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冷眼读人心
23954700000003

第3章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性感、漂亮的裙子,并非适合每一个爱美的女士。

◎你无法准确地说出你的无名指与食指哪个更长一些。

◎打哈欠是会传染的。

有一次出去旅游,是中午12点半的航班,这个时段是很多人的午休时间。百无聊赖,我拿出一本杂志消遣,看到杂志上有一句话:在公共汽车上,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我觉得很好玩,恰在此时,我自觉地打了一个哈欠,让我意外的是,身边的妻子和右边的一位男士,也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哈欠。

我很吃惊:打哈欠是会传染的。

打哈欠的行为,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在这个过程中,人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简单地说,医生站在病人床前,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考试的时候,老师站在你身边,会让你觉得被人监视。

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给不同血型的人做完多项人格调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不同血型的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更贴近自己的性格特征。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对自己的测试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回答的平均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是巴纳姆心理效应。

社交场合中,更多的人更愿意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概念。即使这种描述都是笼统、概括的语言,他仍然坚持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这些笼统、概括的语言,其实是一顶套在任何人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只是,在你的潜意识里,这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因为你的心理作用,成为了最适合你的帽子。

生活中,很多人爱好星座、血型、属相的命运及性格特点,很多人对照自己的血型、星座、属相,参照这些介绍后,都认为说得“很准”。其实,这些看到介绍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比如,看到一把椅子后,不会想到自己的屁股是否适合这把椅子的尺寸大小,而是以椅子的大小尺寸来衡量自己的屁股。即便是身体很胖,也会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的屁股尺寸缩小,以满足这把椅子。看到关于血型、属相、星座的介绍后,会将这些介绍融入到自己的性格中,即一大段无关痛痒的话中只要有一句切中你想表达的话,都会觉得说得“很准”。

这种“参照帽子去想象脑袋尺寸”的心理,让许多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容易被你视而不见。

最简单的事例是:看到一个女士穿着一件非常性感、漂亮的裙子,从你的面前走过。你会认真地记下这件裙子的颜色及样式,同时心中会考量这种裙子穿在你的身上,会不会一样的漂亮,甚至更漂亮。事实上,性感、漂亮的裙子,并非适合每一个爱美的女士。

再比如,一个打扮时髦却唯独臀部有一块“不和谐”的“景观”的女人从你面前走过,这里的不和谐可能是衣服上留下一块水印或者脏物,这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疏忽。这个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屁股相同的部位,甚至会急切地找到一面镜子,求证自己衣服上有没有类似的不和谐的水印或赃物。

事实情况是: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人际交往中,避免巴纳姆效应,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

认识自己,不是了解自己的姓名、身高,而是了解深层次的真实的自己。不要很有胆量地拍拍胸脯,说:“我非常了解自己。”

如果这样的话,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试:

闭上眼睛,回答“你的食指和无名指哪个更长?”

一个简单的生理结构的问题,居然有高达九成的人的回答是错误的。

你无法准确地说出你的无名指与食指哪个更长一些。

再进行一个情商测试题目:

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

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从人心的角度上来说,不能认识自己,不敢面对自己,是将自己掩盖的心理。这种掩盖更多的是出于心理“缺陷”。就好比食指和无名指哪个更长,落水女人捂住眼睛,这两种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掩盖”。因此,要认识自己,面对自己。而要认识自己,首先就要正确地面对自己。

社交场合中,认识自己、面对自己,要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可喜的是,人天生就具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判断力是一种需要在足够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有句话说,“谎言说了三遍,就会变成真理”,只要你具备足够程度的信息收集,就能够揭穿谎言的真面目。比如,我们常听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初听到这句话时,会替诸葛亮惋惜,同时会感叹人多力量大,但只要你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你会知道:臭皮匠与诸葛亮之间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臭皮匠永远都是臭皮匠,即便一千个臭皮匠,也无法赛过一个诸葛亮。

古语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可以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再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这里,比较的对象至关重要。在比较的时候,你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去比较别人的缺点,也不能拿自己的缺点去与别人的优点比较,如,你不能和光头比较谁的头发多,不能和美国总统比说普通话。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同时,你可以通过决定命运的重大事件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越是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有句话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

这句话固然有道理,但终究,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不管何时,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发挥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