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24324600000005

第5章 名人时空(4)

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

◎莫语

在莫斯科南部雅斯纳亚。波利来纳的庄园里,住着一户贵族。1828年9月9日夜里,这户贵族家庭增加了一位新成员,他就是后来著名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就在托尔斯泰刚刚一岁多一些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因病去世了。幼年丧母本是人生的一大不幸,但幸运的是,他身边有一位姑姑给予了他慈母般的关怀和抚爱。在父亲的教育下,他幼小的心灵里没有什么贵贱之分。他经常和仆人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并且常常缠着女管家给他讲乡村里的故事。有一次,他跟家里的老车夫普金斯夫坐着车一起到乡村里去拉冬天烧火的于柴,他在路上看见有个农夫正在凿开厚厚的冰块,在冰冷的河水中捞鱼。“大叔,冬天里河水一定很冷吧?”“当然啦!”“可是他们怎么不怕冷呢?”“怕又有什么用?因富贵人家的餐桌上需要这些可口的鱼,他们只有这样于,才有可能生活下去。”不一会儿,小托尔斯泰跟着普金斯夫来到了村里,他看见这里的农民们穿得破烂不堪,便天真地问普金斯夫:“大叔,他们能不能像我一样穿得整齐一些,这样在生人的面前也太失礼了。”“孩子,他们怎么不想穿得好一些呢!可是他们实在是太穷了。你是富人,而他们是穷人,他们没法跟你相比。”“他们为什么要是穷人呢?”“这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这是上帝安排的。”“上帝在哪里?我去跟他说一说,让这里的人也变成富人。”普金斯夫听到这里止不住哈哈大笑地说:“孩子,谁也不知道上帝在哪里。”

回到家里后,托尔斯泰把所看到的一切都说给了大哥听,并且要求大哥和他一起去找上帝,帮助这些穷人。9岁那一年,不幸的事情又一次降临到了小托尔斯泰的头上,父亲因为一场车祸送掉了性命。父母的先后去世使得托尔斯泰兄妹四人只得由奥斯坚·萨坚姑妈监护照管。托尔斯泰的这个奥斯坚·萨坚姑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她常常领着孩子们去救济贫穷的农民。这个活动是托尔斯泰最愿意参加的,每次他总是最积极地参与。三年以后,善良的奥斯坚·萨坚姑妈也不幸去世了,这使托尔斯泰非常伤心。从此以后托尔斯泰兄妹们的监护便交给了彼拉盖妞。伊里尼奇娜姑妈。而彼拉盖妞。伊里尼奇娜姑妈却是一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她跟奥斯坚·萨坚姑妈截然不同,经常在家里举行豪华的舞会,在舞会上那些贵族们频频举杯,整个庄园经常沉醉在一片歌舞升平里。1845年,17岁的托尔斯泰考入了喀山大学,但读了三年大学后,他为了改变农民的贫团状况,决心搞社会变革。于是放弃了攻读完喀山大学的机会,回到了家乡进行土地改良,可是他的改良却以失败而告终。托尔斯泰只好跟随着大哥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军队里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军旅途中他开始写起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童年》,后来这篇小说由《现代人》杂志发表,引起了文坛的轰动。接下来他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都成了旷世之作。他一生都同情弱小,歌颂善与宽容,他的名字成了俄罗斯民族的良心的象征。在他晚年的时候,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宣传平等、博爱和消除贫团上,他写了许多这样的小册子,价格低廉,用货车和小车单轮运往各地挨家挨户散卖,仅4年就售出了1200多万册。

读后感言

一个怀揣理想并为理想付出行动的人,他的人生就会变得积极而充实。

我要像鹰一样翱翔

◎路宽

普希金诞生在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1799年6月6日,谢尔盖耶维奇的贵族世家。他父亲当过近卫军军官,自幼爱好文学,善于写诗,有一间私人藏书室,里面收藏着大量的名著。他的叔父是当时彼得堡的知名诗人,他也想把侄儿培养成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家里经常有许多文学名流来往,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8岁的普希金就开始用法文写诗,并且能背诵许多法国和希腊的古典长诗了,同时他又从保姆那里学到丰富的俄罗斯人民语言。他也非常热爱民间文学和诗歌。1811年,12岁的普希金跟着叔父来到彼得堡的皇村中学。校长是一位具有进步启蒙思想的学者,政治教师还有其他一些教师对普希金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这期间爆发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唤醒了俄罗斯民族,也对普希金童年时代的思想发展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爱国思想的激励下,诗兴大发,激情澎湃。他和同学们一起创办手抄刊物,并写出了优秀的爱国诗篇《皇村回忆》,当他的诗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时,他那渊博的知识和非凡的作诗天才使得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惊讶,他也愈来愈受到整个诗坛的瞩目。

著名诗人卡拉姆在读过他的诗后叮嘱普希金:“你要像一头鹰似的翱翔呀,但不要在中途停止飞行。”普希金没有辜负他的希望,他展开雄鹰的翅膀,勇敢地向文学高峰飞去。中学毕业后的普希金被派到彼得堡外交部任职。当时正赶上政府的白色恐怖专政时代,年轻的普希金血气方刚,热情豪迈,结识了许多十二月党人,并接受了他们的思想,世界观发生质变。他和这些志同道合者们聚集在一起,经常议论朝政,指斥时弊,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他用诗歌反抗欺骗和镇压人民的沙皇,诅咒人吃人的封建农奴制度。他的叙事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取材于古代俄罗斯的童话故事,赞颂了俄罗斯壮士光辉的爱国主义行为。普希金充满反抗精神的作品使沙皇政府感到惶恐不安,普希金被认为是“危险分子”,警察当局派密探监视普希金的行动,最后将他流放到俄罗斯南部的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这种流放生活并没有使普希金屈服,他以饱满和高昂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茨冈》和抒情诗《太阳沉没了》,历史悲剧《波利斯·戈东诺夫》等,抨击俄国黑暗的农奴制度,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不久,沙皇亚历山大驾崩。革命起义失败后,新沙皇明白桀骜不驯的普希金对硬压是不会屈服的,恰好他有意笼络人心,便决定对普希金采取软化政策。1826年,普希金返回莫斯科,受到文学界和大众的热烈欢迎。普希金没有像新沙皇所希望的那样变成一个顺应政府的官廷诗人。他陆续发表了《毒树》、《寄西伯利亚囚徒》、《阿利昂》等诗篇,对政府的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和辛辣的嘲讽,并宣传了革命思想,之后他又写了英雄史诗《波尔塔瓦》、特写集《阿尔兹鲁姆旅行记》、长篇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和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等。由于普希金不断地针贬时弊,抨击沙皇的专制、贵族阶层的利己主义和追逐虚荣的腐朽道德观,使得他与上层社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沙皇也不断寻找各种机会对普希金加以迫害。1837年2月8日,在一场预谋的决斗中,年仅37岁的诗人倒在血泊之中。阴沉的俄罗斯大平原上一颗巨星划过壮丽的痕迹后坠落了,长期受到迫害的诗坛盟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读后感言

坚持自己心中的道路,人生就会迎来辉煌的黎明。即使肉身已灭,他的精神也将永存于世人心中。

坎坷,对我来说是一件幸事

◎树林

谈起“堂·吉柯德大战风车”的故事,人们自然就会想起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然而作家经历的坎坷也许就鲜为人知了。1547年,塞万提斯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塞万提斯小的时候就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孩子,每次爸爸给他借书回来他都会很快地把它看完了,然后又缠着爸爸再去给他借,这样塞万提斯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在他19岁的时候,全家人在马德里定居。这时塞万提斯已经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了,西班牙大主教因为赏识他的诗,让他当了自己的一名侍从。塞万提斯陪着大主教游历了意大利的许多文化名城,这些地方给塞万提斯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因此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后来,其他侍从看见塞万提斯这么得大主教喜欢,便开始对这位有诗才的年轻人进行攻击。他一气之下便在意大利加入了一支西班牙的军队,于是塞万提斯从侍从变成了一名军人。1571年10月7日,当了军人的塞万提斯参加了著名的勒邦德海战,西班牙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组成的联合舰队,与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展开了激战,双方投入了几百艘战船和几万名士兵,在勒邦德海域上展开了大战。

一天,交战的炮火又打响了,正在发着高烧的塞万提斯又跑了出来,他一看敌人的舰队已经对着自己的兄弟们开火了,他便跑到了舰长那里,主动要求去参加战斗。看着烧得满脸通红的塞万提斯,舰长命令道:“塞万提斯,你现在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战斗。”“我不当怕死鬼躲在船舱里,我一定要战斗。”看着态度坚决的塞万提斯,舰长只好给了他12个枪手,让他随时准备着向靠近他们的敌舰冲去。塞万提斯和12名勇士睁大眼睛准备着,敌舰终于靠近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塞万提斯和12名勇士一个箭步飞了上去。在和敌人面对面的斗争中,勇敢的塞万提斯胸部和左手都受了伤,可是他仍然不顾伤痛继续参加战斗,联合舰队终于打败了奥斯曼帝国的舰队。等到战争胜利以后,塞万提斯胸前留下了伤痕,他的左手残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