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运筹帷幄的故事
23942800000014

第14章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1)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明朝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初一,诞生于山东省一个世代担任武职的将门之家。其父戚景通能文能武,品学兼优,曾在山东、大宁、京师等地历任军职,官至神机营副将。当时的明朝官场弥漫着贪污贿赂的恶浊之气,正直的戚景通不愿同流合污,于嘉靖十七年(1538),以奉养老母为由,辞官还乡。虽然如此,戚景通仍心系天下,对当时不断重兵犯境的鞑靼人密切注意,他摈弃一切俗务,总结自己的军事经验,潜心研究对付鞑靼入侵的方策。

戚继光出生之时,其父已经56岁了。戚景通晚年得子,自然对戚继光格外钟爱,并对戚继光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戚继光少年之时,戚景通就常给他讲,武将必须有舍身报国的气节,打起仗来应当有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戚景通这位爱国老将希望儿子将来能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事业,自然对戚继光的要求十分严格。

当戚景通告老还乡时,祖居的房屋已经近200年,很是破旧,戚景通打算将其修缮一下。于是,戚家请来了工匠,让他们安装四扇镂花门户。当时,戚继光年仅12岁,工匠们私下里对戚继光说:”公子家是世代将门,应该气派一些,就安装十二扇镂花吧!“年幼的戚继光欢欢喜喜地向戚景通转告了工匠们的话语。不料,戚景通听后非常不悦,并严厉地斥责了戚继光,教育他做人不能贪图虚荣、讲排场。戚继光默默地接受了父亲的批评。

戚继光13岁时就订了婚,外祖家为了表示庆贺,送他一双十分考究的丝鞋。戚继光穿着外祖家送的礼物,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当戚继光穿着丝鞋走过庭前时,被戚景通看见了,他十分生气地斥责戚继光:”小孩子穿这么漂亮的丝履干什么!现在想穿丝履,将来就要着锦衣、吃肉食。你父亲为了清白一世,一定不会满足你的要求。你就势必要侵占士卒的粮饷,贪污国家的公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说到这里,戚景通竟然十分伤心,非常感慨地说:”你如果这样下去,就难以继承我的事业了!“戚景通虽然后来弄清了丝履是外祖家所送,又是母亲叫继光穿的,但还是将丝履毁裂,不让戚继光从小养成奢侈享受的坏习惯。

戚景通不仅竭力制止儿子沾染坏习气,还十分注意把儿子往正路上引导。一次,父亲问继光:”儿呀,你的志向何在?“戚继光答道:”志在读书。“父亲告诉继光:”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清忠孝廉洁四个字。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并命人把忠孝廉洁四个大字书写在新刷的墙壁上,让戚继光时时省览。从此,戚继光每天看着墙上刷写的忠孝廉洁四个大字,想着父亲偌大年纪还关心国家大事,苦心研究备边方策,决心不再追求享受,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他一面学习武艺,一面立志发愤读书,以继承父亲的业绩。三年之后,通过戚继光的刻苦努力,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15岁时,戚继光就以深通经术出名于家乡一带。年迈的戚景通看着儿子的长进,内心自然十分欣慰。戚继光的嫡母张氏,一次和戚景通议论家里之事,忧虑地说:”家里日后缺吃少穿怎么办呢?“戚景通十分骄傲地指着戚继光说:”这不就是我们家里最大的财富吗?“戚景通晚年一意埋头写作有关边事的论著,无心过问家事,弄得经济颇为窘困。一些浅薄的人在背后议论说:”孝廉,孝廉,你拿什么东西留给后人啊!“戚景通闻听此语,把年仅16岁的戚继光叫到面前,指着自己所写的大量备边军事论著说:”继光呀,你真的以为我什么也没留给你而感到遗憾吗?要知道我留给你的这些遗产十分丰富,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你将来把这些遗产贡献给国家,贮存于朝廷吧。“戚继光叩头说:”父亲大人留给我的遗产如此崇高博大,儿将来还怕什么盗寇呢?“当时,戚景通关于抗击鞑靼的备边军事方策,已写成数百篇了,都还没有奏上朝廷。他一则是想再待一段时间,以便使自己的作战方策考虑得更加成熟些;再则大约也想找个机会由戚继光代为奏上。嘉靖二十三年(1544)夏,已经72岁的戚景通身患重病,自知不起。他想趁自己在世,安排好戚继光的前程,便催促继光赶快到北京办理袭职手续,并将自己备边的军事方策也带去上奏朝廷。临别时,戚景通握住继光的手,谆谆嘱咐说:”我留给你的遗产,你可要慎重,不能轻易使用呀!“戚继光肃然回答说:”做儿子的当力求光大您老人家所遗的’财富‘,哪里敢轻易使用呢?“戚继光拜别双亲,北上而去,这是戚继光同父亲的最后一次话别。

嘉靖二十三年(1544)八月,戚景通病逝。十月,戚继光办妥袭职手续,回到家乡,对着亡父的坟头放声痛哭。他追忆父亲往昔的教诲,决心照着父亲的要求为人处世,以实现老人家生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戚继光17岁时,就担任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但他做了官,仍然不忘刻苦学习。戚继光年少时由于家贫,请不起家庭教师,便在梁蚧开设的外塾学习。戚继光为官之后,按当时政府的规定,就不能再徒步走到外塾去上学了;要到外塾读书就必须准备车辆侍从,这对于戚继光的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梁蚧被戚继光当了官仍不废学习的刻苦精神所感动,自愿到戚继光家中教他读书。梁老先生是一位文章造诣很深,品德高尚的学者,在他的悉心指教下,戚继光的文章武略,更加精熟。历史上英贤人物的光辉业绩,深深地激励着戚继光,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报国之心。于是,戚继光在自家堂前的柱子上刻写了一副对联:”功名双鬓黑,书剑一身轻“,借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这副对联表达了戚继光要以自己的文才武略,报效国家建立功名的爱国之心。后来,戚继光又写了一首《韬钤深处》的五言律诗: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一首五言律诗,更加明确地表达了青年戚继光为自己所立定的保卫祖国海疆安全的爱国志向。

嘉靖二十五年(1546),19岁的戚继光被任命在登州卫管理屯务。这是一个要同银粮打交道的官职,但戚继光为官极为清廉,丝毫不染当时弥漫朝野的贪污贿赂的恶习。他到任以后,竭力整顿屯政,因此屯务为之一清。明朝官员的俸禄甚低,当时戚继光的生活还比较清贫,他对自己经手的钱粮为什么能毫不动心呢?戚继光一次对自己的同僚说:读书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圣贤,但必须经得住处境困难时决不沉沦这一关。假如没有这一关,那就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了。正因为有这一关,有的人能够抑制自己的私欲而从困境中脱出,就成为君子;另一些人,则屈从于自己低下的私欲而放纵地追求物利,就成为小人。戚继光还非常感慨地说,做小人是容易的,所以世界上”乱日常多“。

为了防御鞑靼诸部内犯,明朝政府命令河南、山东等地,每年必须派遣军官率领士兵轮番守边。从嘉靖二十七年(1548)戚继光21岁时开始,连续五年,他都被推为中军指挥官,率山东六郡卫所戍卒远守蓟门。每年一度,春去秋回。年轻的戚继光发挥了自己的军事组织才能,将自己所率领的军队训练得井然有序,获得了部众的信服。戚继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戎马生涯中,意气风发,高吟着”每经霜露候,报国眼常明“的爱国诗篇,抒发自己胸中的激荡豪情。一次,戚继光率军抵达水平府,路过一个叫太平寨的地方,登高遥望,北山古刹,林木森森。面对眼前一派宁静悠远的幽谧景色,有人劝戚继光访求长生之术。年轻的戚继光断然回答说:”我身为武将,当战死杀场。舍身报国,以鼓舞士兵斗志,怎么能跟人学习长生道术呢?倘若能鞠躬尽瘁,捐躯报国,即使今天就战死,又有何憾!为国家而死的人是永生的,这就是我等将门的长生之术。“年轻的戚继光不仅一身浩然正气,而且注重研究实事。他调查了蓟门一带的防务状况后,心想:保卫疆土,是武臣应尽的义务。蓟门和都城唇齿相依,形势重要,但却缺少精兵,一旦有事,关系非同小可。应趁现在边境暂时安宁,预先作好应敌准备。戚继光考虑成熟以后,决定把自己的见解写出来。他运笔疾书,文采飞扬,滔滔不绝,很快写成了《备俺答策》。《备俺答策》写成之后,戚继光便立即上奏朝廷,当政大臣虽没有采纳他的献策,但对他在策文中显示出的军事才能十分惊奇。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戚继光参加山东乡试,得中武举。第二年秋天,戚继光又赴北京参加会试。戚继光进入北京不久,俺答拥重兵自古北口攻进密云、顺义、通州等地,兵临北京城郊,京师宣布戒严。朝廷调集大同、河南、山东等地兵马火速入援,并命令会试武举也参加守城。戚继光被命名为总旗牌,督防九门。他又向朝廷奏进御敌方策,所提十几件措施,都是克敌取胜的切实良法,被兵部采纳后,奏请朝廷刊布出来,供将士学习,用以退敌制胜。这位23岁的有为青年,品德出众,才华横溢,当时已被人们誉为”国士“,由朝廷纪录为”将才“。许多朝臣上疏推荐戚继光,称赞他”才猷出众,骑射兼人“,”韬略素明“,”志向坚定“,可当国家”干城之寄“,期待他为国家建功立业。

1.抗倭杀敌,初露锋芒

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戚继光升任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抗倭事宜,从此戚继光走上了抗倭战场。

倭寇就是日本海寇,最早起源于日本的九州以及山阴、山阳二道,主要成分有日本武人、浪人、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他们以壹岐、对马二岛为根据地,同内陆的奸民相勾结,不断掠夺中国、朝鲜沿海地区。从元末直到明朝万历年间为恶长达300年之久。

倭寇的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沿海居民对倭寇产生极度的恐怖,纷纷出外逃难。许多繁华的村镇变成一片荒野,昔日肥美的良田杂草丛生。倭寇的野蛮行径极大地破坏了东南沿海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激起了沿海居民的强烈的愤怒和抵抗。地方官员和受威胁的地主绅士、商人、文士、生员、农民、医生,以至乞丐,都忍无可忍。他们一致行动起来,杀灭倭寇。倭寇的抢掠也严重影响到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官军经常遭到袭击,大批县城、卫所的沦陷被劫,终于引起了朝廷的忧虑,不能不予以重视,加以对付。

戚继光就是在上述倭寇势力日益猖狂的情况下,于嘉靖三十二年六月,被调到山东前线,督率登州、文登、即墨3营25卫所,备御倭寇的。当时山东沿海卫所士兵仅及原额的一半,且多为疲惫老弱,纪律松弛,号令不严,战守无备。戚继光深知,用这样一批毫无纪律的骄将惰兵去应敌,是很难获胜的。因此,他一上任,便从”振饬营伍,整刷卫所“着手,进行整顿。但军中因循懈怠已久,人们对年仅26岁的戚继光并不放在眼中。在将校中,有一位戚继光的远房舅父,自恃长辈,拒不服从命令。为了整肃军纪,惩罚这种无纪律的恶行,戚继光当众给了他的远房舅父应得的处分。当晚,戚继光又以外甥的身份,把这位舅父请来,赔礼道歉,请他原谅。那位远房舅父深为感动,跪地而前,说道:”现在我知道你秉公执法,今后再也不敢违抗你的将令了。“这件事传扬开去,官兵们纷纷议论:”戚将军执法不讳私亲,说明他秉公断事;先按国法从事,而后自己赔罪道歉,说明他敬长谦让。对自己的舅父都不讲情面,何况是其他部下呢?如果再不约己守法,将会自招惩处了。“经过戚继光的一番整顿,军中的风气从此有了很大的转变。

相对而言,当时山东远不如南直隶、浙江诸地富庶,故没有成为倭寇攻掠的首要目标。目前虽然没有发生激烈的战争,戚继光身处海防前哨,仍然严密注视着倭寇的动向。戚继光曾在诗中写道:”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正是他当时心境的具体体现,也表现出戚继光居安思危,高度警惕倭寇的民族责任感。他时而巡视海上卫所,时而训练陆地军队,紧张地进行战争准备,以便一旦有事,就能痛击来犯之敌。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两年多,将营伍中的积弊,渐渐革去。废弛的海防,经过整顿之后,逐渐得到加强。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戚继光的卓越军事才华,深受朝廷的赞誉和器重。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戚继光被调到抗倭最为激烈的浙江战场。就在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之时,浙江的御倭战争在时断时续地进行着。普陀山之捷以后,王忬率领军民比较有力地捍卫了浙江海防,但他同样遭到沿海豪强的仇视。他们到处散布流言说,因为王忬命俞大猷捣了倭寇在普陀山的老巢,才引起了倭寇的大举侵犯。由于权贵们的排挤,嘉靖三十三年(1554)六月,王忬被调离浙江,沿海的倭寇势力又复猖獗。明政府改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升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巡抚浙江,任剿倭事。张经曾为两广总督,以为两广一带的士兵骁勇善战,便奏请朝廷调来剿倭。嘉靖三十四年二月,明政府又派严嵩亲信工部侍郎赵文华到浙江祭祀东海海神,以求镇服倭寇。赵文华是严嵩义子,他到达浙江之后,作威作福,专事聚敛。张经自以为位在赵文华之上,不肯趋炎附势,李天宠也不愿附趋赵文华。只有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巴结赵文华,赵文华也对胡宗宪非常赏识。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张经督率副总兵俞大猷、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兵大败倭寇,取得王江泾大捷。胡宗宪也参与了此役的谋划。由于严嵩、赵文华的陷害,张经、李天宠虽获大胜,却被逮捕而惨遭杀害。赵文华则将王江泾之捷的功劳全部归于自己和胡宗宪,而且胡宗宪还被超擢为浙江巡抚。代替张经任总督的周珫也很快被罢了职,南京户部侍郎杨宜代职行事。张经死后,他请来的士兵不受节制,杨宜不得已又请募山东、河南、福建、湖广等省的兵。一时间客兵大集,杨宜却不能驾驭,使得各省客兵之间竞相争斗,纪律变得松懈无比,这些客兵不打倭寇,却专门掳掠百姓。嘉靖三十五年(1556)初,杨宜又被罢去职务,赵文华便推荐胡宗宪以兵部侍郎兼任浙江总督。阮鹗被委任为巡抚。胡、阮二人对倭寇的态度发生分歧,阮鹗主张剿杀,胡宗宪主张招抚。这时,侵扰浙江—带的倭寇主要头目是汉奸王直,他被倭寇们称为”老船主“。胡宗宪和王直是同乡,为了招抚王直,他将王直的母亲和妻子从狱中放出,厚资安顿。同时,胡宗宪又派幕僚蒋洲、陈可愿下海劝说王直。王直得知母亲、妻子都安然无恙,便心动应允,并派养子王滶(即毛海峰)随陈可愿登陆,告知徐海等不久将入犯。这一年的四月,徐海果然伙同陈东、麻叶率1万多倭寇来犯,从乍浦侵入,将巡抚阮鹗包围在桐乡。胡宗宪又遣中书罗龙文携带金宝劝说徐海归降。就在这时,戚继光来到了浙江抗倭前线。

当时的浙江将领之中,总兵俞大猷反对胡宗宪招抚,参将卢镗则赞成招抚。戚继光来到浙江前线之后,表面上并没有反对胡宗宪,而且还帮助胡宗宪出谋划策,计退包围桐乡的敌兵。戚继光在浙江先任都指挥使司佥书,专门管理有关屯田等后勤事务。戚继光对自己负责的事务,任劳任怨,励精图治,督造军器,成绩卓著。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帮助胡宗宪出谋退敌,他所表现出来的多方面军事才能深得胡宗宪的器重。嘉靖三十五年(1556)。朝廷决定以定海一带靠近倭寇盘踞的舟山岛,形势险要,应当添设专官镇守。因为这一武职责任重大,必须慎选良将,于是经总督胡宗宪推荐,在这一年的七月,戚继光受命担任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之地。从此,戚继光走上了抗倭的最前线。多年来报国杀敌的壮志,终于有机会付诸实行了。

参将的任务,平时负责挑选和训练士卒,有战事则率军作战。但刚刚担任参将的戚继光,面对的是前任参将遗留下的烂摊子,而且战况紧急,戚继光也来不及训练士卒,遇到战争只得凑集兵士,以解燃眉之急。开始抗倭之时,戚继光完全凭借自己精湛的武艺和勇猛精神,团结军中勇武之士才得以杀敌制胜。

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徐海、陈东、麻叶等率万余倭寇,侵犯浙江。由于各个头目之间分赃不匀而发生争执。胡宗宪乘机使用离间之计,杀死徐海、俘获陈东、麻叶等。这支倭寇在平湖的沈庄、梁庄一带,被俞大猷率领的明军击溃。不久,所余倭寇800余人窜至慈谿,进攻龙山所。龙山所属于宁波府,恰好是戚继光所守卫的范围。刚刚升为参将的戚继光闻讯立即率军前往高家楼待敌。当时有数支明朝官军应战,人数超过万人,但这些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又都想保存各自的实力,军心自然不齐,致使明军的战斗力极弱。倭寇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在三个头目的率领之下,兵分三路,冲向明军各部。明军不堪一击,阵脚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见此情景,立即飞身跳上一块高大的石头,弯弓射箭,三发三中,三个倭寇的头目应声倒地。已经溃散的明朝官军见状又合拢起来,三路倭寇则群龙无首,仓皇退走。戚继光也因此而声威大震。

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又有一股倭寇进攻龙山。由于龙山北临大海,东对烈港和伏龙山,地势十分险要。当倭寇攻来之时,浙江巡抚阮鹗亲督俞大猷和戚继光率军阻敌。双方在龙山附近展开了激战,明朝官兵奋起杀敌,三战三捷,倭寇乘夜间狼狈逃跑,官兵乘胜猛追。追至缙云,双方再次展开激战,明朝官兵又获胜利。但倭寇十分狡猾,退至桐岭之后,又一次战败,他们便在雁门岭暗暗设伏。当明朝官军乘胜追击,进入了倭寇的埋伏圈时,倭寇突然自两边夹击,明朝官员由于遭到突然袭击,纷纷败阵而走。只有台州知府谭纶与戚继光所率领的两部官兵阵脚不乱,密切注视倭寇动向,待机应敌。倭寇见这两路明军处变不惊,不敢轻易来攻,便向东退去。戚继光、谭纶因为后无援兵,也不敢再穷追不舍,倭寇便由乐清逃往海上。在这次战斗中,戚继光、俞大猷、谭纶三位著名的抗倭爱国英雄,开始建立起真挚的友谊。

经过实战,戚继光深深地认识到:要消灭敌人,就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勇敢军队。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一月,戚继光向浙江军政当局建议创设兵营、训练士兵。第二年的二月,戚继光又一次建议练兵。胡宗宪等虽然勉强接受,但却并不怎么重视,他根本不相信能练成如戚继光所设想的那样的军队。直到嘉靖三十六年(1557)底,才将兵备佥事曹天佑所部3000军队拨归戚继光。戚继光带领这3000士兵,一边训练,一边作战。

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汉奸王直先遣养子王滶随蒋洲来到杭州,随后自率死党3000多人占据舟山岛的岑港。胡宗宪继续使用招抚手段,劝说王直投降,王直竟然接受了招抚。在这之后,明朝官员内部在如何对待王直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王直不久被捕并于次年被处死。王直被杀之后,其余党哗然,声言要为王直报仇,这伙死党在王滶的率领下,固守岑港进行顽抗。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天,胡宗宪督众进攻岑港,戚继光也参加了攻击岑港的战斗。由于岑港位于舟山岛的两端,地形极其复杂,易守难攻,明朝官军久攻不下。

就在岑港之战正在进行之时,当年的四月,又有大批倭寇自北方窜来,在浙江台州登陆。胡宗宪急忙调戚继光率部增援台州。四月二十三日,戚继光督率所部兵马,从舟山渡海,准备前往台州。但探马来报说,倭寇已移攻温州,戚继光便又率众昼夜兼程,直奔温州。在前进途中,得悉倭寇正在盘石卫的乌牛一带大肆烧杀抢掠。二十九日,戚继光兵分三路,自率中路,猛扑乌牛山。倭寇遥见明军来势甚锐,便奔过馆头,隔山拒守。戚继光挥师冲锋,倭寇阵脚受到冲击,顿时大乱,明军大队人马趁势拥上,涉水击敌。这次战斗从早晨直打到午后,明军五战五胜,倭寇大败逃窜。

到了五月初,又有4000余倭寇,乘数艘战舰,屯泊乌牛、馆头,四处剽掠。戚继光率师在十里桥、白塔迎战,两创敌兵。倭寇溜回舟中,深藏不敢出。五月十日,又有倭船40余艘从龙湾方向来,屯泊大崎、黄华一带。连日来龟缩在乌牛、馆头之倭,联舟百余艘,驶往海上剽劫。戚继光命把总梅奎、邢镇率领征集的渔舟由水路,与自己率领的陆路军队两路追击倭寇。倭寇欺负明军渔舟矮小,用大福苍船迎战。明军渔舟两路夹攻,直追至小崎山下,终因船体过小,奈何不了倭寇的大福苍船。戚继光亲临前敌,审视战况。他弯弓射箭,射倒了倭船的舵工;其部下把总刘意又射死倭船橹手。舵橹皆歇,倭寇的大船只能在海上打转,使得倭寇一时间手忙脚乱。明军小船四面环攻,一边杀敌,一边纵火,熊熊烈火把倭寇的大福苍船烧毁,烧溺而死的倭寇无数。其余倭寇吓得急忙开船逃走。这一年的秋天,戚继光又被调回岑港战场。岑港虽已被围攻半年多,但一时还难以攻克。朝廷便以岑港久攻不克为由,将俞大猷、戚继光等革职,令其戴罪杀敌,并命其在一月之内必须攻取岑港。戚继光等率众拼命冲杀,拒守岑港的倭寇在明军的强有力进攻之下,终于抵挡不住,不得不放火烧寨,移往柯梅。明军本可乘胜一举攻灭这支败寇,但总督胡宗宪却不肯力剿,只希望倭寇赶快离开浙江,以使自己的驻守之地得以安宁。这支败寇便由柯梅开往福建,大肆焚掠,福建舆论大哗。御史李瑚疏劾胡宗宪嫁祸邻省,因为李瑚和俞大猷同为福建人,胡宗宪便怀疑李瑚所劾,是俞大猷提供的情况。胡宗宪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责,竟诬陷俞大猷等”纵寇南奔,播害闽广“。由于严嵩的庇护,结果胡宗宪升官,俞大猷被逮捕下狱,戚继光也被加上”通番“的罪名。恰好攻克岑港的捷奏至京,戚继光才得以官复原职,仍旧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夏间,倭寇又大举进犯浙江沿海。数千倭寇自温州、台州登陆,两府警报频传。温州倭寇多在平阳、乐清两县间抄掠,台州倭寇势头更甚。一府六县,沿海数百里,倭寇巢穴无数,其中危害最大的三大巢穴是栅浦、桃渚、海游。四月,戚继光接到往台州剿倭的命令,便召集部将召开会议。这时,倭寇已经包围了桃渚干户所。四月五日,戚继光率军从宁波出发,多次击败所遇倭寇。当明朝官军赶到桃渚时,桃渚所已经被困月余,危在旦夕。四月十六日,戚继光趁雨悄悄引军逼近敌营,设伏兵四支,待命杀敌。又令数十名鸟铳手潜入城中,广张旗帜,以为疑兵。第二天,倭寇便来攻城,城上鸟铳齐发,大批倭寇被击毙。倭寇抬头,见城上旌旗蔽日,以为明军大队人马到了,急忙撤围退走。倭寇退走之时,又被戚继光的伏兵一阵截杀,余寇逃往章安,与栅浦之倭合兵一处,返身迎战,其势十分猖狂。戚继光率军追击,列阵椒江岸边,亲自擂鼓督战。明军精神大振,奋勇向前,与倭寇短兵相接。白刃战从早晨战至午间,明军越战越勇;倭寇也不甘示弱,猖狂反扑。处州义士胡元伦虽已身被数处创伤,仍血战不已,冲锋在前,众兵紧紧跟随,举刀劈敌。倭寇大败溃散,夺船奔命,来不及上船的,大批被淹死。败寇分两股,一半乘舟逃往南岸,另一半窜往椒江北岸的山区。戚继光率部紧追不舍,在黄蕉山包围了敌人。趁夜色朦胧之际,四面仰攻,一战而胜。

在戚继光率军追敌之时,又有大批倭寇继续向桃渚进攻,各处探报不断传来。戚继光乘战斗间隙命部众稍休息,调理伤员。自己则根据探报,研究敌情。通过分析,戚继光弄明了在台州、温州的倭寇。以进攻桃渚之寇势力最盛;栅浦、贾子一路稍次;在温州之倭最弱。于是,戚继光建议上司,以分巡佥事曹天佑督指挥祁云龙等部屯兵黄岩,阻击温州之倭寇北窜;以知县张师善率所部乡兵牵制栅浦之倭;以海道副使谭纶、都司戴冲霄督诸部客兵屯海门卫,占据要冲,切断桃渚、栅浦二寇之间的联系。戚继光自请率处州义兵再解桃渚之围。总督胡宗宪采纳了戚继光的建议,并进行了相应的军事安排。

四月二十四日黎明,戚继光进军桃渚,离敌还有30里时,倭寇探知明军势锐,便立即解围而走,移营葛埠,据山港为险顽抗。戚继光亲临前敌,审视地形,指挥明军发动猛攻。戚继光命部将楼楠、丁邦彦率部浮水先登,复授计卢锜领兵往敌巢纵火。火起,敌营大乱,队长杨贵直入倭巢,奋勇杀敌。倭寇惊溃,慌不择路,大批被烧死淹死。残余冒着倾盆大雨,连夜开船,往栅浦方向逃去。桃渚之围终于解除了,被俘的1000多百姓得释。

消灭桃渚之倭以后,当年的五月初一,戚继光率师来到海门卫,正拟与谭纶商议扫平栅浦倭寇,探马突然来报,有3000倭寇从贾子、栅浦方向而来,要袭击海门卫。戚继光以军士极需休息,便令卫军暂为守城。这帮军官平时懈怠惯了,尽管接受了命令,却疏于防守。海门紧靠大海,卫城离海才一里来路。到了半夜时分,数百倭寇乘天色晦黑,悄悄潜来袭城,等到30多个倭寇已经爬上城头,守军才发觉,慌忙呼救。戚继光闻讯,见情势危急,也来不及整顿队伍,飞身上马,手舞双剑,往城门急驰而去。这时风雨交加,夜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卫士匆忙大声疾呼:”主帅亲自冲上去了!“部众惊醒,将校兵卒齐往城头冲去。谭纶也率卫士奔出督战。众人杀倒登城之倭,袭城的倭寇匆匆奔回水上敌营。海门卫所保住了,戚继光为了严肃军纪,把负责守城的人斩首,城中的形势才逐渐安静下来。

倭寇知道海门有备,不敢再行进攻,便准备向南过新河,出南涧逃走。戚继光熟悉地形,料知倭寇必经此路,便事先命士卒钉桩连船,塞敌去路。倭寇只得停泊牛桥,爬上新河所前山,筑垒拒守。戚继光和谭纶早已率众等在新河,见倭寇退来,从容布置,出奇击敌。先以少量兵力出西城,引敌出动。倭寇见明军人少,都往西城涌来。戚继光立在城头嘹望敌人动向,见倭船都在城南牛桥。倭寇扑向西城,打不着仗之后,必奔牛桥而去,到时势必从南门经过。于是,戚继光命令全部精锐兵马,都伏兵城南待敌。果不出所料,倭寇又往南城急急奔来,早已等在这里的明军,一下子冲上去,三路合击。气喘吁吁的倭寇不敢再硬拼了,纷纷登船,隔水拒明军。明军发巨铳炸碎倭船两艘,倭寇又慌忙登岸迎战,复遭痛击,又不得已而退回舟中,逃往南岸。明军鸟铳齐发,枪弹横飞,纵火攻敌船。在这一次战斗中,焚毁倭寇双桅巨船32艘,烧死淹死倭寇有1000多人。

从南岸登陆的倭寇,往乐清逃去,打算同温州之倭会合。戚继光对谭纶说:”倭贼已经魂飞胆落了,应当急追!“五月十二日,明军在南湾追上了败寇。倭寇分五路占据海岸高山,凭险固守,又劫渔舟数十艘,随时准备出海逃走。戚继光先命卢锜等率军千人,从山背抄敌后路,正面分兵五路攻敌,故意只留海路一条,而在海口处预伏精兵,放敌自投罗网。战斗开始后,倭寇居高临下,箭石齐发,明军攻不上去。戚继光见山上有两个倭寇首领在摇旗指挥,遂同弟弟戚继美冲上前去,兄弟俩各射一箭,两个倭寇首领应声倒地,余寇吓得慌忙躲进树荫中避箭。各路明军乘机并力奋攻,霎那间,倭寇阵地背后一片杀声,原来卢锜等已率众从山后袭登山顶。于是,明军上下交攻,左右夹击,倭寇支撑不住,果然从戚继光留下的那条海路逃跑,正中明军埋伏。明军奋勇环击,倭寇蹈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来不及逃跑的,跪地求饶,倭寇首领也俯首投降。残余倭寇往温州窜去,戚继光一直追到温州的盘石、馆头,终于将倭寇全歼,温州的倭寇也被戚继光分兵赶下海去。

五月十八日,戚继光奉命挥师北上,会合其他各路明军,剿灭盘踞台州府宁海的倭寇。盘踞宁海的倭寇听说各路明军齐集,心怯气馁,乘船往海上逃去。戚继光督率舟师,乘风奋击,把总任锦率所部水师追敌,在猫头洋击沉倭船六艘;把总邱泓又率所部水师,在清门洋击沉倭船五艘,焚毁四艘,救出被俘百姓5090多人。倭寇在海上势穷,转而登陆聚集,抢占民舍,据楼死守,被都司牛天锡所率明军全歼。至此,嘉靖三十八年入侵温州、台州二府的倭寇,被全部荡平,戚继光在这场平倭战争中纵横驰骋,已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勇将了。

2.军纪严明,精心练兵

戚继光通过一系列的抗倭斗争,深切地体会到:要战胜敌人,就必须有一支精兵;如果无兵而议论打仗,就如同一个无臂膀之人同手执利剑的人格斗一样,自然很难取胜。当时明朝政府在抗倭战场上的士兵,主要有两种:一是外省来的客兵,另一是浙兵。客兵中有两广的狼士兵,山东的箭手,湖广的漕卒,河南的毛兵以及川兵。这些客兵离浙江甚远,等奉命开到前线,倭寇早已饱掠一阵,开洋而去;待他们返回本省,倭寇又乘机而来。至于那些留下来的客兵,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却骄横异常,不受节制,甚至相互火并,有的还伙同倭寇一起残害百姓,甚至比倭寇更坏。以致老百姓非常气愤地说:”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逃,遇兵不得生。“而当地的浙兵由于受到军官的盘剥,生活极端贫困,缺吃少穿,打起仗来,更是”身无甲胄之蔽“。平时由于毫不训练,”手无素习之艺“。”战无号令“,”望贼奔溃,闻风胆破“。这种情况使戚继光不无忧虑,要靠这样的兵战胜倭寇,极为困难。

早在嘉靖三十五年冬,戚继光就上书建议训练士卒。然而当时只重创建兵营,突出训练,选兵还主要从现存浙江卫所兵以及民快义勇中挑选精壮。后来,胡宗宪将曹天佑部的3000兵拨归戚继光训练。经过一年半时间,这支队伍看起来军容也还整齐。由于戚继光打仗时身先士卒,指挥有方,加上军令严肃,也打了许多胜仗。但是,虽然经过戚继光的严格教育,这支军队的军纪仍然不尽人意。戚继光率领这支军队在取得乌牛大捷之后,收兵记功时,一个士兵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前来报功。戚继光见被杀者双目怒睁,心中正在纳闷之时,另一个士兵看见那颗血淋淋的人头,忽然放声痛哭道:”这是我的弟弟呀!刚才负伤并未死去,为什么要杀他啊!“还有一个士兵,竟然拿一个十五六岁的无辜少年的头颅,也来报功。戚继光极为愤怒,把两个冒功者统统杀了,但这类事件仍时有发生。至于因强奸妇女、抢劫百姓而受处罚的士兵,那就更多了。

戚继光率领的军队,虽然也常打胜仗,但违抗军令之事也时有发生。在海门击退倭寇之后,戚继光命令军队乘胜追击,但士兵们因胜而骄,军纪松弛,不肯向前,连同自己很信任的一个亲兵也跟着退缩。戚继光只得把违反军规的士兵连同那个亲兵一同杀掉,才使得军队继续向前追去。

戚继光为了训练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军队,决定从兵员着手改革。这时,戚继光想起了处州义兵,更加想起了愤怒杀倭的浙江义士百姓,他决定从与倭寇有深仇大恨的老百姓中去募兵。嘉靖三十八年(1559)八月,戚继光再上练兵之议,提出自己到浙江义乌募兵。恰好义乌县令赵大河也上书胡宗宪,请招募当地矿徒为兵,胡宗宪便同意戚继光前往义乌募兵,并命令赵大河从中协助。同年九月,戚继光来到义乌招募新兵。开始之时,人们不了解募兵的意图,不愿前往。戚继光对其晓以杀倭保国的道理,募兵局面才得以逐渐打开,当地农民纷纷应募入伍。戚继光对应募者精心挑选,终于组成了一支由农民、矿工为主的军队,共计3000多人。这3000多人就是后来驰名的戚家军的最初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