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49

第49章 公道在人心

岳飞死后,按规定,尸体应该埋在大理寺监狱的墙角下。一个好心的狱卒隗顺冒险背着岳飞的遗体,走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偷偷埋葬在九曲丛祠旁,坟前种两棵橘树,作为标记。坟前立了“贾宜人之墓”的假墓碑,以便日后岳飞的后人认尸改葬。

岳飞父子和张宪被害后,临安城内到处都有人为他们喊冤,不少人为此泣不成声,连妇孺幼童都痛骂秦桧。为了封住天下人之口,秦桧下令把岳飞的罪状写成告示,布告天下,以使人们承认岳飞死有余辜。但是,告示贴到哪里,哪里就出现一片咒骂秦桧之声。大街小巷写满了对秦桧等人的咒骂。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表达了对岳飞父子的深刻同情和对高宗、秦桧迫害忠臣的强烈怨恨。在岳飞死后好几十年,江、湖之地的百姓,依然家家户户张挂岳飞的遗像,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歌颂他的故事。

北方中原人民在金朝统治下,不能公开祭奠岳飞忠魂,往往秘密地进行祭祀。

为了消除后患,秦桧又大兴冤狱,冤狱蔓及所有与岳飞有瓜葛的人。岳飞全家和张宪全家都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岳飞的贴身校官****求等都被除名;曾任岳飞谋士的李若虚等十三人都被贬官流放;曾经帮助岳飞联络太行义士的高颖也被流放;以全家性命为岳飞担保的齐安郡王被革除爵位,赶出临安;王处仁、蒋世雄被革职、流放;进士智決被流放致死;李若朴、何铸先后被罢官;甚至连受过岳飞接济的宦官黄彦节也被视为岳飞的死党而遭逮捕。

总之,秦桧借岳飞之案大兴冤狱,不仅打击了岳飞的亲友,也扫除了一批坚决主张北伐的抗战派。

得知岳飞已死,金兀术非常高兴,立即批准了原先议定的宋金和约,派使者到临安签约,《和约》规定,金朝正式册封康王赵构为宋朝皇帝;宋向金称臣;金归还宋徽宗遗骸和赵构生母韦氏;宋金以西起大散关、东沿准河中线为界;割让唐州、邓州、商州、泗州和尚原、方山原等地给金国;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秦桧残害忠良、报效金国的全部目的都已达到。同时他因迎合宋高宗赵构怯战求和的心理而取得信赖和重用,把持宰相职位十八年之久。直至他死去,宋廷才任命新的宰相。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岳飞的敌人对岳飞的赞扬。金国使者在临安曾质问秦桧:“岳飞犯了什么罪而把他赐死?”秦检回答说:“畜意谋反,被部将告衣。”

金国使者冷笑着说:“你们宋朝只有一个岳飞善于用兵,而且他忠君报国。但是你们对待岳飞,就像当年项羽对待范增那样,这是你们失败的原因。”这是对赵构和秦桧的绝妙讽刺。

岳飞之死引起了朝野上下无数的同情。但是,悲愤的人们明白,只要宋高宗在位,只要秦桧当权,为岳飞鸣冤平反都会掉脑袋的。因此许多人沉默了。在秦桧死前的十余年中,几乎找不到公开为岳飞鸣冤的记载。等到秦桧一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1155年,岳飞遇害后十四年,秦桧病死,从这时起,为岳飞平反的声音又响起来。为了平息舆论,赵构临退位前下达诏令,解除对岳飞遗属的处罚,允许他们离开流放地自由选择生活地点,但绝口不提为岳飞平反的事。

岳飞死后二十多年,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继位,孝宗曾目睹岳飞含冤而死,为了顺应民心,坐牢皇位,便接受了太学生程宏图“昭雪岳飞之罪”的奏请,七月便颁发了复官命令,为岳飞平反,恢复名誉。

后来朝廷下令寻找岳飞的遗体,并按隆重的葬礼,将岳飞遗骨迁葬于西湖边的栖霞岭下,即今日杭州岳墓所在地。隆兴二年(1164年)赐智果院力褒忠衍福寺,即为今日岳王庙前身。宋孝宗还下令在鄂州给岳飞建“忠烈庙”,后又追加谥(shi)号为“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