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文天祥集
23947000000075

第75章 衡州上元记

咸淳九年(1273)正月,文天祥被任命为湖南提刑,是年冬,“乞使郡侍亲”(《纪年录·癸酉》),调任赣州知州。咸淳十年正月二十五日,作者离开衡州,三月到赣州,在离开衡州前的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作者在衡州知州宋遇的陪同下,观灯宴饮。这篇《衡州上元记》详细记录了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元宵佳节的欢乐图。

岁正月十五,衡州张灯火合乐〔1〕,宴宪若仓于庭〔2〕。州之士女,倾城来观,或累数舍竭蹶而至〔3〕。凡公府供张所在〔4〕,听其往来,一无所禁。盖习俗然也。

咸淳十年〔5〕,吏部宋侯主是州〔6〕,予适忝陈臬事〔7〕,常平以王事诣长沙〔8〕,会改除〔9〕,于是侯与予为客主礼。是晚,予从城南竟城东〔10〕,夹道观者如堵。入州,从者殆不得行。既就席,左右楹及阶,阶及门,骈肩累足,如鱼头〔11〕,其声如风雨潮汐,咫尺音吐不相辨〔12〕。侑者集〔13〕,三面之人趋而前,执事几不可曲折〔14〕。酒五行〔15〕,升车诣东厅。厅之后稍偏,为燕坐,俎豆设焉〔16〕。主人既肃宾〔17〕,车不得御,乃步入燕坐之次〔18〕。至,儿童妇女杂袭而争先〔19〕,男子冠以上,往往引去〔20〕。及献酬〔21〕,州民为百戏之舞〔22〕,击鼓吹笛,斓斑而前〔23〕,或蒙焉〔24〕,极其俚野〔25〕,以为乐。

游者益自外至,不可复次序。妇女有老而秃者,有羸无齿者,有伛偻而相携者〔26〕,冠者,礑者〔27〕,有盛涂泽者〔28〕,有无饰者,有携儿者,有负在手者,有任在肩者〔29〕,或哺乳者,有睡者〔30〕,有睡且苏者,有啼者,有啼不止者,有为儿弁髦者〔31〕,有为总角者〔32〕,有解后叙契阔者〔33〕,有自相笑语者,有甲笑乙者,有倾堂笑者,有无所睹随人笑者,跛者,倚者〔34〕,走者,趋者,相牵者,相扶擎者,以力相拒触者,有醉者,有倦者,咳者,睡者,嚏者,欠伸者,汗且扇者,有正簪珥者〔35〕,有整冠者,有理裳结袜者,有履阈者〔36〕,有倚屏者〔37〕,有攀槛者,有执烛惟恐堕者〔38〕,有酒半去者,有方来者,有至席彻者〔39〕。儿童有各随其亲且长者,有无所随而自至者,立者,半坐于地者,有半坐杌下者〔40〕,有环客主者,有坐复立者,有立复坐者。视妇女之数,多寡相当〔41〕。盖自数月之孩〔42〕,以至七八十之老,靡不有焉。其望于燕坐之门外,趑趄而不及近者〔43〕,又不知其几千计也。当是时,舞者如傩之奔〔44〕,狂之呼,不知其亵也。观者如立通都大衢,与俳优上下〔45〕,不知其肆也。予与侯颓然其间〔46〕,如为家人之长坐于堂,而娇儿呆女充斥其间,不知其也〔47〕。

予起而举酒祝侯曰:“以平易近民,而民近之。‘岂弟父母’〔48〕,侯之谓矣。”侯酬,且执爵前曰:“惟使者使民不冤,无湮郁其和〔49〕,我是以大有民。”予避且谢〔50〕,则复诸侯曰:“使时和岁丰,日星明〔51〕,举海内得以安其生而乐其时,衡与赐焉〔52〕。维天子之功,臣等何力之有?”侯拱而立。侯,蜀人也。因与予言,益州承平时,元夕宴游,其风流所亲见〔53〕,盖出于祖宗德泽,天地涵育之久,而今不可复得矣。予愍然私念之〔54〕,开庆、景定间〔55〕,衡以中州〔56〕,不得免于难。今城郭室庐,公私文物,犹草创绵云尔〔57〕。然以几世几年所为郡,而十数年间卒然修复,得其大体,非国家忠厚积累,于民力爱养有素,岂望如今所成立哉?蜀自秦以来,更千余年,无大兵革。至于本朝,侈繁钜丽〔58〕,遂甲于天下。不幸荡析〔59〕,若鬼神之忌盈者。今衡之民。务本而勤力,岁时一观游之外,衣食其耕桑。俭而不泰〔60〕,风气淳厚,犹南方建德之国〔61〕,其将进而未已者乎?

予为亲怀归〔62〕,得郡且行,侯选表于朝有日矣〔63〕。惟一时民物之概,得于目击,相与嗟叹阔绝〔64〕,而欣喜不厌于心者,不当无所纪。且惧夫可爱可愕之状,俯仰嗟跌〔65〕,忽不可以复追也。燕之明日,亟奋笔记之,以庶几观风之意;且使后来者,于侯政有考焉。侯名遇,今居延平〔66〕。

注释:

〔1〕合乐:为了配合节日热闹气氛而奏乐。

〔2〕宴宪若仓于庭:在公堂上宴请宪司和仓司。宪:宪司,宋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掌察疑难未决案件,劝课农桑,考核官吏等事。仓:仓司,宋官名,主管常平仓的谷物收藏和分发等职。若:连词,及。

〔3〕或累数舍竭蹶而至:有的好几家人一道,风风火火赶来。竭蹶(jiéjué):力尽而跌跌撞撞。

〔4〕供张:备办陈设各种器物。《后汉书·班固传》:“乃盛礼乐供张,置乎云龙之庭。”

〔5〕咸淳十年:与文章开头的“岁”同指1274年。

〔6〕吏部宋侯主是州:宋遇任该州知州。吏部宋侯,即宋遇,字安序。宋遇曾在吏部任职,故称吏部宋侯。侯,古代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7〕予适忝陈臬事:我正好奉命来办理刑事案件。忝(tiǒn):谦词,有愧于。臬(niè)事:刑事案件。

〔8〕常平以王事诣长沙:司仓因为公事到长沙去了。常平:即上文说的司仓。王事:公事。

〔9〕会改除:(司仓)正好又是改授新职。除:任命。

〔10〕竟:动词,从城南走到城东。

〔11〕(jíjí)如鱼头:密密麻麻,如同水中聚集的鱼头一样。多而密的样子。

〔12〕音吐:说话的声音口吻。

〔13〕侑(yòu)者:劝人饮酒的人。

〔14〕执事几不可曲折:连办事人员行动都极不方便。曲折:来回行动。

〔15〕酒五行:酒过五巡。

〔16〕俎豆(zǔdòu):古代两种祭祀时用的礼器。俎:盛牲畜祭品的容器。豆:食器,形似高脚盘。

〔17〕肃宾:向客人施礼,迎接客人。肃:揖拜施礼。《国语·晋语六》:“不敢当拜君命之辱,为使者故,敢三肃之。”

〔18〕次:坐次。

〔19〕杂袭:为“袭杂”的倒文,错杂的意思。王褒《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袭杂并至,填庭溢阙。”

〔20〕男子冠以上:成年男子。冠(ɡuàn):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引去:退去。

〔21〕献酬:饮酒时主宾互相劝酒。

〔22〕百戏之舞:各种各样的歌舞、杂技表演。

〔23〕斓斑(lánbān):也作“斑斓”,色彩鲜明错杂。

〔24〕或蒙倛倛(qi)焉:有的戴上狰狞丑恶的驱鬼面具。蒙:戴上。倛,也叫“倛头”,古代驱降疫鬼时用的面具,形状狰狞丑恶。《荀子·非相》:“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25〕俚(lǐ)野:粗鄙。

〔26〕伛偻(yǔlǚ):弯腰曲背。

〔27〕髽(zhuā)者:此处与上文“冠者”对言,是说有的人不戴帽子,只把头发束起来而已。髽:古人遇丧事时的一种发形,用麻束发。《左传·襄公四年》:“国人逆丧者皆髽。”

〔28〕有盛涂泽者:此句与下句“有无饰者”对言,意思是有的人涂抹上浓厚的脂粉。涂:涂抹。

〔29〕有任在肩者:有的人让小孩骑坐在自己的肩上。

〔30〕睡:坐着打瞌睡。欧阳修《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31〕有为儿弁髦(biǎnmāo)者:古代男子成年后,举行冠礼,先用缁布之冠(黑布做的帽子),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之后,即弃缁布之冠不用,并剃去垂发。这里是说那些正在加缁布之冠的孩子,头发散了,父母正在用缁布把他们的头发束起来。

〔32〕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3〕有解后叙契阔者:有不期而遇在叙旧的。解后:即“邂逅”,不期而遇。契阔:久别。《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34〕倚:通“畸”,畸形。

〔35〕有正簪珥(zāněr)者:有的人正用手在整理自己的簪珥首饰。簪:古代用来固定发髻或连接冠发的针形首饰。珥:珠玉耳饰。

〔36〕有履阈(yù)者:有的人把脚踩在门槛上。阈:门槛。

〔37〕有倚屏者:有的人靠在影壁上。屏:影壁,对着门的小墙。

〔38〕有执烛跂(qí)惟恐堕者:有的人手握烛架怕摔掉下去。跂:这里指固定的枝形烛架。

〔39〕席彻:宴席散去。彻:完,尽。

〔40〕杌(wù):即杌子,小矮凳。

〔41〕视妇女之数,多寡相当:小孩的人数和妇女的人数差不多。

〔42〕孩:婴儿。

〔43〕趑趄(zījū):欲行又止、犹豫不前的样子。

〔44〕傩(nuó):头戴驱鬼面具的舞者。

〔45〕俳(pái)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46〕颓(tuí)然:不在乎,恭顺的样子。

〔47〕偪(bī):因为人多而拥挤。

〔48〕岂弟(kǎitì)父母:平易近人的父母官。岂弟:和乐平易的样子。《诗经·大雅·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49〕湮(yīn)郁:堵塞阻滞。

〔50〕予避且谢:我避席表示自己的谢意。避:避席。古人席间表示对别人尊重、感谢时,则起立离开原位。

〔51〕日星明穊(jì):太阳明亮,星星稠密。比喻国运昌盛。穊:稠密。

〔52〕衡与赐焉:衡州得到了好处。与:受到。

〔53〕风流:风俗教化。

〔54〕愍(mǐn)然:怜悯哀伤的样子。

〔55〕开庆、景定:宋理宗赵昀(yún)的两个年号。开庆,仅1259一年;景定,1260—1264年。

〔56〕衡以中州:衡州地处南宋中部。

〔57〕犹草创绵云尔:正处于革故鼎新的阶段。草创:创新。绵(jué):保持。

〔58〕钜(jù):通“巨”,非常、极其。

〔59〕荡析:动荡离析。

〔60〕泰:骄纵。《论语·子罕》:“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61〕南方建德之国:宋属火德,阴阳家认为火德在南方,所以说南方是建德之国。

〔62〕为亲怀归:为了照顾母亲而一直想回到故乡。作者《知赣州到任谢皇帝表》云:“不遑将母,私切怀归。”

〔63〕选表于朝有日矣:不久就选拔表荐于朝廷,即不久就要升擢的意思。

〔64〕相与嗟叹阔绝:我与宋侯都感叹盛世不常。阔绝:不常有。

〔65〕蹉跌(cuōdiē):消失。

〔66〕:延平:地名,今福建南平。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第二自然段,写观灯习俗与作者观灯缘起;第二部分是整个第三自然段,作者有意模仿欧阳修《醉翁亭记》手法,极尽赋体铺叙之能事,连用五十四个“者”字,最后用了三个排比句式,写观灯的各色人等,可谓穷形尽相,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非亲身感受作不出来;剩下的两段为第三部分,转为议论,在今昔对比中,隐隐约约流露出作者对社稷命运的担忧。此外,文章中对元宵灯节的描写,还为我们今天研究宋代民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