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3766900000033

第33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2)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凸显了“思修”课实践性特点。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不断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形成了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式。“思修”课是一门实践课。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学生承担任务并完成任务、师生共同点评、总结任务,形成教学互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是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现实与网络、理论与实践、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法相融合。这就使“思修”课教学形成了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模式,提高了高校“思修”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了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了“思修”课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鲜明的实践性特点。

最后,在评价上,应从学生的成功体验着眼。评价不能只针对学习结果,还应面向学习过程;不仅包括最终小组作品的完成情况,还包括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写作能力、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方法与手段、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思路等多个方面的情况;特别对于完成任务的思路和计划,应该要求学生有一个书面的描述,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方面。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均需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教师评价,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便是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进行鼓励,并可适当指出改进办法进行补救,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思修”课中设计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理论探讨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和遇到了一些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虽然联系实际比较容易,但是对于教师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解答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教学实效性面临较大挑战;此外,教学方法还需创新。在“任务驱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要求越来越高,挑战越来越大,如何在“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方面做出成效,使“思修”课教学形成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我校“思修”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这仍然是“思修”课教学方法探讨面临的较大难题。为此,在真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任务在设计与完成上必须统筹“质”与“量”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列出相关任务类型、主题及相关作品供学生讨论,与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大体思路。在大“任务”的布置下,必须兼顾“小任务”,及各任务之间相关衔接、相互关联。

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前,要认真思考,确保“任务”能将课程的各阶段理论都囊括在完成过程中,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趣味性,同时要保证可操作性,不至于难倒学生,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像“导演”熟悉剧本一样,在深刻领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有针对性地编写好教学计划。例如,在“思修”课第二个学期,我布置的一个任务设计,就是要学生们结合第五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录制视频,让学生在录制过程中,真正对课程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而此中,任务的设计应注意任务量的把握,需要有层次性,避免因任务过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时,布置任务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更细致的引导,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防止出现因为准备的资料过多,导致任务完成超时。因此只有任务选取适中,学生准备充分,教师引导到位,任务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完成,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模式,但也不是“思修”课的所有内容都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卡片教学法、讨论法等都很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不能排斥其他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使用的范围,而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普适性。因此必须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思修”课教学中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性运用,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驱动性和启发性,对于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具有独特意义。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难题,教师应努力从注重任务涵盖知识的综合性和发散性、强调任务的可操作性、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入手,摆对自身作为教师的位置。事实上,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除“查找书本”外,第一个想到的是“询问老师”,而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是否让你有成就感”的问题的回答上选择了“是”。这提醒我们,一是在任务的完成中,对学生遇到困难以后的主动的适当指导是必要的,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放弃心理,影响整体任务的进行。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让完成较快的优秀学生帮助老师验收和指导其他学生,不仅在学生间加强了交流,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是一种良性刺激,从而营造一种“争优”的教学氛围。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教师综合知识水平的掌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对今后如何完善资源,如建立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平台,以保障和辅助任务的顺利实施提出了思考。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我校“思修”课中的设计运用反馈

“万老师采用创新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仅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而有可能导致我们在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慢慢丧失学习兴趣,致使我们学习效率低下的不足。万老师将教学内容隐含于具体而可操作的任务中,使我们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郑贸

“大学的学习更主要的还是靠学生自己,老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取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合大学生学习的方法。”

———张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万资姿老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让我们的学习过程不单单是对于理论知识的简单识记,更成为了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不仅锻炼了我们资源搜索与协作学习的能力,更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在万资姿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中快乐学习。”

———张璟

“万老师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一种创新,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自主学习与老师答疑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控制好任务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不能让学生感到厌倦和无助,否则有适得其反的结果。总的来说,我还是非常支持这种教学方式的,希望老师们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运用。”

———刘畅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方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的弊病,而更好地侧重以学生为主,从受众的角度,将外部的‘任务’转化为内部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地分配任务,使学生在任务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这样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我认为任务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的一个探索和创新,值得尝试和推广。”

———曹蕾

“万老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说出了我们广大学子的心声,尤其是趣味性的任务对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在任务操作中学习,这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助益的!

———张奇

【作者简介】

万资姿,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哲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团中央青少年与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课题,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著作有《人的全面发展:从理论到指标体系》、《符号与文化创造》、《孔子的财富》等;已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中央党校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内核心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13年获得第七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2年入选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艾四林青年教师研修工作室进修学习。

注 释

[1].姚洪越:《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

[2].政课如果不进行专门的设计,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抓住,避免平淡地进入教学,不痛不痒地结束课程。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讲课风格,134

[3].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简称,即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它主要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将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也提供交互性论坛,并为学习者、教师和助教建立学习社区,以开展大规模互动参与的在线课程。

[4].杜勇:《任务驱动法在实践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5].查永军:《参与式学习———解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

[6].

[7].郭淑馨,阚雨沐:《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赵洁

主体性是人作为历史主体的根本特征,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多种交互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特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构建高校全新的思政课“双主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实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