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09

第9章 终遇伯乐

赵构虽然当了大元帅,但他也是个无能之辈,一心想向金国求和,以保住黄河以南的领土。他深怕树大招风,引起敌人的注意,于是就想撤出相州,搬到南边安全的地方。

当时位居元帅府要职的汪伯彦也竭力怂(song)恿(yong)他南撤。两人经过密谋,决定先派刘浩领兵南下滑州,扬言要解汴京之围,迷惑金军,掩护自己逃遁。赵构和汪伯彦在十二月十四日出发时,仍然对军士隐瞒真相,诡称南下汤阴,但是,实际的行军路线却是出相州北门,往临漳(今属河北)方向进发,采取的是避开金军的逃跑路线。赵构和汪伯彦等人一路,不打旗号,悄悄地移军东平、济州(今山东巨野),直到北宋灭亡,也未向京师推进一步。

岳飞怀着南下光复汴京的满腔热枕,但作为低级军官,并不了解元帅府的内幕,也不了解大元帅的卑怯心机。眼看救援汴京的计划已落空,虽然不明不白,却不得不跟随着前往大名府。

岳飞没想到,这次随军远行,与故乡竟成永别。赵构逃走后不久,金军包围了相州,岳飞的家乡汤阴县也沦陷了。

赵构到达大名府后,河北的几支军队都向此地集中,宗泽首先赶来,但是身为副元帅的宗泽和汪伯彦的主张却截然相反。经过激烈的争论,赵构同汪伯彦私下商议,分兵两路,宗泽南征,赵构和汪伯彦东逃。

年近古稀的宗泽毅然承担了救援汴京的重任,岳飞也成为宗泽的部将。

宗泽领兵同金军打了十三战,每战皆捷。岳飞奋战疆场,杀敌立功,在宗泽军中四个多月,立下了不少战功。

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头一个皇帝,史称赵构为宋高宗。

此后,宋高宗迫于文臣武将的压力,不得不起用主战派老臣李纲为相。并根据李纲的推荐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略副使,负责联络领导当地忠义民兵的抗金事宜。

此时一心抗金的岳飞,迟迟听不到出征的命令,心里很是着急。他不满意这种不战不和的局面,毅然提起笔来给宋高宗写了一份奏疏。他请求宋高宗放弃逃跑的举动,迅速回到汴京,以汴京为基地发展力量,创造条件出师北伐,收复被金兵占领的疆土。他还斥责了黄潜善、汪伯彦只求苟安、错失良机的误国主张。

岳飞的建议虽然是出自一片爱国之情,却触及到了南宋朝廷中抗战派和主和派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也触痛了主和派的伤疤。岳飞的奏疏辗转送到了黄潜善和汪伯彦手里。他们没想到这个低级军官居然敢对朝政评头品足,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岳飞开除军籍,驱出营房。岳飞被罢了官,第三次离开了军队。

被赶出营房的岳飞没有悲观失望,相反他的抗金决心更坚决,他毅然渡过黄河,到别处去寻求抗敌的机会。

那时候,爱国将领张所正在招募黄河两岸的义勇民兵,随时准备进行反攻。张所的威信很高,很受军民的拥护。岳飞经友人介绍,投奔到张所旗下。张所得知岳飞被削职为民的原因后,不禁对这位勇敢正直的年轻人赞赏有加。

张所用了很高的礼节接待岳飞。他问岳飞:“听说你打仗很勇敢,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请你粗略算一下,你一个人到底能抵挡住多少敌兵?”

岳飞从容地回答说:“两军对阵,不能单单依靠勇力,因为一个人再勇猛,只能杀几个人,最多杀几十人,如果敌人有几千万,那就无法取胜了。所以,用兵最重要的是要有谋略,运筹帷幄,可决胜千里。谋略是胜负的关键。作为一个大将,看他是否称职,首先要看他是否懂得用兵之道。”张所对岳飞的回答非常满意。接着,又就《孙子兵法》的军事常识向岳飞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岳飞不光对《孙子兵法》十分熟悉,而且还畅所欲言谈了自己对兵法运用的一些看法。张所听罢,不禁频频点头,他很赞同岳飞的说法,也很佩服他的才能。

最后,张所又同岳飞探讨了河北的军事形势。岳飞毫不拘束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河北地区在宋金对峙中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不收复河北,不仅汴京难保,甚至直接危及江淮,对金作战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收复河北失地。他谈到金兵两次南下,河北各地连连陷落,人民流离失所,国无宁日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千,心情沉痛地表示自己要以身许国,决心追随张所,出师河北,收复失地。

张所很欣赏岳飞的品德才干,于是对他委以重任。从此以后,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岳飞三次从军,三次受挫,这一次才碰上了赏识他的伯乐张所。从此,岳飞驰骋疆场,揭开了他一生中壮烈的抗金斗争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