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只有0.01mm
23963500000030

第30章 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将来

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能与财富的关系。

从前,有两位拉比在交谈:

“智能与金钱,哪一样比较重要?”

“当然是智能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能的人为何要帮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替有智能的人做事?为什么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能的人摆出狂态呢?”

“这很简单。有智能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知道智能的重要。”在这个故事里,拉比认识到金钱的价值。他说得很对,有智能的人应该知道金钱的价值,不应该和金钱脱节。没有金钱的智能是没有用的智能,就没有什么价值。只有让智能和金钱结合,智能的价值才能在现实世界中显露出来。而接受学校教育并没有将智能和金钱结合起来,所以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并不一定都会成富翁。

这也就是说,高学历并不代表着高成功率,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将来。日本西武集团主席堤义明认为,学历只是一个人受教育时间的证明,不等于一个人有多少实际的才干。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写过一本书叫《让学历见鬼去吧》。盛田昭夫提出要把索尼公司的人事档案全部烧毁,以便在公司里杜绝学历上的任何歧视,因为那样会阻碍公司的发展。他在索尼公司大力提倡不论学历高低,只比能力大小的做法。

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在学校接受教育或者自学来培养,日后的发展只能在实践中锻炼。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努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只要你找到了适合自我发展的工作,并在其中有创意地工作,你才能超越一般的劳动者,成为人才。

很多人拥有了高学历就很满足,以为已经拥有了知识,就一定能成功。对于他们来说,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他们的脑袋里就只有一根弦,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有知识,其实这是思想认识的一个误区。你读了再多的书不去实践,不会应用,不能融会贯通,这样的知识积累不过是一种“死积累”。

学历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代表全部。学校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很多专业人才都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但是如果认为学校的教育就能为你准备好应付真实生活中的本领,那么这种认识是愚蠢的。遗憾的是,对许多人来说,学校学习生活的结束意味着一生学习的终止而不是新的开端。很多人拿到学历文凭后,就以为高枕无忧了,不再学习工作中要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有一则新闻报道。四川有一男子,1980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一所中学和一个公司工作,但他始终都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学历太低,所以才没有好工作。1990年,他为了拿到一个高学历,实现自己的梦想,到澳大利亚南部的一所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毕业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深圳待了两年,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实用;他再一次奔赴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一所大学攻读MBA,2000年回国。八年留学生涯,他花掉了家里上百万元的积蓄。

回重庆后,他开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两年后,公司以亏损30余万元破产告终。现在,他不得不在一家广告公司当业务员,月均收入仅1500元。

中国有句古话,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然而,这名男子耕耘的是肥沃的土地,收获的却是秕谷,出现这样巨大的反差,其实就是一味地好高骛远,认为只要自己的学历高,又在国外留过学,就一定能有好工作;给自己身上镀了一层金,就以为自己是真正的金子。其实不然。一旦回到现实中,就会处处碰壁。

这名四川男子志气可嘉,但他却抛弃了成功的基础,不是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工作,而是一味去追求幻想的气球,去攻读经济学硕士、MBA,把自己置于理想主义境地,结果却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从事的工作“不对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投入巨资学来的知识派不上用场,或因自己的能力因素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但枉费了自己的一片心血,也浪费了父母一世的辛苦积蓄,徒然给别人留下了一个笑柄。知识可以创造无穷的价值,但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如果我们脱离现实,只能让我们的知识变成乌托邦,让我们的理想变成乌托邦,让我们的追求变成乌托邦,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在成为百万富翁的人当中,有许多并不是成绩最优秀的优等生,但他们在学校里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那并不只是非常关键的基础课,真正让他们成功的潜质是他们通过自我约束挖掘出来的。

读书成绩好的人,未必能够在商场上得心应手,特别是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在商场上的成绩,很可能跟在学校里的成绩截然相反。谁也不敢保证一个医学硕士在商场上肯定会强过一个初中生;也没有人能够打保票,一个哲学博士可以在商场上赚个大满贯。正如一个读书不成的小伙子,不一定穷困潦倒一样。

实际上,许多富可敌国的超级大亨,真正是高学历的并不是很多。全球闻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人生经历可说是非常坎坷的。他出生时家境贫寒,刚上到小学四年级就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大阪,开始了个人独立生活的历程。刚到大阪时,松下在一家小店当学徒。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可谓当今尖端技术领域最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学历也不高,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名“肄业的大本”,可他所取得的成就却让一个个博士望尘莫及。

真正的成功与高学历之间并非完全是个等号。不要以为书本知识水平的高低是成功与否的象征,许多大学生之所以高不成、低不就而走向自我毁灭之途,就是因为他们误解了学问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使用,在于创新,在于活学活用。知识创新是真正强大的力量,只有知识不断创新,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然而,世界著名造船大王亨·开塞认为,世界上多数人都只是动用体力,动用脑力的不到1/10。这也正是为何成功者如此稀少的原因所在。

对于创富者来说,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实地走访厂商,向各地挨家挨户推销,可以获得更实用更有益的经验。因此,没有学历不可怕,关键是自己不要看轻自己。因为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有很多知识是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所学,许多真正管用的“生意经”也是不可能在书本里学到的。

成功者懂得要如何真正地去读书,他们不会沦落为学位的奴隶!

现在已是十亿美元身价的百度总裁李彦宏,他也曾迷恋戏曲,之后又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当时这个专业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可在大二的他觉得如此下去,他的未来将趋向于平淡化,规划自己的未来已变得非常迫切。于是在大三时他毅然放弃了情报专业,买来托福、GRE等书狂啃,目标是美国,方向锁定在计算机专业。终于他成功了。他的公司在纳斯达克股票发行价为27美元,随后一路飙升到122.5美元,当日收盘是,百度的市价已达到了39.58亿美元。就连当时经验丰富的美国交易员,双手也一直在颤抖,因为这是213年来外国股票单日涨幅的最高纪录。

从李彦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者都是懂得自己应该学什么的人,他们知道应该怎样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成功者还懂得如何做到学为所用。

格拉特丝·培德太太曾是一个电脑零售商的主管,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她被迫离职了。重新寻找工作似乎不太容易,在失业的几个月里,培德太太完全无法从那样的困境中恢复过来。她心情沮丧得要命,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在那些消沉的日子里,培德太太就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作为消遣,意外地,她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

培德太太逐渐认识到,知识是潜在的力量,它只有被有计划地、聪明地实践之后,才会变成力量。培德太太反思自己有什么特殊的知识,答案是“很少”,她唯一有点了解的就是电脑。培德太太知道自己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知识,如果要创业,就必须把这项缺陷弥补过来。

所以,她去夜校上课,学习电脑科技。她知道电脑将在许多行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一张电脑科技的文凭,不管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将会很有价值。

培德太太学得很好,她不久就牢固地掌握了很多电脑知识。一台小电脑、一个印表机和一部电话,培德太太开始了她的顾问事业。她打电话给许多地方的公司,问他们是否在办公室中使用电脑;如果是的话,是用在哪一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电脑越来越普及,而人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德太太抓住了人们的需求,由于培德太太在夜校里学到了丰富的电脑知识,第一年,她就签了25张合同书,赚得的钱比以前的薪水多出5倍。接下来的一年里,生意越来越多,她得雇用一个人才忙得过来。两年之后,她积累了1000多万元的财富!

培德太太的电脑知识,说起来并不是特别专业,但她却充分发挥了它的价值,使有限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了无限的财富。可见,知识的运用比学习更重要。

知识不是用来为我们撑门面的,而是为我们服务的,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知识运用到极致,即使他没有高的学历,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他也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在社会中不断学习

在很多人眼里,高学历是一块“香饽饽”,似乎拥有它,就与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画上了等号。请记住:亿万富翁并不是一纸文凭所能成就的,如果你只会死记硬背知识,而不开发自己的大脑,即使你是博士生,也只能受穷。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年轻人这样认为:“只要把学上好了,财富自然就有了。”这个论断到底正确与否?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项调查。

据有关部门一次对中国15个省市千万富翁调查的结果显示:

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者为310人,占3.1%;大学本科2420人,占24.6%;大学专科2503人,占25.4%;高中2230人,占22.6%;初中1201人,占12.2%;中专1026人,占10.4%;小学172人,占1.7%。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的千万富翁受教育程度集中在中学、大专、本科上,平均值在大专水平,本科学历的富翁中以年轻人居多。由此可见,能否成为富翁,其关键并不在于学历的高低。

而当我们再将目光转向社会之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目前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数万硕士生、博士生,他们都成为亿万富翁了吗?显然没有,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开篇的那个论断是错误的,只靠学校教育成不了亿万富翁。

不可否认,学历是证明一个人所学知识的一种标准,却不是唯一标准,更不是绝对标准。一个人有高学历固然好,但具备高素质比高学历更重要。高强的学习能力,是形成高素质的必要前提,但是一个学历并不高,却极具智慧的人,同样能够掌握手中的命运,他能够凭借善于思考的大脑、灵感的进发、机遇的挑战以及卓绝的才能,最终实现一个又一个理想。

知识在商业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这不像一般人的认识那样,似乎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文凭的人才挣得了大钱。其实不然。知识与学历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作为商人,他的知识应当有些特殊的要求,而应不同于一般人的知识,比如财务知识、所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他们很难在商场上游刃有余。因此,富人强调:如果你不能持续学习,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即便全世界的钱也救不了你。

富人非常相信“商人要学识渊博”。他们认为没有知识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既然那人不是真正的商人,就没必要和那人做生意。他们看不起没文化的商人。他们相信知识就是致富的力量!通俗地讲,富人希望自己胸中有墨,这样才能黄金万两。

今天,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著名经济学家盖布瑞博士写道:工业社会的动力是金钱,但在资讯社会却是知识。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拥有资讯且不为无知所挟的新阶级出现。这些人会拥有权力——但这权力并非来自金钱、来自土地,而是来自知识。

在古代,体能与武力是权力的来源,因此最健壮、最敏捷的人便可指挥族人,成为领袖,坐拥财富。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改变了这种社会形态:只要你拥有知识,懂得运用你的想象力去发明,就可能致富,拥有令人慑服的权力。

但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是说你要有文凭,要经过大学教育。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你实际拥有和掌握的能够帮助人们创富的知识。

即使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懂得在社会中不断学习。实际上,许多富人都没有大学文凭,但他们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取了专门知识——对创造财富有用的知识。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中学便辍学了。但因为他们对机械的热忱和对空中飞行的伟大愿望,令他们不断研究,成为飞机的创造者。只有3个月“上学堂”教育经历的爱迪生,如果不肯自修与不断学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千多项发明。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会赚钱的专门知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番钻研、一番历练才能储备足够的知识去帮自己获取财富,穷人当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