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乘风御波
23951700000046

第46章 马可·波罗:带给西方的美梦

1.马可·波罗的游记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出身于威尼斯商人家庭,其父亲和叔父是有地位的富商,一向在近东经商。1260年,他们迁往伏尔加河流域蒙古帝国西部的拔都汗国经商,后又向东方旅行,1265年到达蒙古旁国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并被任命为大汗特使,访问罗马教皇。1269年回到威尼斯,马可·波罗时年15岁。

1271年波罗兄弟第二次旅行东方,马可·波罗随同启程。1272年上半年,经土耳其东部,穿过伊朗北部,进入阿富汗国境,1年后离开阿富汗。攀登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走上丝绸之路。1275年再次抵达上都,向忽必烈大汗递交教皇的书信。在此后的16~17年中留在蒙古国,受到蒙古皇帝的尊敬和重用,经常派他出巡。到过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许多名城。

1292年,蒙古国公主阔阔真下嫁给波斯的伊儿汗为王后,波罗一家奉命护送。由14艘桅帆船组成的出嫁船队,从当时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港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目的地进发。经过2年2个月,船队终于到达波斯(今伊朗)呼罗州。马可·波罗完成护送使命之后,又继续西行,于1295年的冬天回到了阔别25年的故乡威尼斯。此时,故乡亲友以为他们早已不在人世,马可·波罗成了当时的传奇人物。

威尼斯有多少个岛组成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主建于离岸4千米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

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

马可波罗像

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1298年,威尼斯与******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出资造了1艘战舰,并亲自担任舰长参加战斗。威尼斯舰队大败,马可·波罗被俘,被关押到阴森的监狱。在狱中他对东方20多年的神奇生活很留恋,当时的另一囚犯作家鲁斯蒂恰诺根据他的口述,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没想到这部书成了世界一大奇书,对沟通东西方文化和以后新航线的开辟均有巨大影响。也是13~14世纪的欧洲人认识东方世界最有价值的书,它整整影响了几代欧洲人对神秘东方的了解。欧洲的探险家枕边几乎都放着这部书。

《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人的最大诱惑力便是书中将东方描绘成黄金遍地、珠宝成堆的神奇世界。

这就刺激了几代航海探险家要探索通向东方世界的航线,成了他们寻找黄金遍地、珠宝成堆的神奇世界的强大动力。哥伦布是受这本书诱惑的第一位探险家。

因此,后来史学家在研究航海历史时,发现许多探险家都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尽管这部书在地理知识方面有许多错误,但它给了航海家们一种诱惑力,神秘东方成了欧洲探险家们争先恐后要见到的圣地。而神话般的东方世界,是马可·波罗描绘出来的,因此,他也成了刺激航海事业发展的有功之臣。

2.是否来华观点各异《马可·波罗游记》中最大的疑点是“襄阳献炮说”和“扬州总管说”。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

蒙古大军攻打军事重镇襄阳城,遭到强烈抵抗,因而久攻不下。马可·波罗便献计说:有一种武器,威力非凡,《马可·波罗游记》对于探险家的重要堪比《圣经》装置好后,便可向城上守军发射大石。蒙古军采用了他的建议,制造了这种“抛石机”,结果一举拿下了襄阳城。

这件事在中国的《元史》和波斯的《史集》中都有记载,但提议使用这种新式武器的不是马可,而是一位从波斯来的******亦思马因,此炮也因此而被称为“回回炮”。

我们到底该相信《元史》和《史集》呢,还是该相信《马可·波罗游记》呢?答案肯定是前者。

又据历史记载,攻襄阳城的时间是1273年,而马可·波罗到达中国的时间是1275年,他怎么可能提前两年向元朝献炮呢?游记的记载显然失实。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还说,他曾接受大汗的任命,官位是总管,治理扬州三年,此事也不足为信。

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注释家亨利·玉耳也说:“扬州居帝国中心,地位重要,而且纯为汉人城市,马可·波罗治此城3年,而不懂汉语,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且,“其时马可·波罗不过23岁,到中国才两年,绝不可能出任这样高位的行政长官”。

另外,扬州为十二省城之一,是元朝的大都会,总管是级别很高的行政长官,任职3年,时间不可谓短,可是,在浩如烟海的元代史料及扬州方志中,却找不到一条有关马可·波罗的记载,这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元世祖二年规定:“以蒙古人如梦如幻的扬州任各路达鲁花赤(最高长官),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这个规定已经非常清楚,扬州总管的重任不可能落在马可·波罗这样一个外来洋人肩上。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人们还怀疑:

1.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都,他却把中国北方丰富多彩的景象,描写成白茫茫的一片,而且对蒙古皇帝的家谱也不甚了解,说得极不准确。

2.中国极具特色的茶叶和汉字,雄伟壮丽的长城,还有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当时欧洲人并不了解,作为一本搜奇志异的旅游书,对此却只字不提,也实在叫人费解。

3.对中国许多地名,马可·波罗都使用了波斯叫法。

因此,许多人认为,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中国,仅仅只到过中亚的******国家,同许多曾到过中国的波斯商人和土耳其商人有过接触,或是看过波斯人的《导游手册》,等等。就凭借着这些道听途说的资料,他拼凑成了哗众取宠的《马可·波罗游记》。

可是,主张马可来过中国的学者也证据确凿。他们认为:

1.对于中国的某些城市和建筑,马可·波罗有相当准确而细致的描绘。如元大都的兴建和建筑格局,卢沟桥的建筑工艺,杭州的城市管理和民风民俗等等,如果不是亲见亲历,是绝不可能凭借道听途说写就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至元十九年三月发生的刺杀奸臣阿合马事件,如果他当时不是身在京城,他的描写就不可能如此详实和逼真,而且和史实基本相符。

3.虽说在史料中找不到马可·波罗来华的直接证据,但《永乐大典·站赤》条中,记载了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尚书阿难答等人上书云:“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角碍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同行一百六十人……”

此事在《元史》和波斯《史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插图中也有记载。

不管哪种说法正确,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西方世界探索东方的先行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