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23776100000017

第17章 引发战争的起因(4)

德国学者们究竟是怎样在国民之中煽动野心的,这一点,在兰普莱希特提出的征服方案中我们得以了解。在他看来,德国应该对不易征服的国家发起进攻,例如像瑞士、荷兰、比利时;对于智利、巴西等国,应渐渐地将其德国化,采用建立学校、银行、工厂来达到此目的;尽管,像俄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不会在短时间就屈服于德国,但通过以上做法,他们的德国化依然在所难免——总的来说,在未来,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将被德国所统治。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内容,许多学者们都这么认为。更讽刺的是,由吉泽布莱希特(Giesebrecht)的言论我们可知,这种想法还存在天真的意味:

“德国是至高无上的,能够称霸世界的,因为德国是上帝的宠儿。所以,德国对邻国的做法是应该的,就像睿智的人对待愚人一样地教导。”

其他学者们纷纷赞扬这种观点,他们也只是为了取悦大众而已。其中,休斯顿·张伯伦(Houston Chamberlain)最为着名,据此,他撰写了长篇巨着(《十九世纪的基础》Die Grundlagen des neunzehnten Jahrhunderts)——有传言说,不菲的创作经费都是德皇个人支出的。这本书不是原创,但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德国民众的骄傲和虚荣心,得到各方好评。用吹嘘拍马的语气,他再度申明德国种族的高贵,不满之前的侵略:

“在扩张战争中,德国留下了余党,并没有完全将其他民族消灭。以至于后来的民族混杂……”

以这位作者的思维方式,所有日耳曼部落没被罗马人烧死在树林里或淹死在沼泽中,只死了几十万人而已,这种做法太不该了。假如日耳曼人全部消失了,中世纪就不会存在,今天的世界文明也大不同于昨天。

根据上文引用的言论可知,任由这种心理的发展,德国宣战在所难免。这场战争会推延,却不会被阻止,因此,到底是哪位德皇发动的战争再追究起来已没有意义。

3.称霸世界的原因——经济与军事

之前,种族优越性不过是理想主义者幻想出来的,仅在理论层面说得通,但是,随着德国军事和工业的发展,德国已经脱离了理论的束缚,所以,德国要实现这个幻想已久的梦——称霸世界。

在1871年时,德国军队也就只有40.1万人而已,在这之后,人数逐渐增加到81.5万,海军舰队的装备也不断改善,现已可以与英军抗衡。

德国军力的大幅度增长为霸权主义奠定了基础,随后这种野心就扩展到了全国——自战争以来,德国外交家和宣传家的各种言论中处处体现着这种野心。

分割比利时,占领英国在刚果的殖民地,占领法国边境,占领波罗的海沿岸,等等。(他没提到吞并意大利和西班牙,应该只是忘记了这两国。)这是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在1914年11月16日提出的。作为一个崇尚和平的人,他的野心只是捣毁英国舰队、让欧洲其他国家丧失全部陆军力量,不及前者。

尽管设想迥异,但都认为,那些“没有价值的存在”的小国应由德国管理。

因为传统的备战方法太过迟缓,在为《巴登报》撰写的文章中,一个名叫菲罗特(Vierordt)的教授发表了原创的想法:屠杀数以千计的德国的敌人才是当务之急。在占领的土地上,道德高尚的德国人世代生存,将占领的土地变成净土。

更有趣的是,作者们的心理在文章中完全体现——希望欧洲彻底消失。毋庸置疑,把欧洲未惨遭战火洗礼的地区开发成大型工厂,用暴力强迫奴仆辛苦劳作,服务于全体德国人,特别是众多学者们,这是奥斯特瓦尔德的追随者们所希望的。

4.德国神秘主义最后的呈现

德国的霸权思想是由何种作用力引起的,而什么样的物质基础造就了这种作用力。想必根据上文,读者对此已有所了解了。在很多读者看来,德国野心中的神秘主义是不能理解的,原因是,有现实基础为这虚幻的理想作支撑。在一篇重要评论中,科斯特勒夫(Kostyleff)说道,他不认为现代德国民众的心理是受神秘主义的影响。甚至,他怀疑,在当下的环境中,神秘主义信仰的普遍性是否还存在。

对于我们所说的神秘主义的概念,我很担心他还并不了解,同持相同观点的许多人一样。神秘主义的含义我已在上文中解释过了,就神秘主义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性这一点,想必我的读者们也早已烂熟于心,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虽然到今天为止,有很多人对神秘主义的重要性尚没有完全地认可,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的作用被很多作家所知晓,例如,关于德国神秘主义研究,法国作家切弗里隆(M.Chevrillon)在其作品中有以下言论:

“上帝的宠儿——这就是德国自古以来的傲慢、神秘主义的全民思想,这种民族力量会对世界造成损害,也许威胁性更强。原因是,德国宣传着这种学说,而且,德国也有这样的野心和军事实力。

“‘德国是上帝选中的圣人,代表着上帝无限的特权;上帝进入德国的灵魂,给予德国新的生命……’德国全国媒体民众都沉浸在这种狂妄的思想之中,在他们看来,德国的扩张就是国家进步的道路,而基督教对此有所约束,他们要力求完美。

“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地进步,而不是探求善良与真理——这就是他们眼中的目标。所以,对其他民族的入侵、抢夺、仇恨、摧毁都是应该的,一定要做的。”

由此,我们看到了神秘主义对人思想的引导。虽然压制人类的原始本能是整个文明进程的主要任务,但这种原始本能却被德国哲学重新唤醒,被推崇,人们也对此感兴趣。武力在德国人看来可以超越一切,宽容与怜悯不值一提。没有一个高贵的种族会愿意生存在普遍原则之下。与德国斗争,就是违反天意,违背上帝,对这样的民族罪孽深重,多么残酷的惩戒都不为过。

虽然,这些观点一直都是理论而已,没有现实基础,但德国群众却渐渐地被德国学者的这种想法所迷惑,成为屠杀和破坏的根本原因,使文明世界被恐惧笼罩。以下是意大利学者帕雷蒂(Signor Pareti)的相关言论:

“德国人对于本身的文化和责任深信不疑,他们相信是上帝赋予他们权力来称霸世界的,认为自己的民族是至高无上、高于一切的,所以才引发战争。特别是在基督教和形而上学意义上,这种战争是合乎情理的。敌人已经不单单是敌人了,更是异端,是对德国神圣文明的极大不尊重者,他们的思想和做法都与上帝的旨意相悖。因此,仅仅占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完全消灭才行。在德国对比利时进行征战时,比利时的反抗就是十恶不赦的罪过。所以,他们身为罪人,必将会遭到正义的审判。”

5.在战争初期心理作用对此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书中提到有关战争远因章节的内容,读者应该注意到我们从未提及与理性有关的因素,只探讨了生理、心理和神秘主义的因素。原因是,对于当前的战争,或是历史上的多数战争而言,理性对其毫无影响。可能有人说,作战过程或许需要理性一点,但这并不是引起战争的原因。理性并不能主宰战争,它只是神秘主义和心理冲动产物下的奴隶罢了。

如果我的读者对理性有着深入的了解,进而对于我所陈述的事实不能马上理解的话,那么,对他们来说,回忆战争的起因是有必要的。回忆时,也许会对我得出的结论有所理解。至此,我将对激发各国军队士气的心理因素进行探讨,例如像情感的、集体的和神秘主义的动机,而不再探讨经济因素、理性因素了:

1.奥地利

对于促使参战的奥地利的情感力量,主要是对塞尔维亚人的强烈种族仇恨。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人利用了欧洲的和平努力,在其强大邻国中进行煽动挑衅,进而将矛头指向了奥地利,致使弗朗西斯·斐迪南大公(Francis Ferdinand)——奥地利的皇位继承人遭刺杀。所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这个小国恨之入骨,国内公共舆论纷纷指责塞尔维亚,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最终,一种渴望战争的强大集体作用力被激发出来。

2.俄国

因为奥地利占领了波斯尼亚,俄国的自尊心受伤,仇恨积聚。表现出来的情感力量就是这种形式。除此之外,俄国还担心,塞尔维亚会受到攻击,俄国若失去了塞尔维亚,就意味着俄国在斯拉夫人中将没有了发言权。

3.法国

荣誉感是法国主要情感力的构成,虽然,在法国看来,盟国的境遇与之无关,但出于荣誉感,法国必须与它们联手。抛开这点不说,覆盖全国的集体情感也对法国产生了影响:德国的目中无人让法国不能继续忍受。

4.英国

在保卫比利时的初期,英国是出于情感动机,而之后是为了道德义务,原因是,在英国的条约之下,比利时的中立地位得以保证。此外,英国也害怕强敌德国可能会入侵安特卫普,到那时,英国贸易通道会被切断。

5.德国

自始至终,德国的动机都只是在情感层面上而已,总之,德国希望显示霸权威力,想要再次羞辱俄国,并让其臣服,就像数年前的一件事——奥地利占领波斯尼亚。一旦宣布战争,就一定会爆发出那些神秘主义因素——酝酿战争的神秘主义因素——德国想要称霸世界是产生神秘主义因素的原因。

之前,我已经陈述了理性因素对战争的引发是毫无影响的。在这一事实中,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理性逻辑是用来避免战争的,若能对人们的意志有所作用,战争就不会爆发。而事实上,有好多靠战争无法得来的好处,远不及工商业发展、国民向世界各国流动渗透带来的利益多——这是非常肯定的事实,不用一再地说明了。德国最终还是被神秘主义作用力彻底主导,所以,从理性方面探究德国以前不想发动战争这件事是毫无意义的。(在另一本书中,我已经说明神秘主义能在各种层面完全凌驾于理性之上,此处也可以再加入德国的事例。)

至此,我们不再研究战争的远因,因为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结论早已很明确了,所以,对读者而言,在其他章节中继续探讨战争的近因是不必要的,多余的。

德国人一直认为,这场战争的爆发在所难免,我们继续探讨这场战争——为什么在这一时间点爆发,这些事都没有必要。但是,就心理学角度而言,情感的结合、升华及其在特定时刻对战争的催化作用却是最有趣的。亲眼见到那些和平爱好者和外交家们的奋力挣扎,努力挣脱使他们陷入可怕战争的强大力量,这一点最令人动容。或许,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见证人类行为受潜在意识支配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