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能: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
24350900000015

第15章 还想什么,立即行动(1)

如果你希望做成一件事,你会怎样着手进行呢?首先,问你自己:“我是否应该要做这件事呢?”考虑之后,如果这件事是正当的,在你的心里切勿再存怀疑。明确地去做吧!

鼓起勇气去做你一直想做的事,一次有勇气的行为,可以消除所有的恐惧。不要告诉自己非做好不可,记住:去做,比做好更重要!

福特这位号称美国“汽车大王”的企业巨子,他说得更简单:“不管你有没有信心,去做就准没错!”

打开另一道门

有些人所以不能成就大事,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行动的力量发挥出来。

根据生命的定律,命运的门关闭了,信仰会为你开另一道门。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一道敞开的门;而在幸运之门前向你招手的,就是“行动”。只有不停地从事有意义的行动,我们才能从挫折、不幸的境遇中解放出来。

成功与失败的分别在于:前者动手,后者动口,却又抱怨别人不肯动手。

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该做,然而真正力行去做的人却不多。乐观而没有积极的行动来配合,就只是一种自我陶醉。

查理在孩童时就一直想学钢琴,但他没有钢琴,也没有上过课、练过琴。对此他深感遗憾,他表示决定长大后一定要找时间去学钢琴,但他似乎没有时间。这件事让他很沮丧,当他看到别人弹钢琴时,他认为“总有一天”也可以享受弹钢琴的乐趣;但这一天总是那么遥遥无期。

光是知道哪些事该做仍是不够的,你还得拿出行动才是。赫胥黎说:“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用心定下的目标,如果不付诸行动,便会变成画饼。

希望大家不仅认识这些教诲,更要去实践它,因为知道是一回事,去做又是另一回事。《圣经》说:“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听道,自己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完后,随即就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看着一块雕坏了的石头说:“这块石头有一个天使,我必须把她释放出来。”

成功的画家盯着画布说:“里面有一幅美丽的风景,等着我把它画出来。”

作家盯着稿纸说:“这儿有一本旷世名著,等着我把它写出来。”

企业家说:“我有很好的创业理念和理想,我一定会做到,它等着我将它达成。”

你呢?我们往往都只看见理想或是梦想,却从不采取行动。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

现在我们已经准确定义了自己的目标,那么踏上征途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现在就是——如果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也是精神意义上的。

我们要毫不迟疑地踏上征途,如果犹豫的话,也许事情就会搁置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永远,然后结局就像那些老人们的一样:当问如果时光可以再来,他们会……这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都是他们当年没能抓住的机会。

别再犹豫了,如果想做的事情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既不会伤害别人,自己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何必顾虑那么多呢?

请别让自己变成那样,现在就放胆去做!

为什么不敢轻易尝试?谁人没有童心?谁人没有雅量?在你看来太过突兀的事,别人可能也很想做,只是没勇气尝试而已,现在你狠狠地做了,他们还可能为你鼓掌喝彩呢!再说,既然未对他造成任何不便,对方怎么会容不下。

也许身边的人不喜欢你依自己的想法去做,而让你想试却不敢动手。那又怎么样呢?你是该为别人着想,可是不也该为自个儿多考虑一些吗?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实现梦想的企图心也很强;可就是一直都在原地踏步。他们总是不停地规划:下个月要去哪里,明年要做什么,但就是停留在计划阶段而已,一年、两年过去了,也不晓得要到何时才会实现。

如果愿意的话,每一天都可以是崭新的开始,你的机会就是现在。

积极地行动

如果你习惯性地1月1号下决心的话,不管决心是什么你都实现不了,虽然你都会着手去做,但一般只能坚持到3号或4号,这时大脑开始毫无例外地回忆起失败的经历。比如你下决心每天早起40分钟出去跑步,你也许会坚持二三个星期,但从未成功的记忆判了你的死刑,原因只是“一直都是这样”。

如果你希望与众不同,那么从现在开始吧,如果不是马上采取行动,至少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为将要发生的变化打好基础。

如果没有勇气离开海岸,你永远不会发现新大陆。

把为什么必须现在就开始的原因写下来,把对你有利的所有的东西都列出来,这会加强你解决问题的信心。

随着不断取得小小的成绩,你的自我评价在增加,行动将变得更有意思,整个过程也更激动人心,你会变得更有热情、更自信、更快乐。

你将发现人们注意到了你的这种新信心,这种内在财富来自于你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清楚你的目标会实现的,所以今天就开始吧。

社会上,有能力的人非常多,这些人成功的真正原因中,有一不可缺少的要素,就是“行动的能力”。不管你是经营事业、推销产品、研究科学或是在公司任职,各行各业中,成功的必要条件都是“行动”,也就是做一个能够自动自发的人。

光是有好的构想是不够的,如果只有一个构想,但是能够积极实行,总比有很多构想而不去实行来得好。

人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会成功的人属于积极的,我们把他称为“积极派”,而普通平凡鲜能成功的人是消极的,我们把他称为“消极派”。积极派的人是实行家,他们发起行动来成就事情,把自己的构想计划付诸实行。而消极派则是不实行派,他们往往找各种借口,一直拖延到来不及为止,一点也不积极地采取行动。这两种类型的人的差异可在许多小事情上看得出来。

积极的人如果计划休假,就能很快付诸实行,但消极的人如果也有这种计划,他们往往会拖到第二年。

其实这两种人不只在小事上有差异,在大事上也全然不同。积极的人如果想要独立做生意,很快就会实现,而消极的人虽然是这么想,但在实行之前,往往会因“不要做这个比较好……”等等借口,而不愿开始行动。

积极派和消极派的差异,可以在所有行动上表现出来,积极的人,想做什么可以马上实践,结果往往获得许多副产品,如:信赖、安定的心情、自信,以及收入的增加等。

消极的人却没有什么行动,他们常只会空想,眼睁睁地让时光溜走。他们在开始行动之前,就会说什么:“要等到所有事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顺利进行时……”也就是要等待时机,以求尽善尽美……

但是我们要做的事,谁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此,这些借口往往使他们“永远在等待”,而一事无成。

无论什么人,若想走成功之路,一定要养成“行动”的习惯。采取行动时,要注意:不要让你的精神役使你,而要想法子运用精神。

虽然工作很单纯、很琐碎、也很讨厌,我们还是可以试用机械的方法去做。不要一直存有“讨厌”的念头,应该试试看,先把自己投入工作,不要犹豫地把这工作做做看。

在做构想、做计划以及解决问题,和其他需要高度精神作业的工作时,你用机械的方法做做看,不要让精神役使你,先按捺住性子,坐在桌子前运用你的精神试试看。

运用你的精神的秘诀是:先准备好纸笔,即使是一块、两块钱的铅笔也无所谓,往往这些廉价的铅笔就会替你带来无限的财富,因为它是使你精神集中的最佳道具。

当你在纸上写出某种想法时,你所有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思考里,那是因为精神一方面在做着思考,另一方面和思考不一样的事也能显示出来。你在纸上写下所思考的事时,你在心理上也应该写着,你把某一想法写在纸上时,那事会更正确、更长久地记在自己的脑中,这可以当成是一种凭借。

当你一旦养成集中精神使用纸和铅笔的习惯时,你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思考,“心情萎靡时,我就执笔写作。”有这种情况的诗人,可见他对集中精神的道理是颇具心得的。

立即行动

每天都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或埋葬掉,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于无穷处全力以赴,你会发现眼目所及之处仍有无穷天地。

“我当时本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要是当初做了,我今天早发啦!”这等于废话,毫无价值和意义。再好的主意、计划、打算,若只是说说或写在纸上,根本未去实现或办理,那只是自欺欺人或使人空留叹息罢了。反之,如果真的彻底实行了,办了,那当然会带来一定的效益。

一个人若制定了人生目标,但并不去行动,这目标等于虚设。冥想苦思谋划如何有所成就,如何赚大钱,绝不能代替实地去做。行动才是化目标为现实的关键,行动才是潜能的引爆器。

为了使行动容易,将所须的工作环境整理好,或把周围一些令心情散乱的事物消灭掉,也是必要的措施。但最重要的,是你开始要做的“欲念”。在报社这种喧闹的环境中工作的记者,或在忙碌的证券和股票堆中工作的营业人员,只要他们有去工作的意念,仍然可以将周围的嘈杂从心中驱逐出去,而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上。

行动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马上去做,立刻去做,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句真理。

一位美术设计家,他很有能力。每当他到了工作的时间,一定马上拿起画板开始做事,这段时间内,他从来不打电话闲谈,也不会喝咖啡等等。他从长期的经验中已了解到,在纸上没有成绩是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的。

你也要像那位美术设计家一样,从尚未完工的地方,继续工作。开始工作是需要干劲的,一定把这一点放在脑中不要忘记。如果在工作中途要停顿,应该在段落显明的地方停顿,或者在把工作停下的时候,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如何再开始做”的腹案。

需要新资料时,要找找看其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因素,假使有,必须利用它作为出发点。假使找不出直接的类似点,不妨和你过去的经验或你所知道的其它状况比较看看,这么做或许你就会找到再度着手的有利线索。

某种事情,无论如何不可能办到时,一定要找出问题的核心,面对它的症结所在,一旦克服了它,其它部分就容易解决了。假使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出逻辑做法时,应该在“你认为可以”的地方着手。

平时就要养成一种习惯,用自我激励警句“立即行动”对某些小事情做出有效的反应。这样,一旦发生了紧急事件,或者当机会自行到来时,你同样能做出强有力的反应,立即行动起来,而不致于任由机会擦身而过。

假如你一直想给一个人打电话,但由于拖延的习惯,你没有打这个电话。当“立即行动”的警示进入你的意识心理时,你就会立即去打这个电话。

假定你把闹钟定在上午6点。然而,当闹钟响时,你睡意正浓,于是起身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睡。久之,你会养成早晨不按时起床的习惯。但如果你听从“立即行动”这一指令的话,你就会立刻起床,不再睡懒觉。

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变他们整个生活进程的良机。历史已经记录了有些战役的失败仅仅是由于某些人拖延了采取得力行动的良机。

立刻去做!可以应用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帮助你做自己应该做、却不想做的事情;对不愉快的工作不再拖延;像曼利一样,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实现梦想。

不论你现在如何,用积极的心去行动,你都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冲破情绪的阻隔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感觉,自己体内有些什么东西阻止你去完成一项工作?刚刚着手去做一件事时,尽管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觉得不能胜任?也许你要做的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你的一生,却仍然无法动手去做?

如果这种阻滞的潜意识支配了你的行动,你便受到了阻碍,而不是全力以赴解决问题、争取胜利。你的头脑似乎变得呆滞了,往往忘记你想要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你会发现自己逃避所要做的事,白白地浪费了光阴,更不要说去积极行动了。

戴维曾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是有才干的。但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面对稿纸时他总是写不出东西来。

戴维希望在动笔之前先产生灵感,然后才能写作。他认为,优秀的作家总是在觉得自己精力旺盛、才思泉涌的时候才动笔。为了写出好的作品,他觉得必须“等到灵感来了”之后再写。如果哪一天觉得情绪不高,就意味着那天他不能工作。

不用说,既然要符合这样理想的条件才能工作,他就很少觉得情绪好到能够办成任何一件事情。他很难得感到有创作的欲望,于是觉得失望,这就更使他不能“情绪好起来”。所以,他写出的东西也就更少了。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者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的做法正好相反。他说:

“对于‘情绪’这种问题必须毫不留情。在某种意识上说,写作会产生情绪。如果我觉得精疲力尽,觉得精神微弱到只剩下一口气,觉得为任何东西也不值得再坚持5分钟,那么,我就强制自己去写。不知道为什么,一写起来,情况全都变了。”

其实,戴维需要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培养“能够坐下来的力量”。要想写东西,就得在打字机前面坐下来。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常常很难做到。戴维平常想要写作时,脑子就变得空白。这种情况使他感到害怕,所以不愿意瞪着空白的稿纸,就赶快离开了打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