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
24234100000016

第16章 培养平安快乐的心情(4)

伯利特在他的《十二种能战胜自然的人》一书中说到:“聪明的人能从损失中收获一些东西,而傻子不会。”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在,伯利特是在他刚失去一条腿后说这句话的。

还有一个没有双腿,而在逆境中奋起的人。他的名字叫本·班诺。

他的悲剧发生在一九二五年。在他24岁的那年,有一次,他去山上砍胡桃木。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一个急转弯的路口,一根胡桃木掉了下来卡住了车轴。他被摔了出去,撞到了路边的一棵树上,脊椎受了伤,班诺从此瘫痪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像正常人那样走一步路。

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是怎样从命运的无情安排中,勇敢地生活下来的呢?那时,班诺心中充满了怨恨,怨恨所有的一切,怨恨老天的不公。他每天都活在怨恨当中。但是时间改变了他,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发现怨恨只会毁了自己,让自己的亲人朋友都躲着自己。他告诉自己,别人都和善礼貌地对自己,他也应礼貌和善地对待他。久而久之,他对那次事件的看法有什么改变吗?他还认为那次意外很不幸吗?事情发生了变化,当班诺克服了事件带给他的痛苦和悔恨之后,他慢慢的试着接受新的生活。他开始静下心来阅读那些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迄今为止,他看了差不多一千五百本。书籍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也开拓了他的眼界。他渐渐喜欢上了交响乐,以前他一听到它就哈欠连天。这件事带给班诺最大的转变就是让他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让他能够比较透彻地看问题,知道了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东西。

看书和思考使他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坐在轮椅上去发表演讲,发表他对公共问题的观点,人们逐渐认识了他。现在他已经是佐治亚洲的州务卿了。

哲学家尼采认为,优秀杰出的人,“不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并且热爱这种挑战”。

缺陷激发出最好的自己

越研究那些有成就的人,我越深信他们能够拥有今天的成功都是因为缺陷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威廉·詹姆斯曾说:“我们最大的弱点,给了我们不可预期的动力。”是的,弥尔顿如果不是盲人,怎能写下如粗精妙绝伦的诗篇。贝多芬如果不是因为耳聋从而激发了他的潜能,又怎能完成这么动人的音乐作品。海伦·凯勒的创作事业完全是受到耳聋目盲的激发才会如此的成功。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这么悲惨,逼得他几乎要自杀,他大概也作不出不朽的《悲惨交响曲》。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必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托尔斯泰和杜斯妥也夫斯基都是因为自身命运悲惨,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动人小说。一位改变人类科学观点的科学家说:“如果我不是这么无能,我就不可能完成所有这些我辛勤努力完成的工作。”这是达尔文的自白,他坦承自己受到弱点的激励。达尔文在英国诞生的同一天,美国肯塔基州的小木屋里也诞生了一位婴儿,他也是受自己缺陷的激发,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他生长在富有的家庭,得到哈佛大学的法学学位,又有圆满的婚姻,他可能永远不能在盖茨堡讲出那么深刻动人、不朽的名篇,更别提连任就职时的演说——他可算得上是一位具有统治者最高尚情操的人,他说:“对人无恶意,常怀慈悲于世人……”

佛斯狄克在其著作中提到:“有一则北欧寓言中说——冰冷的北极风造就了维京人。我们什么时候相信人们会因为舒适生活和没有任何困难而觉得快乐?正相反,自怜的人即使舒舒服服地靠在沙发上,也不会停止自怜:反而深陷绝境的人常常能够领悟到其中的快乐,他们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未逃避而是以积极地态度去面对。我要再强调一遍——坚毅的维京人是冰冷的北极风造就的!”

如此说的第一个理由是:我们可能成功。第二个理由:即使没有成功,这种力量也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而不是只会悔恨,它会驱除消极的思想,代之以积极的看法。它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促使我们忙碌,使我们没有时间和心情,为过去的事情所忧虑。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布尔在巴黎一次音乐会上,小提琴的A弦忽然断了,他面不改色地用剩余的三条弦奏完全曲。

佛斯狄克说:“这就是人生,断了一条弦,就用剩余的弦继续演奏。”

这种镇定自若的态度已超越人生,是生命的赞歌!如果我做得到,我要把威廉·波利多的这段话悬挂在每一所学校里:“人生最重要不仅仅是运用你的优势,因为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真正重大的课题是如何从你的损失中获益,这需要真正的智慧,才显示出一个人的上智下愚。”

第七节焕发热忱的能量

热忱它是发自内心的,即不是装模做样也不是纯粹的演戏,它来自你对于工作浓厚的兴趣和发自你心底的热情。热忱,是指一种热情的精神物质,发自于内心,又深入内心……是一种“抑制的兴奋。”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找到这种感觉,满怀热忱呢?要想表现出对工作具有足够的热忱,愉悦地告诉别人你所从事的工作,让他们知道是工作令你感到身心愉悦。

热忱源自内心的热爱

以前的我对林肯非常景仰,因为他是民族的英雄。除此之外,对他的事知道的寥寥无几,而且我也不是想知道太多关于他的事。

我之所以要了解他,是因为我要写《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光辉》是一本关于林肯生平的传记书,在写书的过程中,我已经变得非常热忱地崇拜林肯,平时非常注意收集有关林肯的资料,哪怕是秘史传闻。在我没有写这本书之前,我自己都想不到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领导美国人民打败南方奴隶主的叛乱,彻底埋葬美国奴隶制的人,竟是一个曾笨手笨脚不名一文的牛车把式——亚伯拉罕·林肯。

华盛顿也是和林肯一样伟大的英雄人物,但华盛顿在我心中崇拜的热忱远远比不上林肯。因为我对华盛顿的事迹了解得并不多。因此,对于任何事情,只有在详尽深入了解之后才会产生热忱。

佛里德利·威尔森是纽约国家铁路公司的董事长,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被问到怎样才能高效工作使事业成功时他回答道:“一个人的经验愈多,对事业就愈认真,这个使人成功的秘诀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的实力相当的话,对工作充满热忱的人,一定较容易成功。一个具备坚强实力而且富有热忱,和一个虽具实力但缺乏热忱的人相比,前者成功的机率较后者大得多。”

对工作的热忱,是一切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它是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内心渴求的始终源泉,更是推动人向前努力迈进的动力。

一个热忱的人,无论是在什么公司工作,都会对工作充满无比的热情认为自己的工作时最崇高的职业,始终对它怀着浓厚的兴趣。无论遇到多大的工作难题,或是质量要求多么高,他始终会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它。

对工作热忱的人具有无限的力量。在他们的心中永远没有失败的字样。因为他们总是无时无刻地在付出自己的努力,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哪怕是遇到大的挫折,也只把它看作是平坦大道的一段小小的路障。因此,教师热爱教书,画家热爱画画,歌手热爱歌唱,诗人热爱作诗,就是热忱的魔力了。

热忱让法兰克·彼德成功

1970年,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法兰克·彼德转入职业棒球界,成为一名职业棒球的新手,可不幸的是没过几个月他就被开除了。

原因很简单,彼德在投掷的时候总是显得龙钟老态、懒洋洋的,像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于是,球队的经理找到他,干净利落地对他说:“你不像是个年轻的棒球选手,我们的球队不需要增加一个混饭吃的‘老头子’。法兰克,给你一些建议离开球队后,不管你以后干什么,但如果你还是像现在这样提不起精神的话,那么你将会一事无成”。

失望、愤怒,沮丧包围着他。彼德灰溜溜地离开了他的球队,去了亚特兰斯队,月薪由原来的175美元减为25美元。没有金钱的刺激,他还是提不起精神,没有热忱。几天后,通过队友的介绍,他去了新凡。这一次他决定要改变自己,他要成为整个新英格兰最棒的球员。新凡不会有人知道他过去那不光彩的经历,他就可以一切从头开始,重新塑造自我形象。

他一上场,就像浑身充满了劲,他那强力高速的投球,使对方的接球队员的手套都被击破,手掌也麻木了,真正热忱的行动开始了。有一次,彼德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必胜气势冲入三垒,三垒手惊呆了,毫无反应,眼睁睁地把手给漏了,他的盗垒大获成功。而比赛当天温度高达41℃,他却在球场上来回飞奔,旁若无人。

正是靠着这种热忱,专注于比赛的他心中没有任何恐惧,唯一的信念就是要击败对手。因此,他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技术运用极为合理。

同时他的热忱带动了其他的所有队员,大家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手。更在整体实力上仿佛高出了一大截,而事实上,对方的水平比他们更高。

他确信,他这一生中从来没有如此的快活过。

第二天,各大报纸都给了他高度的评价,报上说:“那位新加盟的彼德,无异像给球队注射了一剂兴奋剂。他自己不但有很高的水平而且使整个团队也变得虎虎有生气。他们这场比赛是本赛季迄今为止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更使彼德高兴的是,月薪也由25美元提高到185美元,整整高出了7倍。而且从此确定了他在队中的绝对主力地位。两年后,他的薪水达到750美元。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就是热忱的力量。

遗憾的是,因为手臂的受伤,彼德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球场。不甘寂寞的他,又加入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的推销员。但事情好像并不怎么顺利,在整整一年中,他都没取得什么成绩。为此他也曾徨彷、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终他的热忱又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他不知疲倦的推销,每天走访许多户人家,在敲门之前,他总是一遍一遍热忱地对自己说:“你一定能说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