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
23938900000003

第3章 “旧时代”的原软体动物

由于年代久远,一时间无法找到软体动物的祖先。软体动物真正出现的年代大约在前寒武纪(5.7亿~5.4亿年前)。

前寒武纪时期,原软体动物大多生活在浅海处。它们的体型多为卵圆形,且两侧对称,体长不到1厘米。那时候,它们的头部还没有完全退化,位于身体的前端,上面还长有一对触角,而眼睛就长在触角上。在它们扁平的身上长有足,且能够爬行。

原软体动物的身体上早已经出现了贝壳。据科学家推测,那时候贝壳的成分仅仅是角蛋白。角蛋白又被称为贝壳素。随着进化逐步完善,贝壳素上又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碳酸钙,增加了贝壳的坚硬度。在贝壳下面长有一层具有很强分泌能力的外套膜,而贝壳就是由外套膜所形成的。原软体动物身上长有能够进行呼吸的鳃。

无论是在原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或皮肤上,还是在鳃的表面上,都长有纤毛。纤毛能够不停地摆动,使水从原软体动物的体内经过,既可以促进它们体内气体的交换,又有助于它们捕捉食物。

据生物学家推测,原软体动物可能和现存的软体动物的口腔结构相同,其口位于头的前端,口后为口腔,口腔后端是齿舌囊。在齿舌囊的底部是一条可前后活动的膜带,膜带上分布有成行成排、整齐排列的细齿,细齿靠肌肉的伸缩,软骨和膜带可伸出口外取食,并且被磨损的细齿可以迅速被替补。生物学家又进一步推测,原软体动物是素食主义者,常常以藻类为食。

原软体动物的发育过程比现存的软体动物简单。现存的软体动物首先会经过发育成为担轮幼虫,然后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再发育成面盘幼虫。在面盘幼虫期间,软体动物的内脏、足等结构开始逐渐地长出来了。

原软体动物只需要经过担轮幼虫期便可以发育成成体,而不需要再经过面盘幼虫期。在担轮幼虫期,原软体动物的前纤毛轮会逐渐消失,然后再经过变态发育,就能成为成体。从此之后,它们就可以开始在海底安家落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