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
24234100000017

第17章 培养平安快乐的心情(5)

现在,彼德已经是人寿保险界的天皇巨星了,整天都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人向他约稿,有人请他演讲,有人请他出自传,甚至有制片人愿意把他的离奇故事拍成电影。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从事推销,已经30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带着热诚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使他们的收入成倍成倍地增加;同时,我也见到过另一些人,因为缺乏热忱而无所作为,只能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我深信惟有热诚的态度,积极的个性,乐观的精神,豁达的人格,才是成功推销的关键。”

热忱的威力

如果你内心充满热忱,你就会情绪激昂,你的心中就会燃起希望的火焰。你的热忱就会从你的全身各处蔓延开来,甚至是你的灵魂、整个躯体、辐射出来,振奋人心,鼓舞他人。在纽约的基督教青年会,那是我第一次授课,那个班人数很少,不超过十个人,其中有一位学员是国际收款机构公司的业务员,他有一次的发言甚是精彩。他说他是在城市里出生的,并且一直没有离开过城市,但是去年秋天,他却在乡间买了一幢房子。房子刚建好,因此还没有花园草坪。于是他决定自己在园子里种满牧草。

冬天的时候,他在壁炉里烧山核桃木,并把灰烬撒在上地上,希望这样能使土壤变得肥沃一些。可是他对我说的是:“你知道吗?我一直以为种牧草必须先撒下种子,但其实你用不着这样麻烦。你只要在秋末时撤些山核桃木灰在地上,第二年春天,自然会长出牧草来的。”

“哪有这种事!”我说,“要真是这样的话,你的发现要令多少科学家跌破眼镜呢!因为你是把无生命的物质变成了新的生命。这是毫无道理的。也许牧草种子被风吹到你的园子里,而你根本就不知道,或是那里原来就有过牧草。反正,有一件事是铁定的,那就是:光靠山核桃木灰,是绝对长不出牧草来的。”

和他谈话的时候,我的口气是平静而轻松的,因为我知道要照顾到他的感受害怕影响到他热情。事实上,这位学员兴奋得很,根本不在意我所说的,他一面蹦蹦跳跳的像个小孩子,一面宣称:“卡耐基先生,我百分之百确定我自己在说什么。不管怎么样,我做到了。”

于是他滔滔不绝,充满热忱,一边做手势动作,一边情绪激昂地继续说下去。最后他终于说完了。我问全班同学:“有多少人相信他真的做到了他所说的?”

全班竟然都举起来手这使我非常惊讶。我问他们为什么相信,他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因为他太有把握了,他那么激动,那么兴奋,怎么可能不是真的呢?”

显然,热忱能让一些精明的人完全不顾科学的自然法则,按此类推,如果是讲得有道理的话,那么威力不是更惊人了吗?

第八节为他人创造喜悦

能够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一种责任而是这种快乐,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多为别人着想,不仅能增加你自己的健康和快乐而且还能使你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助你结交很多的朋友。

为他人带来笑声,那么你才能真正的快乐

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无神论者——西多·德莱特,他把所有的宗教都看成是神话。人生只是一个傻瓜自导自演出的一部戏剧,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他却遵循着他眼中的“傻瓜”——耶稣所讲的一个道理——帮助他人。德莱特说:“如果每个人想在漫长的人生中享受快乐,就不会只想到自己不去顾及他人,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

有一个多年未下床行走一步的人,西雅图一家报社的记者斯尔特·郭斯却高度评价他:最无私的人——西雅图的卢勃博士。

一位常年卧床的人是怎样化解自己的烦恼,成了一个无私的人的呢?答案就是,他一直遵循着“为他人服务”,并努力去实践它。

他收集了全国各地瘫痪病人的通讯地址,给他们发出了一封封充满鼓励、洋溢着关心的信件,激励他们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他把这些病人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瘫痪者联谊俱乐部,让大家相互写信鼓励。

他每年要在床上发出一千四百封信,给成千上万的病人带来了快乐和笑声。

卢勃博士与其他瘫痪在床的病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他能够在帮助过他的人身上深切的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萧伯纳说过:“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别人不能使他开心。”只有乐于助人,为他人带来笑声,那么你才能真正的快乐。

不如意的人生会有拐点

琳娜太太喜欢写小说,然而她自己的故事比任何一部小说都要精彩的多。

故事发生在“珍珠港事件”当天早晨。琳娜太太患心脏病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来,她每天都要在床上躺二十二小时。在这一年中,她所走过的最长的一段路,就是在女佣的搀扶下从卧室走到花园里去晒太阳。

琳娜当时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完了,如果不是那些日本人来炸珍珠港,她也不可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有一颗炸弹就扔在了她家花园里,炸弹的震波把琳娜太太从床上震得掉在了地上。军方的卡车到基地附近把战士们的妻儿接到学校中,他们打电话通知那些家中有多余房间的人,要求他们收容这些人。他们知道琳娜太太床边也有一个电话,于是请求她帮他们记录那些海军的妻儿都被送到了什么地方,然后红十字会让那些士兵打电话给她,问他们家人的情况。

很快琳娜太太知道了丈夫平安的消息,于是她尽量想法安慰那些不知道她们先生已阵亡的太太们,也安慰那些寡妇们——好多太太已知道失去了丈夫。刚开始的时候,她是躺在床上做这一切的,不知不觉中,她坐了起来。最后,她忙得忘记了自己,下床坐到了桌边。从那以后,她除了每天像正常人一样在床上睡八个小时以外,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在地上度过的。如果不是那场战争,琳娜太太后半生都将会在床上度过。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但对于她个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她后半生的生活,使她发现隐藏在她身上的潜能。它使琳娜太太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关心他人。这也给了她活下去的重要理由,她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或是为自己担忧。那些求助于心理医生的人们,如果都能像琳娜太太那样做,去关心别人,三分之一的人都能自己治愈自己。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莱克说的,他曾经说过,在他的病人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生理上都找不到任何病因。他们只是因生活空虚,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致。

换个方式说,他们一生只想搭个顺风车——而步行的队伍就在他们身边经过。于是他们带着自怜、无聊与无用的人生去找心理医师。赶不上一班渡轮,他们会站在码头上,责怪所有的人,除了他自己,他们要求全世界满足他们自我中心的欲求。

你现在可能会说:“这些事也不怎么样,如果圣诞夜遇到孤儿,我也会关心他们,如果我碰到珍珠港事件,我也会很高兴做叶慈太太所做的事,可是我的状况跟人家不同,我的日子再平凡不过了。我一天得做八小时无聊的工作,从来没有任何有趣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怎么会有兴趣去帮助别人呢?我又干嘛非要帮助别人?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问题还算合理,我来试着回答。尽管你的人生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淡,你也总不免要碰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你对他们如何?你只是视而不见,还是想多认识他一点儿?例如邮差——他一年要跑几十里路,为人们送信,你可曾费心了解他住那儿?看看他妻女的照片?你关心过他是否疲倦或觉得无聊吗?

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你自己也会好起来

杂货店小弟、送报生、擦鞋童呢?他们也都是人啊!他们都有各自的梦想、烦恼、也有野心!他们也想与别人交流,问题是你有没有给他们机会?可曾用你冰冷的脸去对待?能够我所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你用不着变成南丁格尔或社会改革者再去帮助这个世界——这个你个人的世界,你大可以从明早遇到的第一个人开始改变。

对你的好处?那当然是带来更大的快乐、更大的满足、更以自己为荣。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态度称之为“开化了的自私。”波斯宗教家左罗亚斯托说:“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它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快乐。”富兰克林说得更简单:“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

纽约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林克曾说:“我认为,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科学证明,为完成自我实现与得到快乐,自我牺牲与纪律都是必要的。”

多想想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免于烦恼,也可以结交更多朋友、得到更多乐趣。

威廉·贝恩太太在纽约市中心开了一所秘书培训学校,她竟然用这种方法治好了她的忧郁症,这简直使人难以置信。

五年前的圣诞节那天,贝恩太太沉陷在自怜与悲伤中。在她的丈夫离世之前她还享受着和丈夫快乐的婚姻生活,这一切都来的太突然。在圣诞节来临时,看着外面的欢声笑语使她更加悲伤。贝恩太太从小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单独过过圣诞节。有很多朋友都来邀请她和他们一起过圣诞,她怕她会触景伤情,破坏了节日的气氛,但是她却回绝了。时间越临近,贝恩太太的伤感情绪愈浓。圣诞节那天,她一个人在下午三点钟离开了办公室,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闲逛,希望自己的心情能变得好一些。街上挤满了欢乐的人群,这让贝恩太太不自觉地想起那些快乐的往事。她心头十分茫然,实在不敢回到那空荡荡的,没有人气的家中。漫无目的走了一个多钟头,她发现自己走到了一个公共汽车站前,顺着人群,她上了车。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听乘务员在耳边提醒她,该下车了。这时,她都不知道到了哪儿。四周很安静,这时,附近一座教堂里传来了优美的乐声,她寻着乐声走了进去,静静地坐在教友席上。教堂里灯火辉煌,圣诞树装饰得美轮美奂,不知不觉中,贝恩太太就睡着了。

醒来时,贝恩太太一时忘了身在何方,开始有点害怕。这时,她看见面前有两个小孩,显然他们是来看圣诞树的。其中一个小孩还以为她是圣诞老人带来的。贝恩太太突然醒来,把他们两个也吓了一跳。她冲他们笑了笑,他们的衣服很破旧。贝恩太太问他们的父母在哪儿?他们说自己没有父母了。这两个小孤儿的情况比她糟糕多了,她不禁为自己的忧虑和悲伤感到惭愧。她带着两个小孤儿到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这时候,她发现自己的悲痛伤感一下子都没有了。这两个小孤儿让她几个月来第一次忘掉了所遭受的所有不幸。她要感谢上帝,让她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她得到了父母无私的爱与关怀。这两个孤儿带给她的远比她带给他们的更多。

这次的经历让她明白,要想让自己快乐,首先要给别人送去快乐。快乐是能够传染的,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如果你也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就请忘却自己,每天做一件能为他人创造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