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话闽商
23954600000029

第29章 乡音未改鬓毛衰 闽商会馆达四海

一处会馆一处家,

满馆乡音话桑麻。

闽商会馆遍南洋,

大洋深处有中华。

明清时期,当闽粤等省人们移居海外时,他们多带着对乡土的浓浓依恋而漂泊异国他乡。因此,我们便看到海外华人会馆的陆续建立。因为这一时期移居国外的华人多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如欧洲人的东来及其血腥的殖民政策的推行,华人与侨寓国土著的矛盾,中国政府的禁海政策与华侨政策的实施等,使移居海外者宛如“弃儿”,然而,乡土的纽带是无法割断的。海外华人会馆几乎就是中华本土会馆的海外移植,在缘起与功能方面既包含了中华本土会馆的诸多方面,又显得自有侧重,华人会馆成为海外华人与外界交流的基地,既保持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核,又不断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些因素,从而建立起既保持中华文化传统又能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华侨文化。

吉礁福建会馆(Kedah Hokkien Association)前身是福寿宫。民国初年,福寿宫改名福建会馆。1963年,吉礁福建会馆正式改名吉礁福建公会。据“勉善碑”记载,福寿宫正式建成于光绪辛丑年(1901),它位处马来西亚吉打州。吉打在马来半岛,地处马来西亚北部。由于吉打州偏僻狭小,此前当地并没有华人义塾、医院,这使华侨华人贫病者无以寄养治疗,失业者复学无望。闽籍华侨热心公益者“心存隐恻愿学义举,不吝囊金”,修建房屋,“俾童蒙读书有处、疾病栖身有所,即山顶来往人也可以驻驿于兹矣”,因此,由闽籍先贤庄清建、林辉煌、周永盛、谢启训、钟神佑、林自有、陈文章、哥珍东等百余人组织而建成福寿宫。当时的福寿宫主要的目的是“联络乡谊;并兴学育才”。

民国初年,福寿宫改名福建会馆,并创办福建女校,以培养人才。1935年,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福建女校与南华、中华学校合并,改称华侨学校(即今吉华中小学校),迁址于甘光吡叻。

由于原有会所经历风雨沧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因而,1953年林坚固任会馆主席后,会员中产生重修会所的想法。1954年9月,众人推举****文为游艺会主任,以负责举办游艺会,筹募修缮资金。1955年7月,又推举林坚固、骆清河、林茂益、黄永晃、谢敦禄、****文,组成建筑委员会,由钟文贤出任主席,林坚固、骆清河、陈荣澍任副职,后又加强建委会组织。经多方努力,1960年2月24日,重修工程开始,同年11月30日,邀请吉打州州务大臣拿督赛奥玛主持奠基礼。重建工作历经9年,1962年,耗资18万元的重修工程竣工。同年11月13日,福建会馆安龛开光晋神,为此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次年3月9日,又邀请吉打州苏丹殿下主持开幕剪彩仪式;并且,福建会馆从此改名福建公会。另外,在太子路夜兰丁雅购置洋楼一座,作为宿舍、老人院及殡仪之地,“以备贫苦无依同乡或灾黎有投寄栖身之所,并方便同乡有意外不幸之殇亡,不返家者俾得场所举丧,诚一举数得,光大前贤守望相助,济困扶危之宗旨”。由于当时福建公会经济拮据,购买洋楼的款项先由林茂益垫付。

吉礁福建公会会所建在吉打州亚罗士打市中心,是一幢三间三层大楼。起初,吉礁福建公会只有会员70多人,至1959年会员增至900余人。按惯例,公会于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举行庆祝福德正神圣诞活动,而1967年神诞联欢会时,参加神诞人数逾千人。由于会员日益增多,会所又逐渐显得狭小拥挤。1967年,公会再次倡议在原有三层会所基础上扩建四层,为此组织建立扩建委员会,并推举林茂益为主任、骆清河为副主任,又推举倪庭卿为总务、蔡长南为副总务、陈启杰为财政、钟文扶为募捐主任、孙折水为副募捐主任、朱宽荣为中文书、张亚头为英文书、魏金泉为查账、骆祖基为副查账。扩建委员会积极募集资金,经众人多方努力,扩建工程于1969年完成。当时扩建费用共花去60000余元,而募集所得资金尚剩25000元,公会决定用其充实会员子女教育奖励金,以每年存款利息为奖金。

按《吉礁福建公会章程》规定,福建公会的宗旨是:“(甲)联系感情,增进同乡智识道德。(乙)发挥互助精神办理有益同乡事务。(丙)管理本会物业及冢山事项。(丁)集资置业以利进行。(戊)参加组织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己)供给助学金,奖学金及恤孤怜寡福利事项。”吉礁福建公会设会员大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及信理员委员会(他们均属义务职位)。其中,会员大会(简称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它由全体会员组成。其职权主要是:(1)审查公会全年收支账目及会务报告;(2)决议有关公会会务发展的各种报告;(3)选举执行委员;(4)制定和修改公会章程;(5)选举公会产业受托员。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由大会投票选举23名执行委员、4名候补委员而组成,职权主要有:(1)执行大会作出的决议案;(2)策划公会运转事宜,提交常委会执行;(3)互选委员;(4)筹措公会经费;(5)审核公会每月账目清单,并发布公告,每月清单而查账、总务、财政签章认可。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先由执委会投票选举15名委员组成,然后由常务委员互相选举正副主席各1人、正副总务各1人、正副财政各1人、查账1人、正副福利主任各1人、卫生主任正副各1人、康乐主任正副各1人。常委会的主要职责:(1)履行执委会作出的决议案;(2)处理公会日常事务;(3)审核公会经费的收入和支出;(4)聘请秘书及规定员工薪金;(5)负责员工、杂役的任免;(6)审查吸纳新会员;(7)管理公会的产业和冢山事项;(8)调解同乡间纠纷。公会章程对各常委委员的职责也作了详细划分。章程还规定,凡公会会员有选举及被选举权利;公会各委员任期两年,可连选连任;公会禁止“损伤他人之名誉及犯法行为与政治活动”,又“严禁聚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吉礁福建公会历届大会主席、副主席及任期如下:

从其章程规定可以看出,吉礁福建公会属于比较严密的地缘性的华人社团组织;它主要维护马来西亚吉礁地区福建籍华人华侨的利益,这一特点在吉礁福建公会早期的历史发展中体现尤其明显。作为公会的前身,福寿宫的主要作用在于“供奉神像(福德正神)籍春秋祭祀”,“以联络乡谊”,并为闽籍乡亲中贫病老弱者谋福利。民国初年,福寿宫改名福建会馆,会馆的宗旨重在“兴学育才,维护传统文化”。这种变化表明吉礁福建公会自身在不断作出调整,以顺应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