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传戒正范
24402100000014

第14章

金陵寶華山司律沙門 讀體 撰

初壇傳授沙彌戒正範

初令淨人。灑掃法堂。正敷一座。左右設二輔弼座。列供香花然燭。至時鳴椎集眾。諸引禮統新求戒者。各持五七二衣挂鉢執具詣堂。以所持之衣置於旁案。向引禮師三拜。二引禮各將二人往請二師。到已齊禮三拜。次同二師迎請和尚。但以九人。一人執香。禮儀如常。迎至法堂。維那作梵舉集眾偈。若求戒者尠。或遇餘緣。則不必局於偈。單舉雲來集菩薩三聲亦可。和尚陞座拈香。復舉香讚。二師向和尚具儀三禮。起已歸本位而立。待眾三請已畢。方就位坐。

引禮云。

上香 復位 諸善男子。一齊向上排班。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拜已)。長跪 合掌。

第一明請師

引禮合掌白云。

夫鍊金鑄物而像生。元因範正。為人行已而有禮。皆為師嚴。若不令起殷重心。安能感發增上戒。必須明匠以決愚情。今為汝恭請(某)堂上(某)律師。為汝等作沙彌十戒和尚。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自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第二正請師

引禮作梵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請大德為沙彌十戒和尚。願大德為我作沙彌十戒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彌戒。慈愍故。

如是三請。三叩首為正。若三請已。總一叩首亦可。

和尚云。

善男子。汝等既已殷勤三請我為沙彌十戒和尚。汝等當依教修行。謹慎莫放逸。(眾答)依教奉行 引禮云汝等一齊起立。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拜已)。長跪 合掌 今為汝等恭請現前二師。作沙彌十戒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自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請大德為十戒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十戒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彌戒。慈愍故 如前拜已 師云。

諸善男子。汝等既已殷勤伸請。我今可爾為汝等作十戒阿闍黎。精進莫放逸。(答云)依教奉行 引禮云汝等一齊起立。聞磬聲作禮三拜(拜已)。長跪 合掌。

第三開導

和尚撫尺云。

善男子等。我今受汝所請為沙彌十戒和尚。所有言教。各須諦聽。

夫涅槃經云。居家迫窄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而生。出家寬廣猶若虗空。一切善法繇之增長。然雖如是。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當持淨戒。所以道剃髮染衣為相。受持禁戒為性。故薩婆多論云。新受戒人與佛齊等。以此推之。出家僧尼真是善法之聚。汝等既出家已。號曰沙彌。而沙彌之稱有乎二種。一者形同沙彌。二者法同沙彌。梵語沙彌。此云勤策。謂能勤修眾善。策進心行故。若但剃髮染衣。未霑戒品。名曰形同沙彌。若能受持十戒。方號法同沙彌。今則將陞寶壇。受具足大戒。理當先受沙彌十戒。欲受沙彌清淨十戒者。先祈三寶。以為依怙之尊。次屈萬靈。而作鎮嚴之主。一齊起立。隨我音聲。至誠作觀。一心啟請。各稱法名(稱已)。

和尚起座。拈香作梵。二師引禮。同音舉和。運想三寶。一切恭敬。

第四明請聖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盟受戒。

如是請已。眾齊一拜。復起合掌。作觀而立。乃至三請三拜。後準此。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謹運一心。歸命頂禮(如前)。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淨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傳南山宗。諸大律師。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此下再續入座上師之得戒本師和尚諱)。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盟受戒(如前)。

香花迎。香花請。(某甲)等。一心奉請。

此一請詞。但言二字法名。不同上請三寶云弟子。雖天龍鬼神中。不無大菩薩權現在內。然今以迹論之。不論其本也。

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土地。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祇。惟願各乘本誓。普降法筵。監壇護戒(如前)。

如是一一三請竟。和尚與二師。各就本座而坐。引禮呼彼受戒者。頂禮一拜。仍復長跪合掌。一心諦聽。

第五懺悔

和尚撫尺云。

善男子等。適來為汝。恭請三寶。降臨道場。證盟受戒。今則三寶光明赫奕在此座筵。汝等現身一往所作之業。各人已知已憶者。於昨夜羯磨堂中曾經懺悔。尚有無始至於今生。所造微細過愆。識情昏迷不自覺知。惟有諸佛菩薩盡知盡見。汝等應當翹勤五體。端秉一心。求哀懺悔。懺悔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所有言詞。隨我所道。

下偈和尚舉二句。引禮教彼說二句。每二句一叩首。必須言音明了。三伸求悔。

我弟子(某甲)從於無始以至今生毀壞三寶作一闡提謗大乘經斷學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藍破他梵行焚毀塔寺盜用僧物起諸邪見撥無因果狎近惡友違背良師自作教他見聞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故於今日生大慚愧克誠披露求哀懺悔惟願三寶慈悲攝受放淨光明照觸我身諸惡消滅三障蠲除復本心源究竟清淨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此乃廣陳懺悔。若時促。仍用大經四句。慚愧則四句消愆。無慚則縱廣無益。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一切罪障皆一切罪根皆

普賢菩薩如上三稱 和尚撫尺云。

諸善男子。我今為汝等懺悔已竟。阿闍黎當為彼等問其遮難。秉歸羯磨。

第六問難

羯磨師撫尺云。

善男子。所言遮難者。準律明制。更有十三重難。十六輕遮。遮難若無。方是完全淨器。堪受比丘大戒。此時不及詳問。俟圓具登壇時。自有教授師於屏處逐一問汝。汝等逐一實答。若不實答。並不得戒。我今先且總問汝等。以便受沙彌十戒。而為比丘具戒之基本也。善男子。汝等於此現身之中。不曾犯重難輕遮否。(答云)無。

第七歸依

羯磨師撫尺云。

善男子等。既無遮難。適閒對三寶前懺悔已竟。戒可得受。我今為汝秉宣三歸羯磨。令汝等感發戒體。當稱自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我(某甲)盡形壽歸依佛。盡形壽歸依法。盡形壽歸依僧。我今隨佛出家。(某甲)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慈愍故(眾隨師語如是三說。三叩首)。

第八結歸

羯磨師撫尺云。

上來三歸。正是納體於心。更加三結。得法圓滿。謂之三番羯磨。汝等再稱法名(稱已)。隨我所道。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我今隨佛出家已。(某甲)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慈愍故(眾隨師語如是三稱結。三叩首)。

第九說戒相

和尚撫尺云。

諸善男子。今阿闍黎已為汝等秉宣三歸羯磨竟。汝等已得沙彌清淨戒體。我今為汝等說十戒之相。令汝識相守持。以護其體。各稱法名(稱已)。

第一 盡形壽不殺生。是沙彌戒。汝今能持否。(答云)能持。第二 盡形壽不偷盜(如前)。第三 盡形壽不婬欲(如前)。第四 盡形壽不妄語(如前)。第五 盡形壽不飲酒(如前)。第六 盡形壽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如前)。第七 盡形壽不歌舞倡伎。及故往觀聽(如前)。第八 盡形壽不坐高廣大牀(如前)。第九 盡形壽不非時食(如前)。第十 盡形壽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如前)。

如是三宣戒相已 引禮呼沙彌等。一叩首起立兩分。教各持呪。先搭五衣。次著七衣。展大具已。合掌頂禮三拜。若眾多。不展具亦可。舉南無寶壇華菩薩摩訶薩(三稱)。

眾齊同和。三拜已。仍跪合掌而聽。

第十聽教囑

和尚撫尺云。

諸沙彌等。我已授汝十戒之相竟。所有受具法儀。出家學本。及各門行相威儀。自有教授阿闍黎為汝等一一分別。今當更示汝等五德十數。壯悅道志。依而奉行。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眾生令入佛道。所言五德者。福田經云。一者。發心出家。懷佩道故。二者。毀其形好。應法服故。三者。永割親愛。無適莫故。四者。委棄身命。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為度人故。所言十數者。僧祇律云。一者一切眾生皆依飲食。二者名色。三者痛癢想。四者四諦。五者五陰。六者六入。七者七覺支。八者八正道。九者九眾生居。十者十一切入。此是沙彌之法。應如是故。既聞知已。恒記莫忘。當來陞寶壇上。於諸師座前。白四羯磨受大比丘戒。入三寶數。紹繼聖種。自利利他。功德難思。汝等從茲勤修戒定慧。習學經律論。使佛法久住世間。令眾生正信不斷。慎勿懶墮。恣縱身心。能如是依教奉行否。(答云)依教奉行。

和尚鳴尺。起座叉手。迴向云。

以此受戒功德普濟羣生。莊嚴淨土。大眾同音。念佛迴向。

大眾齊聲念佛。沙彌等三拜起具。分立左右。二師下位。作禮和尚三拜已。和尚下位。禮座上佛三拜。

維那舉迴向偈 眾接和。

受戒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初壇傳戒正範

二壇傳受比丘戒正範

登壇受具者。須知兩土發起之端。建壇同異之義。按要覽云。世尊在祇園。時比丘樓至。請佛立壇為比丘受戒。佛勅諸比丘於園外院東南。置一戒壇為僧受具公所。法敕既頒。******國。諸精藍中咸遵建立。自後登壇受具。僧界法三。一一如制。若片乖違。則受者不得戒。臨壇僧犯罪。其言出金口。法載龍藏。凡聖同軌更無異轍。此土肇始南山宣祖。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在淨業寺。建石戒壇。依律授受。時諸律司莫不景仰芳規。崇尚而行。南山律宗於是大震。歷代紹繼。蓋有由也。今臨安昭慶仙林。姑蘇開元等寺。古蹟猶存。又唐寶歷元年及大中二年。曾亦廣建方等戒壇。宋祥符二年建甘露戒壇七十二處。方等者。謂廣大平等周徧之稱。甘露者。取喻涅槃。謂戒為入涅槃故。從果彰名。然戒壇之壇似同比丘。所授之戒唯是大乘。故壇上正中供佛菩薩五位聖師。繞壇之時。秉戒和尚並二阿闍黎自下而中。自中而上。彼三師禮佛菩薩竟。從西入佛後。復從佛南出敷座於側。秉戒和尚坐。二阿闍黎左右立。其儀迥殊比丘受具。十僧數滿。難遮重輕。大乘不拘根缺緣差。但發大心領納即得戒。所以壇名方等。或云甘露也。嗟夫。律學廢壇絕登已久。今金陵華山如制建壇垂範。作持宗紹南山。非若彷彿大乘撰儀空談罔實者。是故先明戒壇同異冠之於首。俾知僧界受具。不可無壇有據也。

其戒壇所在。不與大界同體。以別是一界故。律云時諸比丘。有須四比丘眾羯磨事起。五比丘眾。十人眾二十人眾羯磨事起。是中集會疲極。佛制聽結戒場。毗尼母論云。外更不結大界直結小界。亦不得受具。五分等律亦爾。是故凡有比丘如教持戒所在。必先結戒場。次結大界。於戒場內建一戒壇。上設十師座。無事則以柵欄之。作法則乘時而開。然此壇乃非師不與之地也。正受具日灑掃潔麗。於壇周匝懸挂旛葢瓔珞。壇下正中設一香案然燭供花未受具者。無容襍聽。復於屏處。設一問難座。

第一明僧中請師法

律云。弟子無師教授。故造非法。佛言。當立和尚。弟子看和尚當如父母想。敬重瞻視。又病比丘無人看顧。便不善終。佛言。當立弟子。應共相敬重瞻視。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廣大。和尚看弟子當如兒想。善見律云。以初不請故。後便違教。佛制令請也。十誦及僧祇律云。令受戒人先入僧中。教使次第一一頭面禮僧足已。然後請之。毗尼母論云。佛言。一者和尚如法。二者二師如法。三者七僧清淨。四者羯磨成就。五者眾僧和合與欲。是名滿足受具也。今準諸律。會義立儀。當於正受具時先鳴楗椎。集同界共住比丘僧。眾引禮師令求具沙彌各各掛鉢。披五七二衣。執具捧僧伽黎。魚貫而行。至法堂已。諸引贊大德將彼等手捧之大衣。收置左右案上。先禮所集。界內現前大僧三拜。起立分班已。次一引禮統二求具者。往請七師至堂。諸求具者作禮三拜。起分兩立。次二引禮各率二求具者。往請二師至已。待九師相會禮畢。彼求具等作禮二師三拜。起立分班。二引禮雙鳴引磬前行。領八新求具者。詣方丈迎請第一位律師至堂。先所請九律師轉下向上。作禮三拜(十師若是等輩當平拜。若九師是第一位之下座。或是弟子。第一位當納禮。毋得紊亂臘次尊[(白-日+田)/廾]。而廢聖制)。十師作禮竟。各就座跏趺已。求具沙彌。方禮第一位律師。

引禮云。

諸沙彌等。一齊向上排班 展大具 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長跪 合掌。

左班引禮云。

夫明鏡當臺。遇形則鑑。洪鐘在架。有叩則鳴。圓成三聚。須假於三師。舉檢七非。全憑於七證。今在此大僧之中。為汝等恭請十師。登壇受具。汝等各各記取和尚及現前諸師相貌名字。不得忘失。

第一位(上)某(下)某律師為汝等作具足戒和尚。

右班引禮云。

第二位(某某)律師。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

左班引禮云。

第三位(某某)律師。為汝等作教授阿闍黎。

右班引禮云。

第四位(某某)律師。為汝等作尊證阿闍黎。

乃至第十位。左右引禮亦如是舉名示相。令諸求具者。一一記識分明。

諸沙彌。一齊起立。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長跪 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