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17

第17章 光复建康

当时,金帅兀术改变战略,转攻为守。他将明州沿海及临安等地的金兵召回干江府(今江苏苏州市),想集结兵力,沿运河、长江退回建康,进行重点防守。

金帅兀术把江南的部队集结完毕,就气势汹汹地向建康进发。兀术的先头部队刚刚出发,他的后军船队便受到宋军统制陈思恭的攻击,太湖的一场恶战,金兵被痛击得狼独不堪,仓皇起锚北撤。

金兵北撤途中,行至运河与长江交叉的河口一带时,遇到韩世忠八千水军的阻截。韩世忠以江心的焦山岛为基地,把巨大的战船一字排开,横断江面,切断了金兵的归路。金兵虽然拥有不少战舰,但战舰都不大,而且不善水战,尽管在数量上超过韩世忠的兵力十余倍,但左突右冲,始终突不破韩世忠的防线。不得已,他们只好沿着长江南岸的浅水区:且战且走,向西移动。

对这一带江面地形非常熟悉的韩世忠将计就计,将金兵逼入一个水面宽阔的湖泊——黄天荡。最初,金兵以为这里水面宽阔逃生有路,结果发现这是一个死港,只有一个出口,出口已被韩世忠的战船封锁。金兵进退无路,只好负隅顽抗。双方相持了四十余天。

就在兀术焦头烂额、进退不得的时候,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买通了当地一个熟悉地形的汉奸,在这个人的指点下,兀术选择一个距离最短的地段开挖了一条直通长江的水道,金军船队才绝地逢生,开到了长江江面。

韩世忠发觉后马上追击。但是,他率领的庞大舰只只能靠风帆运行,此时江面的风力很小,船速很慢。金兵又向韩世忠的船队发射火箭,韩世忠的战船一艘接一艘地起火,只好退下阵来。逃过一劫的兀术为了尽快撤到建康,把全军分为两路,水陆一齐进发。

岳飞付知金车从干江府北撤的消息后,认为这是乘胜追击的绝好时机,便与刘经商议,最后决定由刘经镇守张褚镇的大本营,自己率领部分精兵向建康方向进军。

金军刚刚击退韩世忠,岳飞的队伍就赶到了长江南岸,建康成了金军在江南仅存的立足点,对于再下江南,呑灭宋朝,无疑有非常重要的车事价值。当兀术和韩世忠在江上对峙时,建康的金兵在城东北的钟山、城南的雨花台构筑大寨,开凿了两道护城河,并在山上挖洞,以供避暑之用。

从海上归来的宋朝朝廷,暂驻越州,将建康的金军视为莫大的威胁。南宋君臣为此调动了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命令张俊全权负责收复建康事宜,可是卑怯的张俊宁可任人唾骂,也不敢向建康前进一步。勇敢承担克复建康重任的,只有岳家军。

四月二十五日,岳飞发起的清水亭之战告捷,敌人横尸15里,斩得耳戴金银环的女真人头175级,活捉女真、渤海、汉阳军45人,缴获马甲、弓、箭、刀、旗等器械3700多件。

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要围歼兀术大军,是不可能实现的。岳飞采用的策略是自南而北,驱逐敌人过江。建康城南30里有一座山,上有双峰,东西对峙,故取名牛头山。

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兵,伺机歼敌,到了晚上,轮流派出100名士卒,身穿黑衣,混入金营骚扰,使金军在惊慌中互相攻杀。后来发觉上了宋军的圈套,便加强了巡逻警戒,不让宋军混入金营。

岳飞又派士卒衔枚伏在路旁,等金军“巡卒”过来时,一一加以檎获。直弄得金军损兵折将,惶惶不安。从四月到五月,岳家军同敌军战斗几十次,都取得胜利。

战事不利,使兀术觉得久留建康无益,遂移于建康城西北15里的靖安镇,并加紧在城里掳掠和破坏,纵火焚烧三日,抓走居民、官员中的强壮男女,疯狂屠杀城中市民。

一个原有17万居民的城市,只剩下一片废墟,逃生者仅十分之一。

乘金军装载辎重、驱赶大批劫掠人员缓缓北渡之际,在张俊、刘光世等大军远离建康的情况下,岳飞率一支孤军直趋靖安,拦击金军。前建康通判钱需则召集乡兵从侧面袭击金军,以配合岳家军的正面进攻。

五月十一日,兀术从靖安镇撤到对岸的宣化镇,岳家军追到靖安镇,消灭了最后一批金军。战士们跳上尚未逃遁的敌船,残敌多被击溺于江水之中。岸上的铠甲、兵器、旗鼓、辎重、牛驴等等,数以万计,或纵横委弃,或堆积如山。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多,杀敌3000多人,擒获千户留哥,其中光是靖安一战,即俘金兵300多人。

这是岳家军的首次大胜利。从此金军不复在江南留下一骑一卒,建康收复了。

建康的收复,使岳飞、岳家军名声大振。岳家军进驻建康城。城中遍地灰烬,街巷和屋宇已面目全非,居民的尸体纵横,血流通道,很多伤残者还在呻吟呼号。后来收拾和掩埋残缺不全的尸骨,竟达七八万具。

此外,还有大批的人口被敌人驱掳过江。这座平时拥有近20万人口的大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浩劫。

金兀术渡江南侵,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在南宋爱囯军民的打击下,金军从此不敢渡江,从而保证了南方不受战祸蔓延之害,有利于南方的生产和社会秩序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