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筑梦蓝天
23769200000047

第47章 一路走来, 他尽职尽责

———中航工业沈阳所纪检监察部部长郑秀梅忆罗阳

记者: 马 倩 马 宁 姜坤英

当罗阳担任中航工业沈阳所组织部长、继而做党委书记时,郑秀梅正好在沈阳所机关工作,与罗阳有较多的工作接触。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罗阳的一些小事她还清晰地记得。她觉得,罗阳是一位非常称职的书记。

记者: 您还记得当年与罗阳共事的一些事情吗?

郑秀梅: 1997年,罗阳当沈阳所党委书记时,我在机关工作。他是我的领导,那时候接触比较多。我们都在四号楼,年轻人在一起气氛很好,他经常会和大家一起打球。从业务到生活,我觉得罗阳是很有主意的人。他有自己的思考,从不随声附和、不随波逐流,能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处理事情时比较理性,懂得平衡,能够与大家融为一体。

罗阳非常好学。他到机关时电脑还不普及,一个办公室最多有一个286 ,他中午就不回家,在办公室找年轻人来教他,他非常钻研,对什么事都很敬业。

之前他在组织部工作时,大家都认为他是非常稳重的干部。罗阳在组织部管干部。他十分关注青年人的成长、成才,相关的青年工作他都非常支持。他提出了一些青年岗位成才、师徒结对子等活动。当时型号任务也比较重,我们有的基层单位工作忙,不太愿意参加。罗阳表示,年轻人得多方面培养,搞活动也是一种能力锻炼,哪个单位工作做不通他就来帮我们做。这事我印象非常深。

师徒结对子活动比较突出,当时罗阳起到了主导的作用。由于“**********”研究所里有10年的人才断层,年轻人接续不上,罗阳就请老师傅带年轻人,那时候成长起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后来,团市委、团中央搞试点就在我们所做,当时科研岗位还没有“一对一”结对子的培养方式。科研岗位师徒结对子的传统现在还在延续,方式上也与时俱进。

他生活上也非常简朴。那时候,他总骑一辆“大28”自行车上下班。后来,我们都换山地车、变速车了,他还是那辆“大28”,一直骑了很多年。

记者: 我们看到的罗阳工作非常忙,他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郑秀梅: 80年代的毕业生,晚上宿舍没有电视,吃完饭大部分时间都到办公室看书、交流,或者把白天没做完的工作再梳理一下。他出去锻炼一般就是打打球。他打排球是一把公认的好手,担任主攻手。他打球特认真,水平也很高。

记者: 罗阳在36岁便被提拔为所党委书记,作为年轻的领导,他怎样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郑秀梅: 在罗阳之前都是老领导在主持工作。他是属于最先被提拔到所领导岗位上的年轻人,当时他才36岁。有些老领导认为,他这么年轻就担当这么重要的职务,工作当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考验,谁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但他履职后能够很从容地面对挑战。他对老领导非常尊重,能够协调好与老领导和年轻干部的关系。罗阳经常对机关干部说,不是我们本身有多高的水平和能力,而是历史机遇把我们推到这个位置上。他是非常谦虚的一个人,这种认识不管是老领导还是我们年轻人,听了以后都觉得特别诚恳、特别谦虚。他也总是这样勉励自己,尽心尽职地、出色地做好党交给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