁锹;还有每家都有一个贮存蔬菜的地窖,里面堆满了大白菜、红薯等预备过冬的食物。这在书里面才能读到的一切,我终于有机会能够亲身体验了。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挖地窖、挖红苕、收大白菜,我总是充满了好奇,细心地体会着北方农村的生活。

大学期间,我们还到百望山植树造林一个月,如今郁郁葱葱的百望山,还有一块北京市人民政府立的石碑记录着北航同学植树造林的事迹。由于百望山离北航不是很近,所以吃住均在山上。每天一大早就出发,中午饭不能回去,就直接把饭用担子挑上山。学校规定,大班班长负责安排全班同学的劳动与生活。那时我是班长,不但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植树,还得操心伙食问题。午饭都是由山下的老乡做好,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就下山来挑食物上山。馒头、窝窝头、黄米年糕、菜团子、汤都是我用担子一边两锅一个人挑上山的,为了节约劳力,我从来不找同学帮忙。为了以防在上山的途中爬坡上坎,引起担子颠簸,把菜和汤洒出来,我上山的每一步都走得特别地小心。本来食物的重量就已经让人很难吃得消了,再加上还得高度紧张地护着担子,基本上每一次挑到目的地时,我都是累得满头大汗。

除了学校组织的劳动以外,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我也不闲着。每周日我都会主动把盥洗间和公共厕所整理打扫一遍,为了厕所的清洁,我还专门捡些泡沙石将便池里的污垢擦得一干二净,同学们对于我的这些举动都深受感动,时间长了,大家伙儿也不好意思看着我一个人干这些脏活累活,都纷纷加入其中。

班上有位爱好音乐的孙成纲同学还根据这些事迹编成了一首小曲,歌词中这样唱道:“俺班出了位劳模叫梦林,学习好成绩优干活还第一。田间地头不费力,工厂车间显手艺。要说还是打扫厕所有见地,他可与时传祥媲美。”歌曲一出来,便在班里传唱开来了,后来唱到了全校的文娱汇演,我的名字便是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刚进学校时,组织便指定我为班上团支部的组织委员,不久改任班长,期末正式成立团支部时,我被选为支部书记,一干便是五年。后来还兼任了大班即年级班长和二系团总支委员。但我在大学里一直没有入上党,虽然提出过申请,并且团支部的近十来位同学都入党了,但我始终却没被接纳。我知道自己的主要缺点是太冲、太直,并非不想改变,只是秉性难移。对于党员同学指出我朴素的阶级感情提升不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志向上来,因而缺乏党性,我更是搞不懂,摸不着头脑。看来,的确是觉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