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
23938900000009

第9章 泥沙中的穴居者——掘足纲

掘足纲动物在奥陶纪(距今5亿~4.4亿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脚能够伸得很长,位于吻的基部之后,呈柱状,末端为三叶状或盘状,非常适合挖掘泥沙。因此,它们常常居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中。

掘足纲动物都长有象牙状的贝壳。贝壳的前端比较粗,被称为头足孔;后端比较细,被称为****孔。这类动物的头部已经退化,看上去不明显,但是长有不能够伸缩的吻。在吻上长有很多的头丝,头丝能够伸出壳外,获取食物。掘足纲动物都是食肉类动物。

掘足纲动物都生活在海洋当中,从潮间带(即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小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到4000米的深海当中都有分布。它们属于小型的软体动物,贝壳长度在0.4厘米~15厘米之间,而大多为3~6厘米。

目前,掘足纲动物仅剩下300种左右,被分为2个目:角贝目和管角贝目。

角贝目的贝壳为角状,壳长可达10厘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为角贝。角贝的贝壳多为黄白色,少数为绿色,壳的表面光滑或有刻纹。它们常常将自己埋藏在泥沙当中,一般会露出壳口较小的后端。

管角贝目的贝壳两端细中间粗,足的末端为盘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为棱角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