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全鉴
23779600000031

第31章 容貌鉴(2)

《吕氏春秋·疑似》指出,物之相似最能迷惑人:“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这是说,相似的事物最能迷惑人,石似玉,玉工难以辨其真伪;剑似吴干宝剑,铸剑师也难识其优劣;博闻善辩的人似通而实不通,足以惑人而误事,这是贤明君主所虑的。历史上不少亡国之君自恃见识超人而独断专行,其左右也顺其意投其所好,因而被视为心腹忠臣,正是其君似智而实不智,其臣似忠而实佞奸,才导致亡国亡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崇祯皇帝及围绕在他左右的那班佞臣。崇祯认为他是英明之主,臣下无人超过他,他的旨意就是真理,与他意见相左的则视为庸才或逆臣,一直至死都认为明亡咎不在己,而是在于群臣无能。他相信的都是对他听话、奉承的宦官和佞臣。正是这些似智、似忠的君臣断送了明王朝。但这位似智的崇祯皇帝,他跟前几代只图享乐连朝也不上的皇帝确有点不同,他日夜操劳,好像有作为的贤君,故有迷惑性,因而不少人为之惋惜,认为他非亡国之君,而是处于亡国之时。

《后汉书·虞延传》记载:新野功曹邓衍,因是外戚,有一次得以参加朝会。邓衍姿容出众,仪表不凡,初即帝位的汉明帝刘庄见了,自叹不如,对左右说:“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给车马衣服。虞延以邓衍有容仪而无实行,未曾待之以礼。汉明帝既赏识邓衍,便下诏令他以功曹职位来京朝见,既到,任为郎中,不久又升为玄武司观,即负责管皇宫的北门,俸禄一千石。后因邓衍在职不服父丧事,汉明帝知道了,叹气说:“‘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邓衍惭愧而退。人们因此以虞延有知人之明。

汉明帝与虞延对邓衍的看法截然相反:汉明帝这人一贯偏激,看人往往片面,一见邓衍仪表出众便无限赞誉,既赏物又接连升官,而不问他的能力和品行如何,确是以貌取人的典型。及知邓衍在职不服父丧,才承认看错了人,自叹知人难。因为邓衍为了当官,父死而不服丧,这在古代是大不孝,是缺德的表现,为人所不齿。事情被揭发了,邓衍也自感惭愧而退职回家去了。

虞延能知人,是因为他不是以貌取人,而是重在看他的实行。当时,虞延任南阳太守,他为人正直,用人执法,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讲私情。邓衍是他的属员,汉明帝虽赏识邓衍,重予赏赐,但虞延认为邓衍“华不副实,行不配容”,即仪容与德行不相称,邓衍自京回南阳有三年之久,虞延都不任用。

汉明帝以貌用人则误,而虞延看人不重仪貌而重其行,故能知人。可见,仅以貌取人是会有失偏颇的。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

【原典】

貌有清、古、奇、秀之别,总之须看科名星与阴骘纹为主。科名星,十三岁至三十九岁随时而见;阴骘纹,十九岁至四十六岁随时而见。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贵。科名星见于印堂眉彩,时隐时见,或为钢针,或为小丸,尝有光气,酒后及发怒时易见。阴骘纹见于眼角,阴雨便见,如三叉样,假寐时最易见。得科名星者早荣,得阴骘纹者迟发。二者全无,前程莫问。阴骘纹见于喉间,又主生贵子;杂路不在此路。

【译文】

人的面貌有清秀、古朴、奇伟、秀致四种区别,主要从科名星(印堂与眉毛之间)和阴骘纹(眼眶之下卧蚕宫上之纹)来辨别。科名星从十三到三十九岁这段时间是随时可见的;阴骘纹从十九岁到四十六岁这段时间里随时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同时具有科名星和阴骘纹的话,那么此人一定会成为非同寻常的人。即使只有一样也会宝贵。科名星是一种光气,时常出现在印堂与眉彩之间,时隐时现。有时像钢针,有时又像小球。它是一种红光瑞气,在饮酒后和发怒时最容易看见。阴骘纹常出现在眼角,阴天或者雨天便能看见,形状如三股叉,在人打瞌睡时最容易看见。有科名星的人年轻时就会取得功名,发达荣耀。有阴骘纹的人发迹则要晚些。两样都没有,前程就未卜了。阴骘纹如果出现在咽喉部位,那就预示着将得贵子。阴骘纹如果生在其他部位,则不属于“生贵子”这个格局,因而也就不在论述之内了。

观人相貌,知其性格

《冰鉴》此处所言似是古代相术之专业知识,对于非研究此专业的普通人来讲,只需了解一下即可,无须深究。

相貌虽是人天生的,但其与人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性格是指人对现实中客观事物经常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一般情况下,性格的形成都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在后天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并且,在定型之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它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极大的支配作用。

体貌文秀清朗,姿容朴实端庄,神情自若,是聪明睿智灵活机巧的人,做事有创造性和进取心;质朴而不清秀的人则性格内向,性情孤傲,体貌高大,仪表堂堂,生此相者,掌重权,具有很强的决断力和行动力。

具有体形孱弱,神色浑浊萎靡,两肩缩、脖子长、脑袋偏、脚歪斜、凶神恶煞之相特征的人,多属于心地狭窄、性情卑劣的类型;体貌形状孤单瘦弱、削薄软弱的人,性情内向、怯懦,孤僻、意志薄弱,愚昧无知,为人处世没有主见,无所适从;粗俗鲁莽之相的人,性格反常不定,喜怒无常,不能自持。

长着孩子的脸形,却是年纪不小的成年人,虽然有未成熟的外表,却有着老成的表现,看起来使人觉得不协调。此种类型的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个性好强,所以也可称为显示性格。

“中年发福”的人,大多正值体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他们能够顺应周围的人情世故,给人一种温馨感,他们多属于活动性的人。这种人虽然常施小计偷懒,但并不被人憎恨,他们中有一大部分人会被周围的人体谅,从而颇受欢迎。活泼开朗、乐于助人、行动积极、善良而单纯是这类人的性格特征,他们经常保持幽默感,显得充满活力,同时也有稳重、温文的一面。

这种类型的人,有很多是成功的政治家、实业家和临床医师。因为他善解人意,头脑敏捷,拥有同时处理许多事情的才智,这是他们的最大长处。但是,考虑问题欠缺一贯性,会常常失言,过于轻率,自我评价过高,喜欢干涉他人的言行等,这是其缺点。

识人仪表,细察其人

我们要认识某个人,首先接触到的是这个人的外部特征:体态、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等。

一个体态潇洒、仪表堂堂、言谈举止文明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则给人以不良印象。人们非常注意交往中自己的仪表,一个人应把整洁、美观、大方和文明礼貌作为其仪表的重要内容,过分打扮,妖里妖气固然不好,但谈吐庸俗、不修边幅、窝窝囊囊也不好。例如,女性面试不同于男性的面试就在于,如果说男性面试的成败是由面试知识能力决定的,那么女性面试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其风度、举止。招考单位的主试者在评价女性应试者时,重点不是放在知识、能力上,而是注意应试者的礼仪、风度和举止,即女性魅力。故女性应试者走进房内,到坐在椅子上,已大概决定了其是否被录取。因此,女性应试者必须显示出女性的高雅气质,包括大方自然的神态、整洁合适的服饰,无可挑剔的礼仪等。

有些女人,为了增加权威感,故意模仿男人穿着条纹西装、男式衬衫和男式领带。这种故意模仿男人的做法,不仅没有给女人增加权威感,相反损坏了女人的形象,使女人看起来像个“假男人”,让人感觉她幼稚可笑。

天气一热,许多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纷纷穿上袒胸露背的服装到办公室或公共场合,甚至有的还赤身露背,就更显得不文明、不文雅了。衣着华丽,却汗渍斑斑,尘土满身而蓬头垢面,能行吗?所以最重要的是整洁。不能远望衣冠楚楚,走近一瞧,领口、袖口却脏得发黑了,让人倒胃口。故男士们不能过于标榜质料高级或款式新颖,而忽略了整洁,必须把整洁放在第一位。当你参加一个正式的聚会时,更需要讲究整套服装的搭配。如果你能注意自己的仪表,使自己的外观洒脱不俗,那就会使你在会场之中显得风度翩翩。

识人之仪表之后,就要细察其人,而不是仅停留在表象上,须细知其质。

目者面之渊,鼻者面之山

【原典】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钟,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入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出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