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10

第10章 老将含恨

张所虽然积极地为收复河北失地做准备,但他的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当时南宋朝廷的军事机构由黄潜善和汪伯彦把持,他们担心张所收复失地的举措会打乱他们南逃的计划,于是,下令各军队都不许动用国家的人力、物力。

全国的许多战略储备,包括兵器、甲胄和其他军事器械大部分都集中在大名府。

黄潜善和汪伯彦给出的理由是怕大名府负担过重,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抗。由于黄潜善等人的禁令,这些物资都不能动用。张所只好通过其他途径筹备军需物资。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中旬,张所任命王彦为都统制,率兵攻取对汴京威胁最大的卫州等地。岳飞的部队也被编制在王彦的手下,在王彦的统领下进攻卫州属县新乡(今河南新乡市)。不幸的是,王彦的部队刚刚出发,南宋朝廷的政局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全国人民的抗金呼声越来越高,所以主战派的势力越来越大,对主和派形成很大的威胁。于是黄潜善、汪伯彦想方设法排挤主战派代表李纲,结果只当了两个多月宰相的李纲就被罢免了,他收复失地的战略部署也全部落空。

张所是李纲的部下,他也是主战派中的一员。李纲被免职后不久,黄潜善等就撤销了河北招抚使司的建制,罢免了张所,将他贬谪(zhe)到岭南。不久,张所积忿成病而死,但他所组建的军队并没有解散,在王彦的指挥下,按张所的部署继续进攻新乡。此后,岳飞就成为王彦的部将。

岳飞的上司王彦是南宋著名的“八字军”首领。由于岳飞主张速战速决的方针与王彦主张联络各地义军稳扎稳打的方针产生分歧,岳飞与王彦之间产生了嫌隙,因此岳飞径自率部渡河投奔东京留守宗泽去了。

依军法岳飞应当处斩,但是宗泽已知悉岳飞骁勇善战,叹息:“此将才也!”但是军纪如山,又不能姑息迁就。考虑到国事艰危,正是用人之际,宗泽最后决定将岳飞留在自己部下,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

不久,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孟州(河南孟县)的汜水关。宗泽当即任命岳飞为“踏白使”(突击队长),前去迎敌。岳飞感激宗泽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率领五百骑兵奋勇杀敌。汜水一战消灭了几千金兵,凯旋返回京师。

从此岳飞的名声便在各地传扬开了,金兵中亦知道宋营中有个名叫岳飞的非常英勇善战,令人胆寒。后来宗泽正式任命岳飞当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

那时,形势对南宋非常有利。宗泽认为这是举行反攻的大好机会。他一心一意地准备渡河北伐。自从到汴京后,宗泽先后向高宗上了24道奏疏,恳请高宗回到东京,鼓舞士气,主持报国仇、复故疆的大计。然而这一道道言辞激切、足以感动木石的奏疏,只要到达应天府或扬州,皆成为废纸。朝廷回报他的,只有敷衍、嘲笑和呵斥。

这位七十高龄的老人,为国为民,尽心尽力,驰骑战场,忠心耿耿,心力交瘁,却又遭投降派的压抑,终于忧愤成疾,一病不起。当岳飞和其他将领到他的病榻前去问候时,宗泽鼓励他们歼灭强敌,恢复故土,完成自己未酬的壮志。眼看着自己的理想一次次地破灭了,宗泽又伤心又气愤,不由得吟诵起唐代大诗人杜甫描写诸葛亮的名句:“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临死时,他没有提及一句家事,只是大声疾呼:“过河!过河!”

这一天,汴京城阴云密布,到处是军民嚎啕痛哭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