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41

第41章 连败金军

在朝廷为再次北伐做准备的时候,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潮。虽然女真贵族进入中原已有十几年,但是貪欲依然在不断地膨胀,还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绍兴十年夏天,金元帅下了一道命令,命令那些积欠了公私债务而无力偿还的人,要以本人和妻子儿女的人身抵偿,这样一来,许多宋国人民就会因为还不起债务而沦为奴隶。于是,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便纷纷举起义旗,反抗金人的****,后来金国又颁布新的法令,法令规定如果有哪家哪户敢隐藏逃亡者,那么户主就会被处死,家财由官府和告发者平均分配,人口一半充当官府奴隶,一半给告发者当私人奴碑,甚至连周围的人家也得因此而罚钱三百贯。同时,挞懒还出动许多金军,四处进行搜索。搜捕队非常凶狠残暴,遇到村民,就进行拷打审问,即使没有什么,也要非逼问村民说出点什么来,如果村民不服,起来反抗,那么不是被捕就是被毒打致死。

在大街小巷中,村民的尸体经常横七竖八地堆积在地上。搜捕队还借此机会,大肆搜刮,见物抢物,见屋拆毁,金军每过一处,那个地方就如同遭了战火一般。在苛政、暴行、重赋、饥荒等交相煎逼下,人民无以为生,于是大批大批的人屠宰耕牛,焚烧房屋,高举义旗,纷纷加入抗击金兵的行列。由于宋朝投降派的出卖和金军的无情镇压,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日渐低落,自从岳飞克复襄汉,大力开展联结河朔的工作以后,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又走向了高潮。

其中太行山的义士们最为活跃,他们和岳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京东路,岳飞派遣的李宝,开辟了新的抗金游击战场。张青指挥一支抗金队伍,直达辽东。他打着宋军的旗号,攻破了苏州(今辽宁金县),当地人民纷纷起义响应,扩充了张青的队伍。

许多和岳飞没有直接联系的起义者,也树着“岳家军”的旗号,频繁地对敌作战。绍兴九年夏,一支“岳家军”进袭东平府。府官亲自带兵作战,双方相持数天后,这支队伍才停止进攻,然后乘船离开了。

淮阳也出现了一支“岳家军”,他们猛烈地围攻城垒,搭着梯子,踏上城头作战,城里的兵士几乎支撑不住了,后来金军的援军到达后,才保住了这座城。

这些斗争,增强了北方人民抗金的信心,北方人民满心期待着岳飞的第四次北伐,期待着南宋朝廷派兵救民于水火之中。

还有一位杰出将领刘锖,他受命率军守御汴京,经过四十余天,他的部队抵达顺昌境内,金兵攻占汴京、洛阳、归德的消息传来,他便开进顺昌城,与顺昌知府陈规合兵防御,打击来犯之敌。

刘锖统率的是当年威震太行的八字军,全军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士气高昂。金军先头部队抵达顺昌城,刘锖率军出战,几次击退敌军。二十九日,三万金兵把順昌城四面包围,刘锖大开城门,采取立体战术,城上城下、弓箭大刀一起使用,打得金军惊慌四散,死伤不计其数。

金兵用尽计谋,也无法拿下顺昌城。就连金兵引为自豪的铁甲骑兵“拐子马”,也被刘锖用计攻破。至此,金兵已对顺昌无可奈何。

当兀术亲率大军十余万赶到顺昌城时,见顺昌城还未攻下,十分不满,当即命令金兵准备对顺昌城发动总攻。

此时刘锖已接到秦桧的命令,让他急速撤退,但他没有理会,率领部队勇敢地抗击强敌。他不断地激励部下,要与金军决一死战。全军兵士在刘锖的感召下,斗志昂扬,准备与敌人大干一场。

当天晚上,他们趁着月黑风高,把离城三十里的砂窝驻守军——汉奸韩常率领的一支部队,彻底打垮了。这件事使金兀术大怒,他立刻派金将,率领三万人马来攻打顺昌城。

智勇双全的刘锖,充分发挥了他的指挥才能,将龙虎大王的三万金兵杀得尸横遍野,金兀术一看吃了大败仗,不敢再攻城,只好逃回汴京。顺昌一战,英勇的八字军以少胜多,创造了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的奇迹。

当时岳飞在鄂州驻军,看到金军一再地被刘锖打败,发现这些金兵事实上只是看似强大,实际上却不堪一击,这就更加增强了他的信心。他马上上书给高宗,将战况告诉了高宗,请求高宗让他带兵北伐,趁此机会把金兵赶出国土,好收复中原,高宗看了岳飞的报告,觉得岳飞说得不错,就同意了,并且进封岳飞为“少保”,并加援河南北诸县招讨史的官职,把岳飞的权力又扩大了不少。

金兀术在顺昌城战败后,率兵和龙虎大王疾速地退回开封府,在颍昌、淮宁、应天府三地派大军驻守,并且以这三府作为开封的前卫,开封作为这三府的后盾,以图决一死战,来个鱼死网破。

根据密探探到的情报,岳飞决定主力军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是扫荡开封的外围。

岳飞派张宪、姚政率兵抵达光州,往顺昌府快速前进,解了顺昌之围后,又指挥军队向西北方向进发。

岳家军英勇善战,不久就击破了敌军,将蔡州攻下了。

接着牛皋也带兵出战,很快地就击败了京西路的金军,牛皋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克了好几个地方后,又带兵返回,与岳飞的大部队汇合在一起。

在获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岳家军重新整顿了军队,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势。岳飞最得力的部将、能征善战的张宪依然是第一个出兵。他指挥军队,在离颍昌府四十里的地方,同金朝的韩常军对阵。宋军士气高昂,将金兵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不久,宋军又占领了淮宁府城,并活捉了许多金兵,缴获了大批的战马和武器。这样,金军为保护开封府所设的三个战略据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岳家军拔掉了两个。

而其他各路军队,也屡战屡胜,张宪带领军队收复了开封以南的地区,战果非常辉煌,而另一支岳家军在王贵的指挥下,攻取了开封以西的地区。中军副统制郝晟统领军马,直向西京而去,在离洛阳城60里外扎营。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粮军,五千多匹战马。

宋军到后,李成率几千骑兵向宋军挑战。郝晟命令将官与李成的军队作战,给了敌人迎头痛击,并且乘胜追击,将敌兵逐赶到洛阳城下,郝晟在后面擂鼓助威,并率领全军一同追击,李成吓得肝胆俱裂,害怕得连夜弃城逃跑,城里的敌兵也纷纷举手投降。第二天,岳家军就顺利地光复了西京。

在不到半个月的短短的时间内,岳家军捷报频传,如一阵狂风般席卷了京西,兵临大河,胜利地完成了扫清开封外围的作战计划。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南宋人民的斗志。

岳飞把这两次胜利及时向朝廷报捷。宋高宗虽然发布了一系列调兵命令,但并没有一战到底的决心,只想稍事抵抗便收兵求和。他对岳飞的战略部署感到忧虑,担心战局扩大,难以控制,便派出使者到岳飞的大营,指示岳飞帅府仍驻鄂州,以重兵防守,以轻兵进取,把他的军事行动限制在盛夏,入秋便进入全线防御,有重大举措必须首先奏报朝廷,获准后方可行动。同时还警告岳飞不要超越自己的作战范围。

充当使者的是司农卿李若虚。他曾长期在岳飞营中做谋士,两人的关系非常好。李若虚带着宋高宗的命令前往鄂州。他除了带着高宗的诏书,还带了高宗的口传密令。

李若虚赶到鄂州时,岳飞已经到达德安(今湖北安陆县)。李若虚又赶到德安,将宋高宗的命令交给岳飞。岳飞看到这个命令非常不满,当即向李若虚表示不能接受。李若虚又向他转达了宋高宗的口头密令:“不可轻易动兵,随时班师。”

岳飞在感情上太难以接受这样的旨意了。他回想起几年来为策划北伐进行的精心准备,为了促进北伐,他不惜得罪权臣。如今既然有了支援刘锖的命令,就可以乘机出兵,直取汴京,收复故土,有可能的话,还要直逼燕京,彻底赶走金兵。想到这里,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再一次抗拒宋高宗的命令,决不半途而废。只要能收复中原,死而无憾。

李若虚不愧是岳飞的知音,他也不赞成宋高宗的指令。他见岳飞如此坚决果断,便毅然站到岳飞的立场上,并且主动承担责任。他向岳飞表示,进兵的责任由他承担,若皇上追究,就说是他假传圣旨令岳飞进兵的。

当然,岳飞是不会把责任推给这位知心好友的。在这种时候,朋友的支持给他极大的信心,于是岳飞解除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指挥北伐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