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24324600000006

第6章 名人时空(5)

1547年,28岁的塞万提斯请假回去探亲,在从意大利返回西班牙的途中乘船经过法国的马赛海岸时,突然遭到了海盗们的袭击,跟他一块同行的弟弟和他一起被俘虏了。因为当时塞万提斯怀里揣着两封给联军统帅和西西里总督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于是海盗就认为他们是贵族,强迫他给家人写信,要一大笔“赎金”。在海盗的手里塞万提斯受尽了折磨,他们为了防止“有钱”的塞万提斯跑掉,给他带上了脚镣和手铐。过了5年,塞万提斯的家人把赎金凑齐了以后,才把33岁的塞万提斯从海盗的手里救了出来。塞万提斯回到马德里以后,不可能再实现做军官的梦想了,于是他放弃了这一选择,决定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这个时候左手伤残的塞万提斯连工作也没法找到了,只好又捡起扔掉多年的笔写起田园小说来。就这样,他的第一部田园小说《佃拉苔亚》出版了。

然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塞万提斯40岁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那就是在军队里当征粮员。可没想到又被人告进了监狱里,1603年塞万提斯出狱后,他打算写一个满怀理想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格格不入和荒唐可笑。经过2年的创作,《堂·吉柯德》终于正式出版了,这部作品在整个西班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塞万提斯的大名也随着《堂·吉柯德》传遍了世界各地。

读后感言

坎坷之路,是人生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它会使一个人快速地成熟起来,而致力于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功的道理很简单

◎罗响

巴黎拉丁区巴莱特三号,住着一户普通的人家,男主人是一位普通警察,而女主人则是一名普通妇女,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1840年11月12日生下的这个取名罗丹的小男孩,日后会成为一名雕塑大师。小时候的罗丹就非常喜欢在地上、墙上画画。父亲并没有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画家或雕塑家,家里也似乎缺少一切培养艺术家的条件,甚至连画图的纸和笔都没有。罗丹5岁那年,他到一所耶稣会的学校上学。可是他对那里的课程丝毫不感兴趣。因此,罗丹的功课一直很差,盛怒的父亲经常教训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后来父亲给他换到伯父办的一所学校,可小罗丹对画画太着迷了。有一次,罗丹上课时依然画画,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用戒尺狠狠地打他的手,使他有一个星期不能握笔。4年后,罗丹离开了伯父的学校,回到家里,这时罗丹已经14岁了。有一天,因画画父子俩开始了一场真正的冲突,罗丹对父亲说:“就是要画画,这对我是至关重要的。”父亲听完大怒,他绝不允许儿子做出这种愚蠢的选择。要知道,巴黎当时有几千个画家,他们大都穷团潦倒,父亲希望儿子能找一个正当的职业,能够安身立命。他不能让儿子走一条可能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道路。可是,罗丹坚持说:“我必须学画画。”最后父亲还是妥协了。他同意罗丹去报考波提特设计学校,因为这是一所免费的寄宿制学校,专门造就美术实用人才。与其说这儿训练艺术家,不如说是训练制图员。

父亲想:罗丹至少可以学习一门手艺,毕业后做一名雕刻师或木匠。波提特设计学校的勒考克老师不仅是罗丹的启蒙老师,而且成了他终生的支持者和莫逆之交。在那里罗丹从此迷恋上了粘土和石块,与雕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时期,上课、画画、塑模,几乎就是罗丹生活的全部。经过了刻苦勤奋的三年,罗丹觉得他已经有资格报考巴黎著名的美术专科学校了,谁知他连考三次,都失败了。有一个监考老师在罗丹的名字旁写了一句:“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后来,他拜巴史为师,在剧院作装饰雕刻,为卢浮官的长廊作装饰浮雕。此间,他和一个叫贝莉的年轻漂亮的缝纫女工相爱了,从此她忠实地为罗丹做着他需要的一切。正如罗丹的父亲与老师勒考克甚至他本人所预料的那样,罗丹选择雕塑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后,的确是不停地和偏见、政府、美术馆作斗争。他的每一件大型作品像《青铜时代》、《塌鼻子的人》、《思想者》、《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纪念碑》等的展览都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讥讽、嘲笑、猜测、抨击如潮水一样袭来,令罗丹苦恼不堪。他的《青铜时代》因为太像真人而被人怀疑是用人体浇铸而成的,流言不腔而走,后经报界渲染被广泛传播开来,直到罗丹在几位权威评审委员们面前当众雕塑《行走的人》,流言才被粉碎,罗丹才告别默默无闻,走上成功之道。真正的艺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后来罗丹的一大批作品像《青铜时代》、《思想者》等,成为了雕塑艺术领域里独放异彩的珍宝。

读后感言

是的,成功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不懈的努力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被埋没,终有一天,他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成功不是出于偶然,是金子终要发光。

只有努力才有所作为

◎今天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爱因斯坦小时候是那种很“笨”的孩子,3岁时还不会说话,父母都为此着急,带他去医院检查。可是医生也表示没有办法。就在他父母终日忧心忡忡的时候,他却突然开口说话了。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因不会回答老师的提问而受罚,惹得父母时常忧虑他的智商不及平常人,老师也对他摇头表示绝望,叫他“笨蛋”。在爱因斯坦10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送进了古典中学。但此时的爱因斯坦对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感到是种负担,死记硬背的古典教育与他的喜好和性格不一致。虽然爱因斯坦专心听讲,安分守己,应付课本却并不出色。教师们容忍着爱因斯坦慢条斯理的谈吐,而对他回答问题的准确而深刻却总是忽略。

那时爱因斯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慢慢地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哲学,而且进步特别快。有一次,他花了整整三周的时间,终于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证明了出来。他把结果拿给叔叔看,把他叔叔吓了一跳,爱因斯坦的好学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虽然爱因斯坦在学校被老师们看成是一个很笨的学生,但他却善于自学,这对他后来的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也曾给他带来过不少的难堪。在学校他的功课除了数学和物理外,其他功课都非常不理想,尤其让学校不能接受的是,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按常规运行的学生。课堂上老师在讲着初等数学,爱因斯坦却常常拿自学时碰到的高等数学里的问题去请教老师,结果把老师搞得洋相百出。学校领导早就看不惯爱因斯坦的怀疑主义和自由思想了。于是,他被勒令退学,理由是:有他在就有损于学生们对学校的敬畏感。1894年,15岁的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前往意大利与家人团聚。

1895年,他报考苏黎世工业大学落榜。次年10月,爱因斯坦终于考上苏黎世工业大学。大学期间,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物理实验上,但他不听韦伯教授的物理课,因为他认为自己从中学不到什么新东西;而在佩尔内的实验室里,他不理睬实验须知,按自己的办法完成实验。有一次,他称呼韦伯“韦伯先生”,而没称呼“教授先生”,于是他被认为犯下了严重的失礼错误。虽然爱因斯坦在大学期间的成绩不错,又有优秀研究者的名声,但由于他严重的不拘小节和自由散漫的作风,没有被留校任教。没有工作的爱因斯坦,不得不四处寻找工作的机会。一连两年,为了寻求固定的工作,他走遍了全城。后来,他的同学格罗斯通过父亲的关系,向泊尔尼瑞士联邦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在等待应聘的日子里,他广泛阅读了斯宾诺莎、马赫、休谟等的著作,这些著作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在泊尔尼专利局的9年中,爱因斯坦接触了许多新的科学知识,这激励着他对物理学不断地进行探索。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3个方面向传统物理学观念冲击,取得了3个巨大的成就——他论证了光的量子性质,得出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证明了热分子运动,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有谁会想到,小时候被人认为奇笨无比,在校期间被老师一致不看好的爱因斯坦,竟然会发表震惊于世的“相对论”学说,并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当代杰出的聪明伟人,古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呢?

读后感言

如果你有一颗不断吸取知识的大脑,梦想终会有一天降临在你的面前。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笨人,只有不懂得努力的人。

苦难成就了他

◎流沙

1822年的冬天,庄严肃穆的音乐大厅里正在演出歌剧《费德里奥》,许多名门贵族观看了这场演出。但在歌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发现乐队、歌手无法协调,而指挥却一无所知,仍在台上竭力地指挥着。观众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在台下窃窃私语。指挥发现了,他让乐队、歌手重来,但情况更糟。有人在喊:“让指挥下台。”指挥已听不到观众在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他读懂了所有。他从台上走下来,流泪了。在世界音乐史上,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在这一天完全失聪了。所有人都预感到他不会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了。但是两年后,也就是1824年,贝多芬的《 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上演。这首曲子是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写就的,然而就在厄运不断的打击下,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苦难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难给予他几分,他的音乐才华就增长几分;苦难逼近他的灵魂几分,他的灵魂光彩就会绽放几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是苦难成就了他。没有苦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贝多芬长得很丑,他的脸上还经常生一种疮,一直无法治愈,爱情也迟迟不肯垂青他,他的惟一依靠就是音乐,音乐成了他的生命。在维也纳演奏《 第九交响曲》时,他听不到乐队的任何声响,演奏结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但是他听不到。当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间时,他还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乐人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多年后,小提琴家米尔斯坦和指挥家卡拉扬同台献艺,他们都有闭眼献艺的习惯。小提琴家仰慕卡拉扬已久,演奏到中途,小提琴家睁开了双眼,想看看卡拉扬的风采,但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琴声追不上卡拉扬的指挥了。事后,卡拉扬开玩笑说:“睁眼是危险的。因为对于音乐而言,我们只需要自己的灵魂。”

读后感言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身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使他们更有勇气去征服自我,实现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