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泰戈尔
23937600000009

第9章 年会上的英俊少年

1877年,泰戈尔在创作上取得更多成果。这年是“印度教协会”年,由泰戈尔的父亲主办。他父亲把这次年会办得很圆满。

盛会上,泰戈尔穿着雪白的长衫,英俊倜傥。他明亮的双眸炯炯有神,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泰戈尔手捧着诗稿,自信地站在台上,朗诵他献给年会的讽刺诗《给印度教徒庙会》。

泰戈尔用犀利的文笔揭露了印度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的惨状。又对比王宫中新总督豪华的宴会,抨击社会的不公平,表现了一位少年诗人爱憎分明的立场。

全场的人都为泰戈尔的勇敢热烈地鼓掌。

这次年会后,他的创作灵感一发不可收,写出大量的作品。他还在大哥创办的《婆罗蒂》文学月刊中刊登了许多作品。

泰戈尔的作品包括,第一个短篇小说是《女乞丐》、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怜悯》、自由格律的历史诗剧《罗帕尔琼德》和长篇叙事诗《诗人的故事》。还有一组模仿古典风格的《太阳组歌》,以及其他诗歌、论文、西方文学的译文和评论等都在《婆罗蒂》上刊登过。

还有一首长诗《诗人的故事》,它与《野花》的题材相近。

诗中讲述一个名叫雪莱的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奥妙。当成长的烦恼来临,他希望与人交往,因为“人心一直在探索人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温柔美丽的少女纳莉妮,并与她生活在一起。

然而,爱情的游戏并不能让雪莱长时间地沉醉,他又深感不安地离开了爱人,四处漂泊,寻求未知的幸福。

后来,雪莱双手空空绝望而归,发现纳莉妮已被折磨得气若游丝。雪莱这时才恍然明白:自己千辛万苦寻觅的幸福正是纳莉妮的爱,可一切为时已晚。

少女死了,只剩下诗人沉湎于对人类与爱的思索中。毫无疑问,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尤其是对雪莱和济慈的学习,使得泰戈尔的这部长诗带有英国浪漫派特色。

而在泰戈尔化名帕奴辛赫写的模仿15世纪风格而创作的《帕奴辛赫诗选》中,可以看出中世纪毗湿奴宗派虔诚诗对少年诗人的影响印痕。

尽管泰戈尔对这个中古时代崇拜偶像的宗教并无深入了解,但是在诗歌中洋溢的那些丰富的感情,奔放大胆的韵律,使这本书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虽然泰戈尔后来感到《诗人的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带有夸张的意味,但他却情有独钟早年作品中的这组《帕奴辛赫诗选》,并将其收入自己的作品集。

少年时代的泰戈尔在努力学习中世纪的毗湿奴诗歌、梵文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正在执著地探索着自己未来文学创作的风格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