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38

第38章 和战之争

金国废掉伪齐政权后,又放出风声,准备叫钦宗回来当傀儡皇帝。此时,高宗派遣迎奉徽宗的梓棺(棺材)的使臣刚好到达金国。金国大将挞懒对使臣王伦说,和议将会很快达成,并且以归还徽宗的梓棺、高宗的生母韦氏,以及黄河以南的土地作为诱饵,发动政治攻势,以动武以外的方式来和宋军斗智。王伦回到临安后,将这个消息禀报给皇帝高宗。这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令这个一心求和的皇帝欣喜若狂,为了在臣子面前掩盖自己奴隶的本性,他不得不装出一副无可奈何、无比哀伤的神情,沮丧着脸说:“太上皇的梓棺,皇太后和渊圣皇帝还在异国他乡受苦受难。我日夜牵挂,始终放不下心来,如今金国能够答应我的要求,将他们都送回来,其他的一切都很容易办到。”高宗的意思就是说,只要金国答应议和,那么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去满足金国的要求。这是一个卑微懦弱可怜到什么程度的国君啊。

刘豫被废黜的消息传到岳家军中,全军人心大快,将士们纷纷击鼓以示庆贺,从而也更增添了收复中原、恢复国土的信心和勇气。而长期论于金、伪齐统治之下的北方人民,更加迫切地希望实现祖国南北统一,不再受异国的欺凌,许多爱国的原来金、伪齐的官兵也纷纷参加了抗金斗争,出现了一个争取全国统一的高潮。所有热血人士都在殷切期望着宋廷的出兵举措。

伪齐垮台的消息,在岳飞的心中掀起轩然大波。他认为反攻的时机已到,于是上书高宗,请求扩大自己军队的编制。此时的岳飞知道宋高宗无心北伐,因而在奏章中未提北伐之事,而是强调自己的防区大、兵力少,金朝直接统治原伪齐地区会大举南犯。为了应付金兵南犯而要求扩军。其实他的真实用意却是扩大兵力,为反攻做准备。

谁知宋高宗看完他的奏章后,很不以为然,他对亲近大臣说,岳飞的兵力不足,应该要求缩小防区,不应要求扩军;扩军之后,尾大不掉,是最值得警惕的。

宋高宗拒绝了岳飞的请求。第二天,宋高宗把行都由建康迁回临安,这一行动意味着南宋对金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完全放弃了北伐的战略。

岳飞得知高家的决定后,才知道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禁大失所望。

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敌军的分化瓦解,既削弱了敌人的力量,也增强了宋军的力量,确实是一个北伐的好机会。

然而胆小怕事的高宗却将岳家军看得牢牢的,不许他们向防区外跨出一步。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么从身边溜走,岳飞实在感到痛心,因此焦虑难安,坐卧难眠。

当时的宰相是赵鼎,面对这样的形势,赵鼎也向高宗极力陈述出兵北伐的好处,他说:朝中大部分的士大夫都说中原有收复的可能,只要能够及时出兵。如果按兵不动,不仅会错失良机,而且将会引起不少的非议。

可是任凭臣子们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高宗就是不理不眯,坚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只想紧紧地抓住这微弱的议和的希望,早日实现议和,这一天他已经盼了很久很久。面对赵鼎的劝说,他并不往心里去,并且还不加掩饰地对赵鼎说:你不用担心朝野的议论,到如今,太上皇的梓棺、皇太后、渊圣皇帝(赵桓)都不曾回来,如果不和金国议和,他们就永远也回不来。

宋高宗不顾一切反对,把与金国议和当做一切政治、军事活动的中心。至此,一场议和和反议和的斗争,在南宋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