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情志蓝天
23767000000018

第18章 奠实基础重试验(3)

国际合作

601所对俄合作是在中国航空研究院的支持下开始的。1991年3月初,应中国航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耀及副院长顾诵芬邀请,以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比施根斯院士为团长的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他们在北京做短暂停留后由顾诵芬副院长亲自陪同来601所访问。601所所长解思适、党委书记刘春义等接见并全程陪同。在601所期间,各位专家进行了学术讲座,参观了沈飞公司歼8Ⅱ飞机,他们指出蒙皮表面铆钉太粗糙了……最后双方进行合作谈判,李天副总师代表所里提出了未来背景机的战技要求,顾院长提出由601所按此要求做一概念方案,请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进行评审。比施根斯院士当场表示同意这一想法,他们将像评审米高扬设计局及苏霍依设计局方案一样进行评审,并给出结论。他提出中方8月提供方案,苏方年底给出评审意见,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当时出于友好,苏方没有提出经费要求。苏方专家走后,所领导决定由李天副总师负责这项工作,并组织相关专业开始做方案设计。根据战技要求,李天领导总体室对发动机进行了选择,然后亲自与气动室一起设计气动布局方案,结合预研及型号经验,很快确定了气动布局方案,接着总体与结构、航电进行机体布置和设计,强度及隐身专业进行估算,经过5个月的加班工作,6月初完成方案,李天带有关人员到北京向顾诵芬副院长汇报,经顾诵芬副院长审查批准,回所稍做修改后共提出10份报告,组织人力把报告翻译成英文,打字装订于8月初完成了送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的待评审报告。由李天副总师、一室倪景连主任、二室郭金锁主任3人组成代表团,计划于8月20日赴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因当时正值“苏联政变”,形势严峻,研究院拟推迟去苏联,但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副院长比施根斯于8月21日、23日连续二次来电报,盛情邀请中方代表团尽快去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经请示外交部,中国航空研究院决定代表团8月24日去莫斯科。中方代表团抵达莫斯科时,受到热烈欢迎。比施根斯派人去机场迎接他们。他们乘车去茹科夫斯基城,路上看到街上很平静,没有坦克、大炮和军人,苏俄政权更叠得很“和平”。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把他们3人安排在一个儿童疗养院里居住。第二天参加由比施根斯副院长亲自主持,有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各部部长、副部长参加的会议。会上李天向俄方介绍了中方的方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并提交了10份英文报告。比施根斯最后要求各部组织专人进行评审,年底拿出结论来。第三天开始安排他们3人参观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各部及试验设施,各部还演示了一些计算软件,使他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的设计、试验能力。最后比施根斯副院长答应于11月完成对中方提出方案的评审工作。

1991年11月中旬,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派出11名专家,乘莫斯科到满洲里的国际列车,再转乘满洲里到沈阳的火车,历时8天才到601所。在601所停留一周,对中方提供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评审(提供10份评审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咨询。对方案提出了在气动特性、进气道、飞机质量及隐身特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修改建议。同时俄专家提出,为进一步完善方案,可向中方提供一批设计软件。

第一批软件成功的移植,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992年8月上旬,国防科工委谢光副主任、陈丹淮副部长和张国治局长等领导来601所听取了汇报及观看了部分软件的演示,对这项引进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认为是花小钱办大事,要大胆地干下去。航空航天工业部林宗棠部长、王昂副部长和毛德华司长也在8月中旬来所观看了引进的俄罗斯软件。8月下旬,国防科工委预研局冯金盛局长也来所观看了软件。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顾诵芬、科技司司长周家骐、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冠华、财务司司长池耀宗和计划司程福明处长等专程来沈阳用两天时间详细听汇报和观看软件演示。各级领导及专家都认为引进这批软件非常值得,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1993年12月23—25日,中航总副总经理张彦仲、刘高倬,科技局局长周家骐,外事局副局长徐冠华等一行9人专程来沈听取有关国际合作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接见了中俄全体专家和工作人员,对课题进展情况感到满意,并希望在合作中学到更多的技术,为“九五”预研规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起到牵引作用。总公司领导的到来,给大家极大的鼓舞。

1999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中俄飞机技术合作总结会议,俄方派出了10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会议,601所李天副总师率队参加,顾诵芬副院长、崔德刚及华俊副局长主持和参加了会议。双方专家在会上交流汇报了合作研究报告,总结了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