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习惯,我们常常会想,是不是有一些过去的习惯就在你的眼前欺骗或者伤害了你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摒弃以往那些不好的习惯,这说起来好像很轻松,而付诸实践却是很难的。
曾有一个广告人告诉我他有嗜烟的习惯,这一习惯最终害苦了他——他的身体被毁了,所以他决定要摒弃这个习惯——戒烟,下面就是他克服这个坏习惯的方法。
戒烟让他变得脾气暴躁,工作效率降低,而他最终解决这个麻烦的方法是马上再养成其他的习惯来代替抽烟。
现在,他说,当我们看到他站在窗口前深呼吸的时候,他就是在以此为替代抽烟;当我们看见他在漱口的时候,他就是在当自己正在抽烟;当我们看见他晚饭后直接去刷牙,他就是在当自己正在抽烟。他用这些行为强迫自己形成了新的习惯,代替了自己以前抽烟的恶习。
其实,习惯的新陈代谢不仅在生活中会常常发生,就是经商开店也会因地情与人情的变化,而不得不改换经营的思路。
广州某新区有一条马路,路边的几家小饭馆就数由北方阿姨经营的饭堂最红火。这家饭堂用料纯,分量足,味道美,卫生条件也不错。虽然花色品种不多,总体档次不高,但经济实惠,颇受周围居民及附近的建筑工匠们欢迎,因此回头客多,生意很旺。
两年过后,老板赚了一把,于是花一大笔钱把店堂装修一新,蓝色玻璃墙替代了铁皮拉闸门,高级霓虹灯换下了木板门牌,粗桌粗椅不见了,高级餐桌摆上了……可是,事与愿违。本指望生意能发扬光大,谁知适得其反,重新开张几个月了,饭堂门可罗雀。原来,居民们、工友们一见新饭堂那么漂亮,心想人家鸟枪换炮了,档次和消费水准自然高了,服务对象也高了,再不是自己的去处了。顾客走了,饭堂还好得起来吗?
到一个街区开办饭堂,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本街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他们的文化水平、经济能力、生活档次,才能准确定位,合理设定服务项目与服务等级。在一个以打工族为主要居民的街区,不适当地提高装修水平,提高服务档次,把老顾客给吓跑了,自己也就断了财路。这家饭堂前期经营成功,是因为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了本街区居民的消费能力与生活需求,定位准确,切合地情,故而有效地占领了市场。后期经营失败,则是因为它背离地域的客观存在,头脑发热,试图提高服务水平,但却人为地拔高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违背地域实际,结果只能自砸牌号,自毁前程。
天津“狗不理”包子久负盛名,在北方几乎是家喻户晓。它的分店开到深圳时,却大受冷遇。商家尽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开展促销活动,始终只能热闹一阵,难以吸引众人持续钟情于它。经营者面对尴尬的局面,深入街区调查,发现不是包子质量不好,也不是口味不对,而是深圳人对“狗不理”的名称太感冒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经营者思之再三,忍痛摘下“狗不理”的牌子,换上“喜相逢”的匾额。真是神了,立即柳暗花明,顾客盈门,生意大有起色。
很多时候就须如此,因为地域不同,观念有异,对应办法也应该有所改变。
“狗不理”的根据地在北方,朴实的北方人视之为宝贝,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嘛!深圳人就不同了。深圳毗邻香港,重视名头,讲究吉祥,忌讳很多。“狗不理”字面意思不雅,深圳人接受不了。聪明的经营者虽然空间视角不灵,但一经发现问题,当即请教社会,深入街区调查,并立即调整思路,是很有理智的。
可见,消费者对商品有不同的审美习惯。符合他们习惯的便会产生购买欲,反之,则再美也弃之不用。欧美国家视黄色为太阳与光明,巴基斯坦则对黄色表示厌烦,希腊、罗马认为黄色象征吉祥,叙利亚则以黄色象征死亡。我们看一些小例子:
山羊牌闹钟在许多国家受欢迎,在英国却一个也卖不出去。原来,山羊在英国被喻为“不正经的男子”。上海出口一种防蚊虫叮咬的药膏,名为“必舒膏”。言下之意是用了这种药膏,必然感到舒适。可产品到了香港,却无人问津。原因是“必舒”谐音“必输”。香港人好“发”,好赢,谁去买“必输”呢?
世界就是这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心理。当习惯不再习惯时,我们就应及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