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
23945000000022

第22章 亲,你在网上买东西吗

关键字:电子商务;快递业

亲,你在淘宝上买过东西吗?你身边的人有没有买过呢?亲,那你听说过淘宝吗?要是这个答案也为“NO”,那就实在太“OUT”(意为“落伍”)了。

“神话”在淘宝网推出的“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促销中诞生:单日交易额达到9.36亿元,超过购物天堂香港一天的零售总额,更是中国百货店单店日最高销量的2.6倍。

“神话”在“全民疯抢”(2011年12月12日)活动展开后又一次出现。在第一分钟内,淘宝网同时在线网友高达270万人,在一小时之内,成交额达到4.75亿元,成交278万笔。屡创销售纪录的聚划算同时挂出300种团购商。而消费者的热情也堪称史上之最,聚划算5分钟成交300万元,10分钟成交500万元,15分钟成交1000万元。如果把淘宝网看做是一家商场,那么这将是全球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一小时,而这发生在凌晨1点钟!

在这样一场商业盛宴中,淘宝网实实在在地展现了电子商务的人气。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B2B)、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r,C2C)、企业对政府(Business-to-Government,B2G)模式。

普通老百姓通常意义所说的网购就是消费者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与商家的对接,属于“B2C”模式。

从表面看,淘宝商城的“光棍节”促销手段谈不上有太多新意——全场5折、免运费等,这是很多商场都会采用的折扣策略。但与传统商业不同的是,淘宝在此次活动中非常强调品牌集聚度,网罗尽可能多的品牌,以实现买家“一站式消费”的心愿。在最终的活动中,淘宝商城联合近150家知名品牌,涵盖了服装、鞋包、运动、美容、家居家纺、数码电器等行业。

销售商利用淘宝商城平台品牌和巨大的人气,摆脱了传统商业在场地、时间上的种种束缚,最大化地利用各种资源。淘宝在此次活动中展现了其作为市场开拓者和共享者的角色,这与部分传统商铺“出场地、分利润”的角色有所不同。淘宝网本身自己是不卖东西的,只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完备的销售配套。电子商城凭借产品丰富、价格低廉、24小时随时购物、无地区限制等优势,实现了巨额的销售额,并且赚足了“眼球”,更好地推广了淘宝的品牌。淘宝商城自一开始就坚持平台化运营,在推广促销时注重自身与加入品牌商的共同利益。最后的结果是电子商城、商家和消费者的三者共赢。

网购刚刚出现的时候,更多的人是观望、试探。那么,随着“敢于吃螃蟹”的人越来越多,网购已经是不再陌生的词语。201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网购,其中甚至包括很多“50后”。淘宝实现的这次“神话”促销给人的感觉是全民网购时代似乎真的已经来到。

这点从其他电子购物网站的促销策略也能看出。如京东商城推出许多营销策略来吸引众多网购者:1折起抢购区;11元限价抢购区;11点限时抢购区;1周人气榜;1+1套装区等,各种折扣五花八门。当当网光棍节促销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千余家商铺4.9折封顶,打折商品增至百万种,大都不高于5折,而且还能享受折上折的待遇。苏宁易购已经与国内外1000多家厂商签订了近30亿元的“光棍节”促销资源独揽协议,涉及十多个种类,整体让利达千万。

近年来居民消费指数一直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压力很大,因此,电子商务所具备的低价优势更加明显,而实体店铺的营销压力也随之增大,淘宝商城“光棍节”促销虽属个案,但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非常强劲。很多传统实体企业看到网上的商机,也纷纷在网上开店。

淘宝的促销吸引了数千万的买家,这是任何实体店都难以想象的客流“天文数字”。由于两次促销活动时间紧凑,而且距离我国传统春节的日期较近,很多人提前置办年货,因此,淘宝的销售大潮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其后续的快递服务上却留下了遗憾。

“全国快递爆仓,收货时间延迟,希望亲们谅解”、“浙、苏、沪等地发货延迟,亲们不要催了”等的提示纷纷出现。甚至有的卖家在网店主页上写出了特别提醒:“快递现在是慢递,目前快递至少3~7天,甚至更慢,请亲们耐心等待。”快递服务成为了网购的投诉热点。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于是,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应运而生。不可否认,这些快递公司在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相关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25.2亿件,同比增长53.3%;业务收入累计达531.4亿元,同比增长28.9%。快递业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我国快递行业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超过6800家,快递营业网点达6.4万处,快递从业人员已超过70万人。未来快递业高速发展的态势还将继续,因为我国有13亿人口、5亿多网民,尤其是网购日趋火爆,快递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自律机制尚不完善,个别快递公司为了争夺市场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偏重于扩大经营规模,很多地方都承包给私人,通过加盟的形式开展业务,普遍存在区域差异,快递企业的配送渠道不完善,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而且从事这一行的工作人员多为城市里的下岗工人、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造成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服务很难有显著提升,对行业整体形象的品牌塑造也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在刚刚过去的淘宝促销这个快递高峰时节,网购者对快递的诸多抱怨即是明证。

消费者对快递业维权的无奈,源头在于快递行业的管理监督缺乏规范。成熟的市场需要完善的规则做保障,但伴随着快递业高速发展的却是相关立法的极度滞后,对快递业的管理监督近乎空白。实践中对快递行业的管理,涉及邮政、商务、工商、海关、公安等多家部门,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赋予哪个部门具体的行政管理权。零散的法律规范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国家立法更缺乏统一的市场监管办法和权威性行业标准。对此,我国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快递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引领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