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
23945000000020

第20章 我们去逛超市吧

消费经济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品质的保证以及精神领域的消费,购物方式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而作为生产者也是在努力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达到利益最大化。“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因此,需要消费者睁大慧眼,仔细辨别。

关键字:超级市场;凭票供应

周末休息了,和家里人一块儿去超市购置油盐酱醋等日用品,在现在看来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事实上,超市是个“舶来品”,也就是外来事物。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普通老百姓多数在一些百货商店、杂货店或赶集的市场等地方购买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根本不知道超市究竟为何物。

大家通过老电影、纪录片或者向长辈请教就可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群众购买商品的历史。经常是商场还没有开业,店门外已经聚集了很多顾客。每逢节假日或换季的时候,柜台外更是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不但如此,一些商品还经常出现脱销、断货的情况,商场里的东西一点也不愁卖,什么都能卖光,有的紧俏商品还得托人找关系才能买到。那时的售货员岗位是让人羡慕的职业。电影《瞧这一家子》中刘晓庆扮演的书店售货员,说话爱答不理,对顾客的态度非常不好。虽然只是电影中虚构的人物,但也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而且买东西光有钱还不行,几乎所有东西都必须凭票供应,比如做衣服买布得用布票、做饭买粮得有粮票,甚至买盒火柴、买块儿肥皂都需要凭票供应。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被称为“三大件”,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结婚时都期盼拥有的“奢侈品”,属于紧俏商品,经常是“一票难求”。

经历过那段经历的刘师傅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当时粮、油、肉、糖全部是定量供应,吃的、穿的、用的也几乎全是凭票证供应,就连买盒火柴都要凭票购买,常常在供销社门口,都能碰到排队买东西的情形。比如,买肉要凭副食本领取肉票,肉票也是每人每月按定量供应。拿着肉票和钱仍然要排队花几个小时才能买到,还净拣肥的买,因为肥肉能炼油,那会儿油也要靠供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从短缺年代进入日益丰富的年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开始由“产品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老百姓从单纯追求品种向追求品质、追求服务转变。

1983年,中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业,那时购买者几乎都是外国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超市的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超市的英文为supermarket,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超级市场,后来被大家简称为超市。这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零售组织形式。大部分的超级市场都是由大集团连锁经营的。在商品结构上,它力求富有变化和特色,以满足顾客的各种喜好,而且经营的项目众多,包括食品、玩具、新款服装、化妆用品、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

超市主要有下列特点:一是商品均事先以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规格包装好,分别摆放在货架上,明码标价,顾客随意挑选。因此,超市也叫自选商场。二是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设备,自动标价、计价、结算效率高,便于管理人员迅速了解销售情况,及时保存、整理和包装商品,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销售数量,也节省了顾客的时间。三是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消费者可以体验“一站式”购物,即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免除了东奔西跑的许多麻烦。而且由于超级市场的经营规模较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价格相对也较低廉。

超级市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最先出现在美国东部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超级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超级市场最初经营的主要是各种食品,以后经营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扩展到销售服装、家庭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玩具、家具以及医药用品等。超级市场一般在入口处备有手提篮或手推车供顾客使用,顾客将挑选好的商品放在篮子或车里,最后到出口处收银台统一结算。

超市对中国老百姓的购物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传统的百货商店比,超市最大的不同是商品的陈列和销售方法。超市采用的是开架销售,开架销售的商品摆在货架上,顾客可以在商品区任意穿行,相当有视觉效果,令人产生购买欲望,随心选择。自选自取的销售方式给了顾客最大的选择权。

一家人进入超市后,想想准备买些什么呢?“盐快用完了,得买些盐,还有醋、蔬菜、牛奶、面包,再买双拖鞋,暂时就这些吧。”妈妈作为家里主要的购物人员在边走边念叨。超市逛完需要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购物车被塞得满满的,账单上增添了许多原来并不打算买的东西:口香糖、薯片、两本书、一件衬衫、洗发水、益智玩具……天哪,怎么会和预期差距这么大?

其实,逛超市的时候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超市的商品陈列很讲究技巧,商品布局决定了大多数消费者购物时经过的路线。商家会尽量让顾客经过尽可能多的商品,从而引发购买的欲望,增加销量。生活必需品往往放在超市最深处,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则在收银台最显眼的地方。这是因为生活必需品就算放在最远的地方,顾客也一定会买,所以在去买必需品的通道上就自然而然地经过了许多其他商品的销售区域,激发了顾客潜在的购买欲。而口香糖、棒棒糖等对很多顾客而言,属于可买可不买的商品,于是在收银台排队结账时,会顺手放在购物车内。但是,也要掌握适当的原则,否则即使超市内有顾客想要的商品,但因寻找困难会放弃购买,甚至留下负面印象,反而丧失商机。所以,在超市入口处一般都张贴有商品布局分布图,店内货架上方吊有指示牌以及一些其他图文标志等,从而方便顾客找到所需物品。超市卖场的布局和商品的具体陈列还有许多的技巧和原理,我们在这里只是挑选了其中一条,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专业书籍来深入研究。

从以前的小卖部、百货商店,到如今的大超市、便利店;从以前购买日常用品也需要凭票供应,到现在商品的琳琅满目;从以前排长队购物,到现在物品的极大丰富,光阴荏苒,粮票、布票等已经成为收藏品,被作为历史的见证收进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