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只有0.01mm
23963500000046

第46章 “唯利是图”才是长远的生财之道

如今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走进了买方经济时代,大批资金的投入,千辛万苦的经营,一年到头小算盘一打,也仅有蝇头小利。这说明我国已进入微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别再指望一口吃成胖子,别再指望投机取巧一本万利,生意已透明化了,一切都变得理性而有序,要想企业稳固,就要适应薄利多销,适应细水长流。

消费者常常根据消费的经验,将生意分成大小等级,以为那些投资少、单价低的生意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的必定是大老板,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贩。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决定的。当绝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望洋兴叹时,这个盛产大老板的行业就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专门向那些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饲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中,却出了真正大腕级的巨商。

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卖100根牙签只赚1分钱,一个姓王的商贩,每天批发牙签10吨,按100根赚1分钱计算,他每天销售约1亿根牙签,稳稳当当进账1万元。有个摊位卖得是缝衣针,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一应俱全,平均1分钱两枚,这个小商贩一年卖针也能挣到80万元。在义乌,靠做这样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

“蚂蚁商人”赚钱的秘诀是:家家自己开工厂,把成本拉到最低,每件商品只赚一分钱就卖!然而,就是这毫不起眼的一分钱利润,培育出了数不清的义乌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义乌一个半文盲的妇女,起初她给人家当保姆,后来在拥挤的街头摆小摊卖胶卷。她认死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毛钱。市场上的柯达胶卷卖22元时,她只卖14.1元,不想,后来批发量却大得惊人,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在义乌,她的摄影器材店,可以说搞摄影的无人不晓。一个农村妇女用她简单的“只赚一毛钱”的真诚打败了复杂的东西。

按传统的思维习惯,每件商品起码要赚几毛钱这生意才能做,上述这些则是打破了习惯思维.说明薄利是没有底线的,如果销量大,每件商品赚1分钱也应竭尽全力去做。反之销量小,每个商品赚几块钱也做不得。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总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财源滚滚,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为什么呢?是因为有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小钱不想赚想挣大钱,看不到小溪汇集在一起能积聚成大海。

西班牙温州同乡会副会长李欣瑜说:“做任何事,都得从小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温州商人的商业哲学是:“唯利是团”不可取,“唯利是图”才是长远的生财之道。此观点值得广而告之,仿而学之。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创业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做小生意不屑一顾,只想做大生意,最后一事无成,有的赔得倾家荡产,无法生活。其实,小生意投资少,风险也小,但见效快,虽然得到的是薄利,但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照样能赚到很多的钱。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致富就根本不可能。不要嫌赚钱太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能挣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场,只要市场做大了,几厘的利润照样能致富。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自己真的想成为一个富人的话,其实也很简单,那就从今天做起,从小生意做起。如果看上去真的不可行,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到位!富人有着弥足珍贵的经商法则:从小生意做起,不要瞻前顾后,过多考虑资金、经验等因素会使你失去最初的锐气;先挣小钱再挣大钱,“大”最终由“小”而来。做人,我们笃信“勿以善小而不为”,经商,应切记“勿以利小而不为”,这不仅是成功之道,也是时代趋势。

勿以利小而不为

河南有个农民人称“花生米大王”,他经销的花生米物美价廉,在当地颇有影响。这个二十几岁的农民个体户,是从身背一口袋花生米闯进武汉城,逐渐发达起来的。这个农民卖了这袋花生米之后,发现这东西在武汉城很好销,但是卖花生米的人也不少。思来想去,他回去以自己最大的力量购买了几千斤花生,运到武汉之后,他又发现如果像别人那样经营,根本赔不起,因为一无店铺二无资本。于是他把这几千斤花生只以比他收购价高出一点点的价格出手了。他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虽然赚得少了一些,但转得快,且总有些赚头。于是他大胆购进10万斤花生米运到武汉,然后毅然将零售价从每斤1.1元降到0.95元。消息传出后,群众蜂拥前来购买,连一些大店铺也争相来他这里进货。从此,武汉的花生米价格也因此稳定下来。后来,他的花生米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形成了规模。

其实,薄利多销这道理,人们很早就懂。司马迁就说过:“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思是说,贪小的商人要价太高,不能做到当卖则卖,当买则买,所以得利少;而“廉贾”则不然,价格虽然低一点,但卖得多,销路好,利虽小,但赚的反而多。俗话说:“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意即薄利多销反而能赚大钱;反之,一口想吃成个大胖子,往往导致生意萧条,产品滞销。

“薄利”和“赚钱少”是两个概念,有不少人把“薄利”等同于“赚钱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看起来你从一个顾客身上赚的钱很少,可是,正因为这一个“少”,才招来更多的顾客,从而积少成多,把从每一个顾客身上赚的很少的钱加起来,也就相当可观了。因而利小也能赚大钱。

1985年初,有个温州青年,跑到甘肃一个贫困地区联系校徽标牌业务,跑了许多天都一事无成。原因何在呢?那儿太穷,两角钱一枚的校徽,学生们一是买不起,二是没有那个习惯。青年人有些心灰意冷了。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建在山梁上的村办小学碰运气,学校的老师很热情,答应订制一批校徽。说是一批,也就是13枚,因为全校师生只有13人。讲好校徽每枚收费1角2分。他自知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青年人迅速到乡邮电所花了3.6元发了一个加急电报,请家里在3日内赶制13枚校徽寄到这所村办学校。开模具、制作、寄包裹,这13枚校徽寄到这个小学时,仅成本就花了70多元,而收费只有2.6元。

几个月之后,时逢乡上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这所山梁上的村办小学的12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戴着亮闪闪的校徽走进了运动场,看着他们胸前引人注目的校徽,其他学校的学生眼馋不已,当时就缠着自己的老师也要戴校徽。后来由乡里出面,为全乡数千名小学生从青年人那儿订制了漂亮的校徽。

受此影响,戴校徽之风刮遍了全县。一年之后,包括邻近县的中小学校的学生几乎都带上了青年人代为订制的校徽。他又趁机在甘肃继续推广校徽标牌,开拓了一个长期的大市场,此后一年他就在甘肃有了十多万元的进账。

不少人经商都有这样一个观念:不达到自己心中预期的利润,宁愿不做生意。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赚钱也是一样。小利不仅可以积成大利,小利、微利有时也能引来大利。本例就给了我们最好的启发。

薄利多销是商势所趋

做生意有两种赚钱方式,一种是厚利少销,一种是薄利多销。厚利少销主要是做富人生意,投入大回报高,但得不到富人认同也赚不到钱。对于刚走上创业路的年轻人来说,资金是瓶颈,所以做薄利多销生意是首选。况且每一个行业竞争都十分激烈,在同等质量下,便宜的自然是消费者首选。不要怕赚得少,形成销售规模,一样能赚大钱。在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买家市场中,薄利多销已成了商业的大趋势。

有人说到底做富人生意赚钱还是做穷人生意赚钱?想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富人生意穷人生意做好了都能赚钱,但做两者生意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喜欢物美价廉。“物美”不可得,富人还是会选择“物美”,穷人则会选择“价廉”,只要商家货次一点他们不会计较的,正因为穷人多,做穷人生意的大多发了大财。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小时候,黄光裕家家境困难,黄光裕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跟着哥哥黄俊钦北上内蒙古做生意。第二年,两兄弟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加上连贷带借的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在当时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但黄氏兄弟采取“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

2005年,已经拥有200多家门店的国美再次“提速”,目标是再扩张300家门店。一年中250%的扩张比率让人震撼。黄光裕却很冷静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是他1998年就定好的节奏。

黄光裕的扩张手段并不复杂,是他一贯持之的“薄利多销”业务模式:以比对手低得多的价格去吸引消费者,迅速占有市场。所以,国美每进入一个新城市,都会引发当地消费者连夜排队抢购,也令当地的竞争对手坐卧不安。“像卖家电一样卖房子”,2004年底推出“国美第一城”的销售口号令同行感觉黄光裕像是在赔钱做生意。黄光裕始终抓住一点,只要坚持低价,销售就会好,也就不愁与厂家合作。“地球人都喜欢低价。”这是出自国美的警句。可以说,低价策略就是黄光裕的核心策略,是国美立于不败之地的特色系统。

2007年,世界企业500强出炉,排名第一的是沃尔玛。沃尔玛靠的就是低价策略。它每选中一地开店,首先店面足够大,地租足够低,进货质优价廉。这样它的商品进货比别人低,成本比别人低,售价自然也比对手低,正是这种低价,吸引了大量的人去大批量的选购,这种薄利多销的战略,使很多国家都欢迎沃尔玛去开店,也正是这种低价使得沃尔玛遍布全球,成了500强的长期霸主。

薄利多销是大势所趋,相信每个人都会喜欢低价的,同等商品,谁价低谁受欢迎,小商品如此,大商品也如此。前景暗淡的一些商人们不妨高举“低价”大旗,即使产品略有不足,也一定会争过质量好价格商的企业的,因为中国还不算太富裕。在中国经商,低价战略是一件百战百胜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