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难搞的孩子
2432900000014

第14章 4岁宝宝 (4)

(4)平时,可多带孩子出去玩,或到同事家做客,因为这样就能减少孩子看见生人时的兴奋感。

(5)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也不要放纵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为了让孩子乖乖地玩不吵闹,就同意孩子无限制地玩电脑游戏,或者无限制地吃糖,等等。即使孩子当着客人的面要这要那,家长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放纵孩子。可以将孩子带到其他房间告诉孩子自己拒绝的理由,或者帮孩子找点更有趣的事情做。

【误区警示】

孩子人来疯,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大声斥责。因为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表现欲,还会挫伤他的自尊心,甚至使他变得胆小怯懦。

☆把孩子轰出家门,让他去外面玩。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礼貌习惯的培养。

挖鼻孔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有不良情绪或习惯或鼻孔不舒服而引发的一种不良行为。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4岁孩子挖鼻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爱挖鼻孔是其情绪焦虑或紧张的表现。但挖鼻孔容易把鼻子抠出血,把病菌带到鼻腔里,引发疾病,因而,父母要及时帮孩子纠正不良习惯。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孩子看着电视,就不自觉地把手指伸进鼻孔里;有的孩子甚至聊天、走路、玩耍时也挖鼻孔。只要父母提醒他,他会暂时中止这种行为。但不定什么时候,孩子又会重复这种行为。有时孩子不是要挖出鼻孔中的脏东西,而是在于寻求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的宣泄方式。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无聊时比较多发,如没有别的小朋友与他一起玩,或者与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就会把手指伸进鼻孔里,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当然孩子在身体不适,如鼻腔干燥、鼻腔发痒时,也爱挖鼻孔。

【错误成因】

孩子为何爱挖鼻孔呢?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孩子的玩伴又少,总感觉无聊。

(2)身体不适。如,感冒或上火所引起的鼻子干燥、发痒。 (1)

(3)心理紧张的表现。比如,闯了祸、说了谎话、办了错事,怕别人看出来,以这种动作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解决方案】

孩子爱挖鼻孔是一种不良习惯,父母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加以纠正: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感到鼻孔痒,可用卫生纸来处理,而不要用手指去抠。

(2)尽量多陪伴孩子,即使不能陪伴也给孩子提供多一点的玩具,不要让孩子感到无聊。玩伴能够缓解孩子的无聊感,但是有时合适的玩伴是很难找到的,那就给孩子多一点玩具,让孩子不感到无聊。

(3)及时发现孩子的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帮助孩子合理疏导。如请孩子讲讲自己感到紧张的事情,并帮助孩子分析和战胜它。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尽可能平静处之,即使孩子闯了很大的祸,也不要表现得好像天塌下来一样,那样会吓坏孩子,并令孩子产生罪恶感。以后再发生事情,就不敢与父母说,进而用自己的方式,比如挖鼻孔,疏解不良情绪。

【误区警示】

孩子爱挖鼻孔,父母不要这样做:

☆打孩子的手。这样做很难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反倒会令孩子感到自卑。

☆批评孩子“讨厌”“恶心”。会加重孩子的罪恶感,反而会更加强化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更频繁地挖鼻孔。

经常被欺负

【释义】

孩子因性格懦弱或不知如何与小朋友交往而经常被欺负。如,有的孩子与小朋友玩耍时,老被打哭。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退缩行为。退缩的目的不在于逃避,而在于自我保护。这种行为在4岁孩子身上非常多见。

【典型表现】

在与同伴玩耍时,经常被打或者被抢。

在被打或被抢之后,只会无助地哭泣,而不敢据理力争,反打回去或者反抢回来。

有时,感到对方想要抢自己的物品时,会拿着物品害怕地跑开,在跑的过程中会着急哭泣。

【多发情形】

性格胆小、懦弱的孩子往往被欺负。

身体瘦小的孩子,往往被高大的孩子欺负。

年纪小的孩子,常被年纪大点的孩子欺负。

女孩常被男孩欺负。

【错误成因】

孩子受欺负,通常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1)有些孩子长期被过度保护,一旦被打或者被抢,往往被动寻求帮助,而不知主动解决问题。

(2)性格原因。有些孩子天生胆小,不敢打人,即使被抢被打,也不敢动手回抢回打,于是常常受到欺负。

(3)动作慢。相对来说,动作慢、力气小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被抢,即使在打架时,也往往因为动作慢而打不过对方,这样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

(4)懂礼貌的孩子往往比粗鲁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负。比如家长经常教孩子不要打人,有话好好说,不要抢,孩子就会在与同伴玩时温文尔雅,但一旦同伴中有粗鲁、不懂礼貌的孩子,就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解决方案】

孩子受欺负,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

(1)平时,父母可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游戏,如,大孩子与小孩子游戏,在游戏中,父母要教孩子在争执中如何好好保护自己。如在被打时抱着头,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避免在争执中受伤。

(2)如孩子在幼儿园中受了欺负时,妈妈告诉孩子说:“以后小朋友再打你,要大喊‘某某打我了!’”因为这样就可让老师听见,从而避免孩子进一步挨打。

(3)孩子受到欺负后,可以当着“肇事者”的面,批评对方做得不对,再联合其他孩子一起孤立“肇事者”,这样一方面可以抚慰被欺负的孩子,还会对“肇事者”产生威慑。

(4)对孩子的玩伴要适当干预,不和那些粗鲁、不懂礼貌的孩子一起玩。让孩子主动远离这些孩子。

【误区警示】

孩子受欺负,父母如果有以下的做法就需要注意了:

☆对孩子说:“他再打你,你也狠狠地打他。”因为这样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打人是被允许的行为。

☆责骂孩子是受气包。因为这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或失去自信。

见什么要什么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对某些零食或玩具特别感兴趣,或因自控能力差而引发的行为。在4岁孩子身上,这种行为非常多发。

【典型表现】

父母带孩子去超市时,孩子见到好吃的要买,见到玩具也想买,永不满足。一旦被拒绝,孩子就哭闹生气。

【多发情形】

孩子见到玩具店或者小超市时,更加多发。如果在家或者幼儿园附近有玩具店或者小超市,孩子每天经过这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下来。

【错误成因】

孩子乱买东西,多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1)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如孩子一哭闹,就带孩子去买东西吃,尤其是经常去家门口的小超市买。长期如此,孩子就会主动要求去买。

(2)自控力差。4岁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而且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就易见什么要什么。尤其是商家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故意等在幼儿园门口或者游乐园门口,孩子更容易被其吸引,而想让家长买。

【解决方案】

孩子喜欢乱买东西,父母可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教育:

(1)4岁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所以不能乱花钱。太贵的不能买,已经有了类似的不买,制定好规则。还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的财务计划,比如正在攒钱买房或者攒钱旅游,可以告诉孩子现在我们得省钱,这样就可以有大房子,可以去好玩的地方玩。以此帮助孩子谨慎花钱。

(2)给孩子买食物或者玩具,尽可能选择离家稍远的大超市,平时尽量少带孩子去家门口的小超市买东西。这样形成习惯,孩子就不会经常想到家门口的小超市去,也就可以避免孩子见什么买什么。

(3)带孩子购物时,事先和孩子约定,一次只能买一件物品,让孩子自己选择买什么,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无限制地要这要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购物清单,只买清单上有的物品,不能临时变卦,乱花钱。父母监督孩子,孩子也可以监督父母。这样可以让孩子主动约束自己。

(4)遇到小贩在孩子面前兜售玩具时,家长可将孩子带离,并告诉孩子小贩的玩具质量差,只有质量好的玩具玩起来才更顺手。并和孩子约定不在小贩那里买东西,让孩子当个小小监督员。孩子一般都乐于做监督工作,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而不再要小贩的东西。

【误区警示】

孩子喜欢乱买东西,父母要注意以下不当的做法:

☆孩子要什么给买什么,要钱就给钱。因为这样做会导致孩子控制力差。

☆哄孩子下次再买。这样易让孩子觉得大人说话不算数,从而对父母失去信任。

乱丢玩具

【释义】

孩子玩完玩具后,因懒或没有秩序感而引发的一种行为。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4岁前是幼儿秩序感建立的重要敏感期,这个阶段需要在生活作息流程和日常习惯方面了解其秩序性,但如果父母不注意孩子秩序感的建立与培养,孩子就有可能没有建立好的秩序感,从而出现乱扔玩具的现象。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家中,如孩子在家玩耍时,将玩具丢来丢去,扔得到处都是,不想玩时也不收拾,任由它们躺在地上、床上和角落里。这样就会让家中的地板或床上一片狼藉与混乱,甚至连走路都会被玩具绊倒。当父母提醒他时,他高兴时就收拾一下,不高兴时就懒得收拾,最后常常是让父母帮他收拾。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家中来小玩伴时更加多发,如孩子会将很多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玩着玩着,小朋友要出去玩,可能孩子就会跟着小朋友出去玩,而不管家里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有些孩子不仅玩具到处扔,他做过的纸飞机什么的,也会扔得地板上到处都是。

【错误成因】

孩子爱丢玩具,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有关:

(1)对孩子过于溺爱,什么事都帮孩子做。时间长了,孩子必然养成懒散或依赖父母的习惯。

(2)父母本身爱乱扔东西,家里衣服扔得到处是,这易让孩子负面模仿,养成无序的生活习惯。

(3)注意力转换太快。4岁孩子注意力转换非常快,往往玩着这个又想玩那个,在这个频繁、快速的转换中,孩子就可能会来不及收好玩具。

(4)缺乏耐心。孩子往往没有耐心收好玩具,就急急忙忙开始新的游戏了。4岁孩子的耐心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这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

【解决方案】

孩子爱丢玩具,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孩子养成及时整理玩具的习惯:

(1)和孩子一起去买一个漂亮的玩具收纳盒,并由孩子保管。或给孩子一个头衔,如玩具管理局局长。这样做就能调动孩子整理玩具的积极性。

(2)每天和孩子比赛,看谁能在短时间内将玩具归位。如果孩子做得好,可奖励孩子一个玩具,如小变形金刚。这样就能激励孩子收拾玩具。

(3)如孩子只爱玩玩具,不爱收拾,怎么说他也不听,就要给他立规矩了,如,在晚上吃饭时,必须收拾好房间的玩具,否则,妈妈以为这些玩具都不要了,就会清理到垃圾桶里。这样做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进而主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