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健康新概念
一、何为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古往今来,健康一直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健康是美好生命的象征,幸福的保证。然而,人们对于“健康”的解释也是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是健康?过去,人们总认为无病痛即健康。殊不知,即使没有任何躯体上的疾病,在生活中还会有烦恼、抑郁等不良状态的存在。长期以来,“没病就是健康”这种不全面的认识仍在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和普及健康的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在保持身体、精神上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这一定义准确地把健康的概念表达出来了,大大超出了疾病的范畴,把人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诸多因素紧密联系了起来。
躯体健康就是身体强壮,没有病伤。精神健康,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心健康,即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健康较难以理解,它有三个层次:一是个人对社会环境适应良好;二是要为家庭、他人、社区和全社会的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三是要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去实现生命存在的社会价值。因此,从积极的健康观出发,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地追求健康,都应对个人、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健康承担责任。
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重申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并进一步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把对健康的认识提高的一个新的高度。即健康不仅是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发达、民族昌盛的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维护和促进健康不仅仅是卫生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情,而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便是人们经常说的“大卫生观”。
面向未来,国际卫生机构和医学专家相继提出跨世纪卫生工作和人类健康新的认识和理论。199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亚太执委会提出了“健康新地平线”战略来迎接21世纪。明确提出,未来医学和卫生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并且必须将重点放到有利于健康的工作上,作为人类发展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健康没有上限,更不是一种静态标准。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真正的健康,就必须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为使人类健康越上新的地平线,健康概念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健康的三要素
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健康定义,即健康是人对环境适应后所达到的一种生命质量,个体只有在身体、精神和社会各方面达到完美状态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1989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概念,所谓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等方面组成的。在人生的漫长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健康的某一方面可能比另一些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但长久地忽视某一方面又有可能存在健康的潜在危险。这几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每一方面都要平衡发展,人才能称得上处于完善状态,并真正享有健康。因此,维护人体健康,上述方面缺一不可。
(一)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指一个人除了没有高度治疗的身体疾病外,还应有余力应付意外的挑战,并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另外,生理健康主要还体现在形体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牙齿洁白,睡眠良好等。你若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采取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来达到这一个目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的健康,预防疾病,更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而的良好状态,而且还要求一个人必须具有情感认识、接受、表达、独立行为以及应付日常各种应急挑战等能力。心理健康包括情绪健康和思维健康。情绪健康是指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神充沛。它涉及到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它是以情绪的稳定性为主要标志的,主要是指个体能够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的能力。思维健康是指人们根据实际情况,认识世界,乐于承担责任,面对挑战做出积极的反应,能面向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采取理性策略的能力。
(三)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具有辨别真、善、美、荣、辱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人具有自信感和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能使人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叫“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反应的程度。从医学角度讲,亚健康状态基本上是由于机体组织结构的退化(老化)及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目前将人体衰老的表现也列入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类型。
亚健康在临床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等。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那么,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生活、工作节律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使人们用脑过度,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紧张状态,造成机体身心疲劳,表现为疲劳、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长期下去,必然会造成内脏功能过度损耗、机能下降而出现亚健康状态。
(二)人的自然衰老
人体成熟以后,大约从 30 岁就开始衰老。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体的器官就开始老化,这个时候人体上虽然没有病变,但是已经不完全健康了,这种状态也属于亚健康状态。
(三)现代身心疾病
现代世界各国公布的导致死亡的前三种病因,几乎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这些疾病发病之前的长时期里,机体也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四)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即使一个健康的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也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的体力、精力、情绪都有一定的生物节律,有高潮也有低潮,脑力和体力都会有很大的反差,在低潮的时候,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四、健康的评价
健康评价可能因为评价的视角不一,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从体育的角度评价健康,较常用的是“体质”这个指标。
体质(Fitness)是从体育学角度评价健康的一个最综合指标。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简而言之,体质就是指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机能的能力,也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体质是众多参数的综合。
(一)与健康有关的体质直接与个体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有关
与健康有关的体质主要包括:心肺血管机能、身体成分和肌肉骨骼系统机能(包括肌肉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度)。
心肺血管机能是指心脏、血管与呼吸系统协同工作的能力,提供给肌肉工作的燃料,它们的功能直接影响肌肉利用燃料长时间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心肺血管机能不仅能保证身体长时间有效地工作,同时也是机体工作后疲劳快速消除和机能有效恢复所必需。
身体成分是指肌肉、脂肪、骨骼及其他组成机体成分的相对百分比。其中体脂是评价身体成分的主要方面,理想的体质应拥有适当的体脂百分比。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重复工作的能力,耐力强的人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致过度疲劳。
肌肉力量是指肌肉抵抗外力或移动重物的能力。一定的力量可使个体胜任那些需消耗体力的工作与娱乐活动。
柔韧度是指关节活动的可能范围,受肌肉长度、关节结构及其他因素影响,良好的柔韧度可使关节在工作、娱乐中全范围活动。
这些与健康有关的体质因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机体的健康状况,对于防止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更是直接相关。
(二)体质中与技能相关的参数
体质中与技能相关的参数是灵敏度、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能力与速度。
灵敏度:指人在一定的空间迅速、准确地改变整个身体运动方向的能力。例如,篮球、滑雪与摔跤运动就是需要高度灵敏性的运动。
平衡性:指人在静止或运动状态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滑冰、平衡木运动及建筑物上的高空作业就需要身体具有较高的平衡能力。
协调性:指人运用机体本体感觉在运动中流利、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杂技、高尔夫、棒球、足球等运动需要很好的协调性。
爆发力:指人以最快的速度将身体能量转化成力量的能力。铁饼与铅球,或跳远的起跳等都是需要良好爆发力的运动项目。
反应能力:指人接受刺激与对刺激进行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讲“反应快”,其实就是说此人反应时间短。赛车、短跑的起跑需要机体有灵敏的反应能力。
速度:指人短时间快速移动的能力。田径、足球、橄榄球等许多运动项目都需要此项素质。
(三)代谢性体质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体质参数
代谢性体质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体质参数,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
代谢性体质反映的是一种机能状态,它同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直接相关,而且与运动锻炼的效果直接相关。通过运动锻炼降低血脂水平、控制血糖、提高骨密度等都能增强机体代谢性体质,减少各种运动不足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机体整体体质水平。
良好的体质是机体具备身心健康必要的身体生理基础。良好的体质有助于降低慢性疾病,如冠心病以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生或发展,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抵御病毒侵害及细菌感染;良好的体质可使我们拥有更多的生命激情,积极地享受生命,感受生活,而利于心理健康;拥有良好的身体体质,使参与户外活动机会增加,并进一步增强体质,促成良性的健康循环。
五、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十个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质量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等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型匀称,体重适当,身体各部分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思维反应敏捷;
(8)牙齿清洁,无损伤,无病痛,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走路轻松,肌肉皮肤具有弹性。
据报道,按上述 10 条健康标准评价,只有 15%的人达到健康要求,15%的人有病,而大部分的人都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的亚健康状态。这可表现为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足,如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焦虑、失眠、头痛等症状。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机能、免疫功能已经有所下降,容易患病。
第二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结果。一个健康人的身体机能及其工作环境都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影响到人的健康。根据健康的整体观念,现代医学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结为四类:先天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与生活方式和运动因素。
一、先天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自然生物通过一定的生殖方式,将遗传物质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生物现象。在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同时,也把亲代的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传给了后代。现代医学发现,遗传病有5000多种。遗传病不仅种类多,而且发病率高。毫无疑问,每个人的健康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遗传和进化的影响或制约,众多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遗传因素的作用。
二、生活环境因素
可分为物理性的(如环境气候、空气污染)和社会性的(社会、家庭、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环境因素,都可从不同角度影响健康。
人类生活在自然与社会环境当中,健康状况自然离不开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体生存的基础,包括天然形成的水、空气、土壤、阳光等生存系统。
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促进的作用。如果自然环境恶劣,营养匮乏,卫生条件差则会导致传染病和地方疾病的流行。因此,作为大学生更要加强环保意识,爱护一草一木,为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