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难搞的孩子
2432900000013

第13章 4岁宝宝 (3)

(2)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些食物的口感或者颜色,家长可在孩子喜欢的菜里,少量添加一些,让孩子逐渐适应。比如,孩子不喜欢黑木耳,家长可在孩子喜欢的娃娃菜里,少量添加一点黑木耳,并鼓励孩子少量吃一点,这样孩子就会慢慢适应。

(3)孩子总是挑食,家长可用分餐制,每人一个餐盘,必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分餐制可以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对于纠正挑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后,家长一定要鼓励他的行为,并给予适当奖励。

(4)对于从小饮食精细的孩子,可以逐渐从细碎到正常。如,孩子习惯只吃碎菜末时,家长可先让孩子适应菜丁,再逐渐做大点的菜丁,再到正常的菜段。这样会让孩子容易接受一些。

(5)给每个食物(尤其是孩子不愿意吃的食物)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可以增加乐趣,孩子也会因为好玩而更加乐于接受这种食物。

(6)科学分析每一种食物能给我们人体提供怎样的营养。4岁孩子几乎都对科学感兴趣,用科学知识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观念。

【误区警示】

孩子爱挑食,父母尽量不要这样做:

☆逼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抗拒感。

☆不爱吃就不让孩子吃。这会让孩子认为偏食没有什么不对,也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多动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个性活泼或探索欲强,或自控能力差而引发的一种行为。

孩子静不下来,是孩子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发展的一种行为表现,是孩子成长和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静不下来的行为在4岁孩子身上比较多见。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在家里时喜欢乱动危险物品,到处摸,到处动,很少能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待一会儿。在外面时喜欢攀高,或跑到马路上去玩。

幼儿园中静不下来的孩子,在上课时总爱搞小动作,或不专心听课。

孩子静不下来,意味着孩子精力旺盛,但晚上时却因白天活动量大,而睡不安稳,这类孩子多让父母大伤脑筋。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或好奇时,更易发生。如,孩子喜欢小自行车,当爸爸买了小自行车后,总是骑个不停,甚至到饭点吃饭时,孩子都不想停下来。

如果孩子的玩伴多时,孩子也总是停不下来,会跟着玩伴到处跑。

【错误成因】

孩子静不下来,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所致:

(1)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如父母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孩子就可能静不下来,以此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2)精力充沛。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静不下来,是由于精力充沛,而静不下来正是精力充沛的外在表现。

(3)孩子如果体内缺锌,也会非常好动,一会儿也静不下来。这类孩子除了睡觉,一整天都在跑来跑去。

【解决方案】

孩子静不下来,父母可积极加以引导:

(1)孩子静不下来,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能让孩子思考的游戏。如,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学青蛙跳,然后让孩子想想,青蛙为何会跳,如有条件可带孩子去观察青蛙。因为这样做既能让孩子安静,又能引导孩子思考。

(2)让孩子帮自己做一些可坐着做的家务活,如,择韭菜,这有利于孩子安静下来。

(3)做手工、画画等游戏,也能够让孩子安静下来。在睡觉前,让孩子安静地画一会画,或者和孩子一起做一做手工,容易让孩子睡得安稳。

【误区警示】

孩子静不下来,千万不要采取以下的做法:

☆强拉孩子坐下来。强迫孩子立刻中止自己的探索行为,或者兴致勃勃的游戏,会令孩子感到反感。

☆斥责孩子。因为孩子静不下来搞乱了房间,一些家长就会斥责孩子,但是孩子其实是很委屈的,自己的探索行为为什么会遭到批评呢?这样会令孩子变得自卑,甚至不敢探索。

粗心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个性原因或情绪紧张而引发的粗心大意、马虎等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紧张的孩子出现粗心的频率高。而在4岁孩子身上,粗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孩子在洗手后,总是忘记关好水龙头;或总是忘记在睡觉前关灯或关掉电视。

通常,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较细心一些。反之,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变得马马虎虎。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情绪紧张时,更易发生。在干扰多的情况下,也比较多发。比如孩子在做垒积木的游戏,父母却催他吃饭,孩子因为注意力的分散,自然就变得粗心大意了。

孩子在做事不认真时,也易马虎,如,妈妈让孩子画画,孩子却想看电视,为了应付孩子会简单画一下,结果肯定会出错误。

【错误成因】

孩子粗心,多由于以下原因:

(1)个性因素。有些孩子对感觉刺激的敏感性较差,而注意力又很容易被身边的事情干扰,所以就比较粗心。

(2)兴趣的因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细致,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马马虎虎。

(3)心理因素。心理不稳定,平常容易激动和紧张的孩子爱粗心。

(4)责任心差。因为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做事自然就粗心了。

【解决方案】

孩子粗心,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孩子:

(1)孩子粗心。父母可以带孩子玩“找相同点”和“找不同点”的游戏,让孩子仔细去观察细节上的变化。因为这种游戏可培养知觉辨别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细心做事的能力。

(2)教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因为责任感强的孩子一般做事认真,不会粗心。

(3)父母可以让孩子经常画画、涂色、做手工等,这些“细活儿”能使孩子变得细心,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误区警示】

孩子粗心,父母切忌这样对待孩子:

☆责骂孩子粗心。因为被骂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并且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粗心。

☆当众说孩子粗心。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吝啬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不懂得分享或自我意识较强而引发的一种行为。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孩子4岁时非常友好,非常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和轮流玩玩具。但如果父母教养方式有问题,很可能导致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或美食。

【典型表现】

不管对父母还是同伴都非常小气。如自己的玩具不给别人玩,自己的食物不给别人吃。

有些孩子只对同伴小气,对父母等亲近的家人会慷慨一些。

【多发情形】

在玩具较少或食物匮乏时,这种行为更加多发。如某个玩具只有一个,孩子就会拒绝给同伴玩。

有些孩子好胜心强,某个玩具自己平时也不怎么喜欢,但一看到别的同伴想要,他就觉得这个玩具好,并拒绝同伴的请求。

在孩子非常喜欢某个玩具或物品时,孩子一般都会变得小气。

【错误成因】

4岁孩子小气,多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自我意识强烈。进入4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有了“我”和“你”的概念。他非常在意“什么是你的”和“什么是我的”,并以此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2)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如有的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把好吃的分给军军吃!”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变得小气。

(3)与以往的不快经历有关。如以前自己的玩具被抢过,让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所以拒绝分享。

【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小气,家长可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1)从小不要给孩子特权。如不要只给孩子准备食物,而不顾家中的其他人。如妈妈先给爸爸一个苹果,再给自己拿一个,最后再给宝宝拿。还要多鼓励宝宝把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和家人分享,宝宝做到后,家人要对孩子表示感谢并表扬他。这样,孩子就会有分享意识。

(2)鼓励孩子交换玩具。和同伴游戏时,可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玩具与同伴交换玩,这样孩子就能玩到更多的玩具,可以令孩子直观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进而变得慷慨起来。

(3)培养孩子轮流玩的概念。如在公共场合玩大型玩具时,如滑梯、秋千等,可让孩子学会排队玩,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轮到孩子玩时,孩子霸占着玩具不放手,家长可用唱支歌的方式给孩子限定时间,如唱完字母歌就该轮到别的小朋友玩了。这样不但能限制孩子玩的时间,还能增加游戏的乐趣。

(4)培养孩子“借”的概念。平时家长可常向宝宝“借”某一个专属于宝宝的东西,比如宝宝的书,然后再还给孩子。长期如此,家中有小客人时,孩子就会愿意“借”给小客人玩具玩,而不会担心小朋友玩后不给自己。

【误区警示】

如果你的孩子小气,你要注意以下的错误做法:

☆斥责孩子“太小气”。给孩子负面评价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因孩子小气而惩罚他。从另一方面说,孩子坚持自己的物权没有什么不对,所以家长不要因此而过于责罚孩子。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告诉孩子如果变得慷慨大方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获得更多的乐趣。

人来疯

【释义】

在家里来客人时,孩子因表现欲望强或想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引发的一系列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由某种心理需要引起的,目的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引起别人注意或满足情感或物质需要。在4岁孩子身上,这种行为非常多见。

【典型表现】

家里来客人时,孩子变得特别活跃,如在床上与地上之间上蹿下跳,并大喊大叫;有的孩子一会要出去玩,一会又要看电视,甚至为此撒泼打滚;有的孩子会乘机提无理要求,如去买零食吃。这往往让父母非常恼火,又当着客人的面不便发作。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平时家中很少有客人来,或缺少玩伴、生活单调的孩子身上更加多发。如,家里偶尔来客人时,平时挺听话的孩子就会特别淘气,有时把玩具丢得满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显得很“野”,弄得大人很尴尬。

【错误成因】

孩子人来疯,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1)平时管教孩子的方式太严,抑制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家中有客人时,父母往往不好意思管束他,于是孩子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疯闹了起来。

(2)有的孩子“人来疯”,是由于表现欲过强,想引起客人注意。于是在家中有客人时,为了引起客人的注意,他就会跑来跑去,甚至唱歌跳舞,希望客人能够夸奖自己。

(3)有的孩子“人来疯”,是想父母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如,孩子会发现在家里有客人时,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往往更容易满足。如家长不好意思拒绝自己的要求,即使父母拒绝,客人也会主动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发现会使孩子专门趁着家里有客人时,当着客人的面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想吃一大罐巧克力,等等。

【解决方案】

孩子人来疯,父母可这样引导孩子:

(1)让孩子给客人唱自己喜欢的歌或跳支舞,这样就可满足孩子表现自我的要求。

(2)给客人拿水果或洗水果,因为这样就转移了孩子疯闹的注意力。

(3)在客人到来时,把孩子介绍给客人,让孩子向客人问好,因为这样就避免孩子有受冷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