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文天祥集
23947000000031

第31章 即事二首

德祐二年三月十一日,作者到达泰州。作者《集杜诗·自淮归浙东序》曰:“至泰州城下,伏十馀日,趋通州。”在这十多天时间,作者写了诸如《泰州》、《旅怀》、《忆太夫人》、《纪闲》、《即事》等诗歌。这里选的两首以“即事”为题的诗,原本不在一个题下,今合而解评之。

其一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辞京阙:指作者德祐二年正月二十日离开临安去皋亭山会见伯颜会议一事。京阙: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微行:古称尊贵的人出行不让人知道为“微行”。海门:今江苏海门,在通州东,当长江入海处。这里前句是说过去,后句是说未来。这两句是说:当年挥泪离开京城,而今又要偷偷地到海门去。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久:这里借音为“旧”,与下句“新”对,这是借对。无鸡可听:作者很长时间走的是水路,没有听到鸡鸣声,这里实写。同时也是用典,借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以抒其志。参看《夜坐》“闻鸡坐欲驰”句注释。有虱堪扪(mén):《晋书·苻坚载记》:“王猛字景略,桓温入关,猛被褐(hè)而谒之(穿着粗布衣去访问他),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用手摸捉身上的虱子)而言,旁若无人。温罕而异之。”扪:摸。作者当时闲着无事,摸身上的虱子,这是写实。兼用典故,则表示作者对国事在作新的谋划与打算。这两句是说:好久没有听到令人奋进的鸡鸣声了,闲着无事摸捉身上的虱子,一边为未来国事作新的考虑。

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长(zhǎnɡ):生长。苍头:古时奴仆或土卒之称,因其着青色头巾,故称。又写作“仓头”。这两句是说:白头发已长出不少,而身边的士兵和奴仆都没有了。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但令:只要。随力:尽力。乾坤:指国家。这两句是说:只要身还在,就许身为挽救社稷而奋斗。

其二

船只时间锁,城孤日闭关。惊心常有马,极目奈无山。

出路相传险,行囊愈觉悭。归心风絮乱,无奈一身闲。

船只时间锁,城孤日闭关——只:单,单一。锁:封闭起来。时间锁:时常封闭起来。城孤:指泰州城得不到别的城镇的援助。这两句是说:孤零零的一只船,时常锁闭起来;得不到援助的泰州城,大白天城门都关闭着。

惊心常有马,极目奈无山——马:指元骑兵。极目:用尽目力远望。奈:无可奈何。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元骑兵来了,一眼望去,连一座山都没有。言下之意,元兵来了,连躲藏的地方都没有。

出路相传险,行囊愈觉悭——出路:指从泰州到通州的道路。也隐指救国的出路。行囊:出外时用来装行李的袋子。悭(qiān):欠缺,不多。这里指缺少钱用。这两句是说:听说到通州的路很危险,而随身所带的钱愈来愈少了。

归心风絮乱,无奈一身闲——归心:归家之念。风絮:风吹柳絮。归心则如飞絮一样狂乱。一身:只身,独自一人。这两句是说:去见家人的渴望之心如风吹柳絮般狂乱,可是又无可奈何,不能有所作为,只是独身一人,闲着无事。

这两首诗是近体五律诗。诗歌记录了诗人身处江湖,身不由己的苦闷和矛盾。第一首前六句总结了自德祐二年正月到三月以来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失望有余。但最后两句一跃而起,表示了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令人眼前一亮。这种内容构思之匠心与前面《泰州》一诗有同工之妙。第二首语气比较低沉,心情较为沉重,是自己当时被困孤舟而不能有所作为的心情记录。

文天祥诗歌风格多样,这里两首《即事》诗,第一首慷慨悲壮,气贯长虹,使人激昂奋发;后一首则沉郁苍凉,叫人低徊感叹。第一首用典贴切,对仗工稳,能把自己当时欲回天而不可的心情隐括在一些典故当中;第二首直抒胸臆,不加修饰,明白如话。吴之振说:“自《指南录》以后,与初集格力相去殊远,志益愤而气益壮,诗不琢而日工,风雅正教也。”(《文山诗钞·序》)是颇有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