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泰戈尔
23937600000010

第10章 为出国学习做准备

施展才华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在那个时代,文学创作并不被大家当做一种职业。为了让泰戈尔有更好的发展机会,经父亲允许,泰戈尔的二哥萨迪延德拉纳特决定带泰戈尔一起去英国,让他在那里学习法律。

1878年,遵照父兄的意愿,18岁的泰戈尔准备到英国留学,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

泰戈尔先同二哥一起前往阿赫默德巴德——他的二哥在那里任地区法官。二哥每天去上班,泰戈尔只好整天在二哥书房里通读英文版的文学作品和欧洲名著。并在那里为《婆罗蒂》杂志写过很多评论文章。

“二哥,我的老师是谁呀?他怎么还不出面呢。”泰戈尔有些着急。

“怎么?着急啦?今晚我们一块去老师家里,你的老师刚从英国回来呀!”

兄弟二人晚上来到二哥说的朋友家。

兄弟俩正和男主人攀谈,突然一阵银铃般的声音从外面传进屋来:“爸爸,人家刚回来,您就给我安排工作,我看看我的学生在哪里?”

“爱娜,我的好女儿,你瞧,他就是你的学生,他虽然英语不如你,可写诗你还要向人家学呀!”爱娜的爸爸将泰戈尔介绍给自己的女儿。

“你好,泰戈尔哥哥,你的名字我早已耳闻,以后我们互相学习吧!”望着英俊的少年泰戈尔,爱娜脸上泛起一阵红晕。

“你好!爱娜,我会跟你好好学习英语的!”泰戈尔对这位美丽开朗的少女内心也产生一种好感。

经兄长介绍,泰戈尔住进一位医生的家里,而医生的女儿爱娜,一个与泰戈尔年纪相仿的姑娘成了他的英语老师。

爱娜是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她从小在英国长大,曾跟随父亲周游列国,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熟知英国的风土人情。她与泰戈尔一见如故,把他当做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

泰戈尔在爱娜家住了下来,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向爱娜学习英语,由于天赋聪敏过人,泰戈尔进步非常快。

在辅导泰戈尔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爱娜发现他聪慧敏捷,学习提高很快。可是,在学习快结束时,泰戈尔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而且心事重重,眼里经常流露出忧郁的目光。

“泰戈尔哥哥,你的爱情诗写得真好,长诗《野花》我已经读过好几遍哩!”学习之余,爱娜主动与泰戈尔交谈。

“爱娜,你也喜欢诗歌吗?”泰戈尔有些腼腆地问。

“是的,我不但喜欢,还想请你教我写诗呢!愿意收下我这个学生吗?”爱娜问泰戈尔。

“我?好吧,我们一块学习吧,其实我也正在练习写诗呀!”

“你就别谦虚啦,快给我点评点评我写的诗吧!”爱娜把几篇诗稿递给了泰戈尔。

“好吧,有时间我会拜读的。”泰戈尔很客气地说。

两个才华横溢的少男少女在共同学习中建立起真挚的友情。

爱娜用心教泰戈尔英语口语,泰戈尔也同爱娜一起研究写诗的技巧。

两个人互相学习,互相长进,学习之余,形影不离。

他们一块在花园老榕树下读诵泰戈尔用英文写的诗歌,在花坛边一起哼唱泰戈尔写的歌曲……

有一个晚上,爱娜约泰戈尔游览阿赫默德巴德市的明月湖。皎洁的月光泼洒在湖心水面上,泛着粼粼银辉,和风习习送来芒果树的浓香。

树影倒映在水波中,莲花在水波中盛开,有一对鸳鸯在水面上游耍,湖岸周围楼房的万家灯火倒映在湖水中,仿佛点点繁星镶嵌在湖底,阿赫默德巴德市的夜景绚丽极啦!

“泰戈尔哥哥,你将来还会来看我吗?”爱娜有些凄楚地问泰戈尔。

“我?啊,我会的!我会的!”泰戈尔整个身心都扑在诗歌上,对爱娜的问题,他只能支支吾吾,含含糊糊地回答,为了自己的事业,少年泰戈尔也不知命运会把他推向哪里……

“我知道泰戈尔哥哥心里在想什么,我不该问你这句不该问的话,走吧泰戈尔哥哥,我们该回去啦!”夜色中,泰戈尔看到爱娜在偷偷地擦眼泪。

这几句话明确地表达了姑娘爱慕的心情。泰戈尔听了,内心一阵激动,他情不自禁地握住姑娘的双手,很想对她倾吐自己的爱意。然而,他一想到自己将远离祖国,一去就得好几年,便怕因此耽误姑娘的青春。

同时,泰戈尔还听二哥说起过,这几天爱娜的父亲正为她准备订婚而忙碌着。泰戈尔迟疑了,终于失去了向姑娘求爱的勇气,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苦涩的果子。

每逢爱娜看见泰戈尔独自躲在房间想心事,就千方百计地拉他出去散步,或者给他讲一些各国的风俗和趣闻逸事。

有一次,泰戈尔对爱娜说起他两岁时大姐苏达米妮给他洗澡,曾预言他是泰戈尔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

爱娜听了,趁机开导他说:“你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应当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对你的诗歌写作是大有帮助的。你应当努力去实现你大姐的愿望。”

泰戈尔听了,很受启发,渐渐的,他安下心来了。

在爱娜姑娘精心辅导下,泰戈尔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学习中,两人结下友谊的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心头萌发了。

6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分别的时刻也就到来了。

在离别的码头上,诗人向姑娘深深鞠了一躬,深情地说道:“爱娜,再见了,望你珍重!”

这时,泰戈尔突然看见姑娘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泰戈尔真想转身奔向爱娜,向她倾吐心中的眷恋。然而,他终于还是犹豫了。

谁知,泰戈尔与爱娜的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不久,爱娜被迫出嫁了,对方是一个比她大20多岁的男人。

那人对爱娜根本没有爱情,只把她当做一个生孩子的工具。爱娜终日忧郁、伤感,还常常躲着哭泣,不到一年就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但诗人一直把这份情谊珍藏在心,这是第一个使他动心的少女。“一种如此温柔和真挚的亲密感获得了发展,它在泰戈尔的记忆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80高龄缅怀这段生活时,泰戈尔写道:

我的收获是平淡无奇的,如果她轻视我,是不能责怪她的,然而她没有这样做。由于我没有任何书本知识的宝库可以赠给她,所以第一次见面时,我就告诉她,我会写诗。

我唯有这点资本可以招徕别人。当我告诉她自己有诗歌创作天才时,她没有表示丝毫的怀疑和讥讽,而是轻易地置信了。

她要求我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我为她选择了一个,她十分喜欢。我想把这名字编织在自己诗歌的音乐里,所以我为她写了一首诗,把她的名字写进诗里。

当我用激昂的语调吟诵那首诗给她听时,她说:“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

泰戈尔在与爱娜分手后漫长的人生中,也一直怀念着她那令人心醉的迷人形象,并且在他后来写的《我的童年》中,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在我们那棵大榕树上,有几年忽然有些不知名的远方鸟儿前来做巢。等到我们刚刚认清它们翅膀的舞蹈时,它们却又飞走了。它们从远方的森林里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知名的新鲜曲调。

像这样,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往往有从不知名的地上王宫中自愿前来的使者,使我们心胸扩大了以后,它又走到别处去。它来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我们的邀请,到后来有一天我们要呼唤它时,却又找不到它的踪影了。

它走了,却在我们生命的被单上留下了银色的绣花边,使我们的昼和夜都因此而永远格外丰富起来。

后来这首长诗以单行本出版,泰戈尔最小的哥哥从加尔各答寄给她一本。

爱娜收到了这本小册子,她写信给泰戈尔表示了谢意,说:“这首诗泰戈尔为我朗读了多少遍,翻译了多少次,以致我能够背熟它。”

泰戈尔为爱娜取了个美丽的名字“纳莉妮”,她也成了长篇叙事诗《诗人的故事》里的主人公的名字。泰戈尔经常朗读这首长诗给她听,还为她译成了英语。

她对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所创作的不少诗歌都给予了鼓励,而她最喜欢的是纳莉妮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