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24324600000004

第4章 名人时空(3)

不断地挑战自己

◎冬溪

具有“黑色闪电”之称的欧文斯,20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于1913年9月,月13日诞生于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丹维尔的一个黑人佃户家庭。面对十分贫团的家庭,欧文斯在童年的时候,就经常在放学以后去做工。由于长年饥饿不得温饱,他从小体弱多病。童年时代在他的心灵上刻下的最大的印痕就是种族歧视造成的黑人屈辱的社会地位。他9岁的时候,进入一家技术学校读书,学校里一位体育教师用跑步来改善他的健康状况。在这位体育教师的启蒙下,小小的欧文斯从那时起就立志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这位叫赖利的老师告诉他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有决心,有献身精神”。欧文斯在赖利的教育教导下,克服重重团难,终于在中学时连创四项美国中学生纪录。

1935年5月25日,这是世界田径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一天,欧文斯创造了田径运动史上最大的奇迹:一个人在45分钟内4次打破5项世界纪录并平1项世界纪录。自此,他被人们称为“黑色闪电”。优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黑人运动员欧文斯的出色表现,给希特勒的“优秀人种论”当头一棒。8月2日,田径战幕拉开。欧文斯顺利地通过了100米预、复赛,其中有一次成绩为10秒2,只是由于超风速,未被承认为世界纪录。8月3日,100米决赛,起跑20米后欧文斯就甩掉了所有对手,并第一个到达终点,以10秒3的成绩平奥运会纪录。8月5日,欧文斯摘取了200米赛的桂冠。4天后,即8月9日,他与队友拉。梅特卡夫、福·德雷佩、弗·怀科夫合作,在4×100米接力赛中夺得了他的第4枚金牌,成绩是39秒8,创世界纪录。在发奖的时候,身为发奖人的希特勒却离开了看台,拒绝向这位黑人运动员发奖。由于欧文斯在柏林奥运会上的辉煌战绩,人们都称这届奥运会是“杰西·欧文斯奥运会”。回国后的欧文斯也目睹和忍受了这种冷遇,然而欧文斯对这种冷遇不屑一顾,他下决心要为黑人争光。

他郑重宣告:我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榜样正在树立的时代,这赋予我一种对自己同胞的责任感,黑人需要一个榜样……一年以后,欢呼声平息了,欧文斯又像过去一样一贫如洗。为了使家庭摆脱贫团,他离开了大学,结束了业余运动员的生活。二次大战结束后,1951年他又重返田径场,已经38岁的欧文斯代表美国到柏林比赛。以后他作为奥林匹克的亲善者,做了许多工作。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理事长米勒谈到欧文斯说:“他的成就和为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工作,将永留人间。”50年代后,欧文斯从事少年体育教育工作,1976年他出版了《田径》一书。晚年,欧文斯荣任南加州洛杉矾体育运动博物馆馆长。1980年3月30日,欧文斯因肺癌病逝,终年66岁。美国总统卡特专门发表哀悼声明,称赞欧文斯“对青少年运动员所进行的工作,对美国人是一份丰富的遗产”。1984年,美国洛杉矾举行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时,美国人特地推选欧文 斯的孙女手执火炬入场,以表示对这位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读后感言

只要有决心,有献身精神,在团境面前不断地挑战自己,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勇敢地承受不幸

◎易兰

1866年,一个叫孙文的人,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佃户家里,由于家里十分贫穷,直到10岁时孙文才念起了私塾。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后来却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他就是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在孙中山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而无钱医治过早地去世了,母亲只好领着他赴檀香山投靠哥哥。年纪还小的孙中山为了生活当了一名店员,同时还在教会学校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西方文化,5年以后,他因为失学回到国内,接着进入香港雅丽医院西医书院。学医期间,他和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经常议论时政,抨击清政府,在当地颇有声名。毕业后,他先后在澳门、广州从医,他的医术和医德受到人们称赞。出于对清政府的痛恨和对穷苦百姓的关心,他决定弃医“治国”。由于在国内活动很容易出事,他便由上海赴檀香山。

1895侨的支持下,于11月24日在当地创立了叫做“华兴中会”的革命组织。同年10月准备发动广州起义,因泄密而失败,流亡日本。后又从日本到美国,再到英国宣传革命,筹集资金发展会员。1896年10月,他不幸在伦敦被清使馆诱捕,被捕期间,他受尽毒打,但幸而在西方政府的于涉下得以脱险。之后,他在大英博物馆潜心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逐渐形成三民主义思想理论。联合各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耻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与此同时,孙中山筹集经费购买武器,回国起义。10年之间他先后领导革命党人连续举行八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都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1911年,武昌起义终于使得清政府彻底垮台了。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他就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革命成功后却被阴谋家袁世凯篡权,为了弥补这个错误,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组建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檄文,终于将野心勃勃的袁世凯赶下了皇帝的宝座。1922年,孙中山毅然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决心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他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了伟大的转变,促进了中国革命的新发展。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为了宣传革命,实现国家统一,他于11月抱病北上。由于多年从事革命活动,他积劳成疾,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孙中山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作艰苦卓绝的斗争,到了晚年,他被人们称为“国父”。

读后感言

能为自己的信仰奋斗一生,是令人敬佩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的经历,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最终得到的一定是成功。

把不幸变成优势

◎真言

有着传奇经历的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省乌姆塔塔的一个滕布族酋长的家庭里。在曼德拉6岁那年,进了当地一所白人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学习,从教会学校毕业后,曼德拉考人南非惟一招收黑人学生的黑尔堡大学。那时的他,因饱尝种族歧视的痛苦,便立志献身南非人民的解放事业。1941年,这个身材魁伟的黑人酋长的儿子,从他世代居住的山谷来到了南非第一工业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并在那儿加入了维护非洲人利益的组织——非洲人国民大会,不久他就成了非国大的领导成员之一,从此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52年南非当局颁布“人口登记法“,为了抵制这个法令,曼德拉发动“蔑视运动”,号召黑人罢工罢市,成群结队地涌进专供白人使用的公共场所。这是南非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地反对种族主义的群众运动,它的浩大声势使白人当局惊恐万分。于是政府下令禁止曼德拉参加政治活动,但非国大却因曼德拉成功领导“蔑视运动”,而选举他为这个组织的副主席。1958年曼德拉因参加政治运动被关押,从监狱中保释出来后,他利用仅有的四天假期和温妮结婚,婚礼先在女方家中举行,按照当地的传统,另一半的婚礼应在男方家里举行。但因为时间不允许,另一半婚礼没有举行,曼德拉不得不告别妻子回到狱中。为此温妮一直珍藏着那半块结婚蛋糕,她等待着与曼德拉相聚的这一天。1960年,南非警察开枪镇压示威群众,不久又下令取缔了非国大。非国大开始转入秘密活动,为应对形势的变化,曼德拉着手建立了称为“民族之牙”的军事组织,并亲自担任总司令。为了掌握武装斗争的策略,曼德拉在这一时期阅读了克劳塞维茨、毛泽东和格瓦拉等人的著作,为了争取国际社会对非国大的支持,曼德拉还多次秘密出国访问,会见了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1962年8月5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附近被捕,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七年的铁窗生涯。在狱中曼德拉先后读完了伦敦大学法律、经济和商业专业的课程,还自学了一门外语。

曼德拉不仅坚持学习,而且还利用一切机会和囚犯交朋友,给他们讲述反对种族隔离的道理。由于他经常领着难友与当局斗争,南非当局只好把他秘密转移到开普敦的中央监狱。当局表示只要他放弃武装斗争,就恢复他的自由,但是曼德拉坚定地说:“自由决不能讨价还价。”1990年2月1日,开普敦监狱大门打开了,年已七十一岁的曼德拉走出牢门,这天世界各国派来采访他的记者多达二千人,第一张曼德拉出狱的照片被人用百万美元买走。出狱后,曼德拉成为非国大的主席,继续领导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他率领代表团与总统德克勒克为首的白人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促使政府逐步放宽种族隔离,并同意组织南非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选举。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彻底的民族和解主张,赢得了南非各族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宣誓就任南非总统,在南非实行了三百余年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了,曼德拉成为南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读后感言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有时还可能处于十分不幸的境地。而一个信念坚强的人,会把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

主命的意义

◎小冰

1904年9月29日,奥斯特洛夫斯基诞生在前苏联沃伦省一个酿酒工人家里。父亲总是很忙,很少有时间关照孩子,母亲起早贪黑地操劳家务和抚养4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

小时候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十分想上学,可家里无法让他去读书,懂事的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10多岁时就到外面去做工。他每天要承担8至10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夜里还得加班,受侮辱和打骂是家常便饭。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仍挤时间看书,吸取知识的营养。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保卫新政权的斗争,这时他还不到15岁。1920年8月,在一次战斗中,一颗炮弹的气浪把奥斯特洛夫斯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他的脊椎骨受了重伤,他晕了过去。等他清醒过来后,他忍着伤痛又追上了部队,这时部队正和敌人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奥斯特洛夫斯基不顾一切地又和敌人战斗起来。在作战过程中,一颗炮弹的碎片打中了他的头部和肚子,他又一次晕了过去。后来,他被医疗委员会定为一级残废。

1924年,由于病情的恶化,他不得不离开自己所钟爱的工作岗位,躺在病床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悲观失望,他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那就是写作。经过一段辛苦的劳动之后,他终于写成了一部关于科托夫骑兵旅及英雄们征战事迹的中篇小说。不幸的是,这部小说在他的战友们读过后,寄回 给他的旅途中丢失了,于是,多日的辛劳和倾注的深厚感情,顷刻间化为了泡影。手稿的丢失,使年仅23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终于因为劳累过度再次旧病复发,并最终导致全身瘫痪,他发炎的右眼也很快感染了左眼,最后双目都失明了。但他仍没有放弃写作,开始动笔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摸索着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着,等到妻子下班回到家,他已写了好几篇,于是他让妻子把他写的重抄一遍。由于他每天只能躺着、摸着写,有时写得一行重复一行,要辨认出他写的东西就十分团难,因而抄写速度非常慢。为了加快速度,他将硬纸板割成带有一条条漏孔格子的夹子,写的时候将稿纸放进夹子里,就能顺着格子写出整齐、清晰的字句来了。这样写了一段时间后,奥斯特洛夫斯基病得连手也不能握笔写字了,他只好每天等妻子下班回来后,由他口述,妻子笔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完成了。就这样,经过他多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小说出版以后,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并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出版。它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了全世界人们佩服的英雄。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除了发表大量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强烈战斗性的政论、演说,还着手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各部分机能的损坏,这部巨著只完成了第一卷,奥斯特洛夫斯基便与世长辞了,时年32岁。

读后感言

培养一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勇敢地向不幸的命运发出挑战,这将会使自己的生命和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