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冷眼读人心
23954700000040

第40章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光最不费力

◎后来,这篇在匆忙之间完成的作业,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让我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我很自豪,其实,我想说:“如果再给我多一些时间,我会写得更好。”(是不是真的能够完成得更好,未必!)

◎生活和工作中,拖拉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在拖延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内心的焦虑和内疚,是一种自我心理折磨。

◎许多习惯拖拉者都会这么错误地认为,自己在重压下会表现得更为出色。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重压之下,人们的表现只会更差。

◎潜意识中拖拉任务的心理,就是因为恐惧感,恐惧感大多是因为不敢面对与不确定感而产生的。

让我还是先说一个故事吧!

有一阵子公司非常忙,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造成加班的原因很简单,前一段时间拖沓的任务,完全赶到了一起。整天电话嘟嘟响,不是客户要这个文件,就是领导要那份报表,总之,是比较忙碌。

这种感觉似乎让我回到了求学生涯时期,似乎上大学期间,这种现象时常发生。对于导师布置的一项任务或作业,总是快到最后期限才开始着急,忙里忙慌的,拖到最后的规定时间才正式提交。

在这个时候,心里往往会不甘心,会强调说:“如果再多给我一天时间,我会做得更好……”

确实可以做得更好吗?

我看未必。

卡耐基的家庭条件很不好,十多岁的时候,每天早晨,他骑马进城上学。放学后急匆匆地骑马赶回家里,挤牛奶,修剪树木,收拾残汤剩饭喂猪……在学校里,瘦弱、苍白的卡耐基永远穿着一件破旧而不合身的夹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这让他在同学中显得很不合群。

这天,黛丽丝小姐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劳动时的想法,时限是四天。

卡耐基认为这非常简单,四天的时间完全够用了,他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像往常一样,我走进教室,看到黛丽丝小姐站在那里,看到所有的同学都在忙碌地写着什么,我依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问我,‘戴尔,你把你的作业给老师看看。’此时我才想到作业,我撒了个谎,‘老师,我忘在家里了,我今天中午放学回去之后拿给你。’

我不知道黛丽丝小姐有没有看出我在撒谎,但看得出来,她很生气。我开始努力地写,抓紧任何一点可能的时间,我要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否则只能趴在马背上写了。我完成了,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了。

“下午赶到学校,我第一时间交给了黛丽丝小姐。我如释重负。后来,这篇在匆忙之间完成的作业,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让我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我很自豪,其实,我想说:‘如果再给我多一些时间,我会写得更好’。”(是不是真的能够完成得更好,未必!)

后来,卡耐基了解到所有的同学都和自己一样,都在最后时间着手完成任务。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最后通牒效应”。

“最后通牒效应”是指人心的懒惰性,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在懒惰心理的支持下,总是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之前,才努力去完成。

例如,事例一的现象,所有的事情全赶到了一起,卡耐基在最后时间完成黛丽丝交代的任务,就是因为在懒惰心理的支配下,不愿意着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是一种拖拉现象。

大多数人都具有拖拉的倾向:在面临某一问题时,如果时间允许,总是喜欢延后。内心总觉得准备不足。至于该准备什么,内心根本就不知道。其实,这种准备不足,只是心理上的借口。

然而,在无法拖延的情况下,例如条件不允许或到了规定时间,也基本上能够完成任务,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从人的心理层面来说,喜欢拖拉是人性弱点中最切合人心的。但是,正因为它们合乎人心,没有明显的危害,也不违反具体的规定,所以无形中因此耽误的事情,引起的烦恼,实在比明显的罪恶厉害得多。

生活和工作中,拖拉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习惯,在拖延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内心的焦虑和内疚,是一种自我心理折磨。

美国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当出现拖延的现象时,人的大脑中波的传播频率与面临恐惧时,频率完全相同。经过分析,心理学认为,人们拖拉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一种恐惧。

恐惧并不是特例,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常见情绪中,兴奋、反感、恐惧、愤怒是最为常见的。

其实,某种程度的恐惧感反而会有一定好处,人类天生就有能力应付在客观环境中这种不寻常的挑战。因此,当你感觉到自己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情况时,切莫紧张。人类的本性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着警觉,这时,它已经做好准备来应对这种意外情况了。如果这种生理上的预警信号是在某种合理的限度内进行的,那你会因此而思考得更快,进行得更流畅、迅速,一般来说,会比在普通状况下完成得更好。

但是,这种现象仅仅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当恐惧感逐渐增大时,会起到反作用,思绪中断、出现错乱现象。

“最后通牒效应”下的许多习惯拖拉者都会这么错误地认为,自己在重压下会表现得更为出色。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重压之下,人们的表现只会更差。

武侠大家金庸先生在创作《侠客行》时,遭到出版社的催稿,出版社隔三差五地通知金庸,让他加快进程。这是金庸先生唯一一部在压力之下创作的武侠小说,尽管小说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但却并没有完全展现出“侠客行”的胸怀和气势。这部作品让金庸先生很不满意,就是因为这部作品是在压力之下完成的。

潜意识中拖拉任务的心理,就是因为恐惧感,恐惧感大多是因为不敢面对与不确定感而产生的。

心理学家梅奥在自己的论文中这样说道:对大多数人而言,任务是一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令人充满焦虑和恐惧。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一个新的人物都是一连串复杂而陌生的挑战,它要比驾驶汽车更为繁杂。要使这种可怕的挑战变得较单纯而轻松,只有勇敢地面对。你会发现,像很多人一样,当你勇敢地面对恐惧时,完成任务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你应该预料到,由于你需要面对一个新的人物,一定程度的恐惧是必然的。但是你应该凭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来促使你完成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