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47

第47章 兵权被解

秦桧破坏了北伐战争还不满足,还要进一步瓦解南宋的武装力量。他抓住宋高宗担心武将兵权压主的心理,建议削夺在外大帅的兵权。他认为张俊可以被自己利用,便与张俊串通一气,一唱一和,演出一场削除韩、岳兵权的闹剧。他向宋高宗进言:“现在各路军马只知有将军,不知有皇上,韩家军、岳家军的名称就是证明,如不及早采取措施,恐怕会有祸患。”在征得高宗的同意后,他以三省枢密院的名义召韩世忠、张俊、岳飞到临安朝见皇上。

害怕大将久握重兵,难以约制,这是高宗等人始终引以为患的。将大将的兵权罢免,高宗已经谋划三年多了,但因为战事频繁,高宗一直未能如愿。

尽管宋金战争并没有结束,但高宗通过各种途径,知道金军有议和的意图,于是就开始着手这件事情。

一天,高宗一面在西湖设宴款待岳飞、韩世忠和张俊三名大帅,一面连夜起草制词,任韩世忠和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明升暗降,留朝任职。

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又发生了。

岳飞早已经提出过辞呈,但是,他没有料到朝廷竟然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于是,他请求朝廷将自己带来的亲兵遣回鄂州,只留下少量人马,高宗立刻答应了。

张俊暗地里和秦桧早有约定,等罢免了众将的兵权后,再由张俊掌兵权,所以他是最先交出所管辖的军马的。

淮东、淮西、京湖三宣抚司紧接着撤销了。此后,直接听候三省枢密院取旨调发。

王贵接替岳飞,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张宪任副都统制,负责指挥岳家军。宋廷对他们不放心,特别任命秦桧的党羽林大声担任总领,进行监视。

刘锖也被罢免了军职,出任荆南知府,岳飞爱惜他是个人才,奏请留他掌兵,高宗也拒绝了。

高宗在给三大帅的制诏中,说尽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好话,但是,一场更为狠毒的政治阴谋,却正在加紧筹划当中。

从此,南宋的兵权就掌握在秦桧和张俊的手中,他们继续策划阴谋,谋害岳飞,瓦解岳家军。

当初金军被岳家军打得狼狈不堪,兀术就把岳飞视为心腹大患,他深切地感觉到只有除掉岳飞,呑并大宋的目的才能实现。当岳飞率部安全撤回鄂州后,兀术便给秦桧写信,让秦桧想方设法除掉岳飞。在信中金兀术狠毒地说:“必须除掉岳飞,才有议和的希望。”

秦桧接到兀术的指令后,便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他计划先借岳飞之手除掉韩世忠,然后再处死岳飞。他知道,韩世忠与岳飞之间也有摩擦,韩世忠对岳飞年纪轻轻就登上大帅的宝座,并且有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势头心存不满,且时有流露。秦桧估计岳飞对韩世忠也会怀恨在心,于是便设一个圈套引诱岳飞对韩世忠进行报复。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中旬,也就是在韩、岳解除兵权之后半月内,秦桧便与宋高宗一起策划瓦解韩世忠旧部的计划。密谋之后,宋高宗派张俊和岳飞二位枢密院长官前往淮东,任务是安排战守的工作。派张俊去淮东的行动本身就是要剥夺韩世忠的兵权。为了瓦解韩世忠的旧部,秦桧又策划了一个阴谋,他密令胡纺诬告韩世忠的亲信大将耿著,说耿著曾散布流言:“张俊、岳飞这次来淮东,目的是肢解韩家军。”企图蛊惑韩部众将,图谋叛变。秦桧接到诬告后,立即下令逮捕耿著,用酷刑逼供,给韩世忠罗织罪名。岳飞离开临安前,秦桧装作非常关心的样子对岳飞说:“韩家军现在正发生叛乱,你应该做好准备。”

岳飞对秦桧的话嗤之以鼻,但是他预感到秦桧的话隐含着杀机:要杀掉韩家军的一批战将。因此,岳飞对朝廷中传扬的耿著案件也发生了怀疑。他到淮东之后,立即展开调查,终于查出这是一桩诬告案,便致书韩世忠,详述耿著的冤情。韩世忠立即面见宋高宗,他以救过驾的资深老将的资格逼迫宋高宗制止秦桧的阴谋。高宗无奈,免除了耿著的死罪,秦桧谋害韩世忠的阴谋失败了。

秦桧想利用岳飞陷害韩世忠的阴谋没有得逞,便开始分解他的军队。张俊主张把韩世忠的部队完全分解,遭到岳飞的反对。岳飞对张俊说:“现在能守卫疆土的大帅已经不多,万一金兵再次南犯,圣上还会让韩世忠重新统率这支军队。到那时,我们有何面目见韩将军?”张俊自然对岳飞十分不满。接着,张俊和岳飞开始点验韩家军兵马,经过核实才知道,韩家军实际只有三万人。

岳飞没能阻止秦桧的阴谋,心情十分苦闷,回到临安后便申请辞职。宋高宗本意是想批准他辞职,但考虑到刚刚同韩世忠发生了冲突,如果又让岳飞辞职,难免引起朝野内外不安,便拒绝了岳飞的要求,但允许他从此之后不再过问朝廷的军事。想让岳飞不关心国家大事,那是办不到的。

八月初,南宋向金朝求和的活动又开始了,岳飞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上书高宗,坚决反对议和。

岳飞仍然是宋高宗和秦桧屈辱求和活动的绊脚石。秦桧决定加快迫害岳飞的步伐。他指使亲信谏议大夫万俟(si)卨(xie)、御史中丞何铸、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以言官和监察官的身份弹劾岳飞。

万俟卨等人对秦桧百依百顺,决定向皇上上奏本,列举岳飞的罪行,请求皇上对岳飞进行严厉的制裁。但岳飞一生忠君爱国,根本没有什么把柄可抓。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经过他们几天几夜的密谋,给岳飞捏造了三条罪名:一、岳飞自从到枢密院任职以来,一直对朝廷不满,打算离开朝廷过安逸生活;二、在援救淮西军事行动中,拒不接受命令前往;三、到淮东安排战守工作时,主张放弃楚州。

三项当中,前两项纯属无中生有,第三项是曲解岳飞的意见。在淮东视察时,张俊主张重修楚州城,而岳飞不赞成。他认为,不谈整军北伐,却将注意力放在守城上,会给当地官兵留下一个不思进取的形象。

宋高宗看了给岳飞编造的罪名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岳飞撤了职。被解职后的岳飞带着岳云一起回到了江州。

岳飞被罢官之后,宋金双方再次进行和谈。绍兴十一年八月,金兀术将扣押在金营中的南宋使者放回,让他们向宋高宗和秦桧传达一封书信:在南宋朝廷内部仍有人阻止和议,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还将发兵南下,希望南宋朝廷思考该怎样做才最好。

这封书信实际上是威逼宋高宗加紧镇压抗战派官员。宋高宗见到这封书信后十分惊恐,立即派光州观察使刘光远、成州团练使曹勋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兀术大营中哀求。兀术见信后,态度十分蛮横,指责赵构没有诚意,而且使臣职位太低,对金国不够尊重。高宗接到信后,又派吏部侍郎魏良臣等再次出使兀术大营,让魏良臣等口头说明让步的内容:以淮河为界划分两国疆土,淮河以北属金朝;宋国每年向金朝纳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帛二十五万匹。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一切听从兀术决定。

兀术对以淮河为界是满意的,但他仍然趾高气扬地反对以淮水为界,其实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经魏良臣苦苦哀求,兀术终于答应了赵构的要求,派昭武大将军萧毅等出使南宋,带去兀术信函一件,内容就是不杀岳飞,和谈无望。

赵构见信后十分满意,以君臣之礼写了回信,表示严格按照议和的内容办事。虽然双方以书信的形式确定了议和条件,但正式的和谈协议书尚未签订,为了早日迎接签约之日的到来,宋高宗赵构和权臣秦桧开始了迫害岳飞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