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2453300000017

第17章 刘永好成功之道11

这是刘永好必须面对的市场环境。2007年,全球的农作物储量较低再加上气候因素造成的减产刺激了农作物价格的上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上涨到每蒲式耳8.85美元,涨幅77%,大豆价格涨了75%.同样,作为饲料重要来源的玉米,其价格更因美国工业需求的激增而不断飙升。一位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2001年时,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种植面积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5%,而2007年已达到25%.同时,国内外很多交易商和经济学家们预测,继2007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之后,2008年农产品价格涨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震撼。他们预计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燃料作物和食品的需求将加剧对农田的争夺。

成本压力不断“日新月异”,刘永好的“新希望”在哪里?“首先,国家实行农业免税、养殖免税,这对农产企业是很大的刺激,因为这对农产业的企业在税收方面比较有利。其次是发展方面提供有利的条件,最近中央加大了对养猪和养鸡的鼓励,包括保险、规模养殖等方面的扶持,也就是说国家是支持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农业大势的一系列的解读中,作为商人的刘永好所具备的灵敏的政治嗅觉让人佩服。“2006年中央的一号文件说‘要用新农村建设做现代农业’,而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反过来了:要用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前一后的调整就大不一样了。”刘永好略带一些得意地说,这意味着农业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我们的政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和紧迫性。

作为中国草根型的创业家和实业家,刘永好身上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大历史观。他对农业发展大势的看法,恰恰符合他对时代、对中国的看法。在他看来,经过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之后两次农业革命,中国现在正在形成第三次农业变革。“前两次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小农作坊式的产业特性,而现在正在开始的建国以来的第三个农业周期,将是对中国农业的一次根本性的升级换代。”

对于新希望来说,这种升级换代就意味着新希望要有以前单纯做饲料,变为做整个产业链。“所谓产业链,拿猪来讲,我们生产猪饲料有优势,比如说国雄牌就是我们的品牌,也是中国的名牌,但必须和产业链结合,养小猪、种猪,养殖结合、屠宰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延伸产业链,这就是国家提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农业,规模农业。”

2008年以来,刘永好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农村调研上,“乡下跑,城里走”,其中包括跟农民谈心、向专家请教以及与政府沟通等。他的主题颇为宏大:与其说他是在了解中国农业的新现象、新问题,不如说是在为他的财富生涯寻找新的希望。

而这一次相对来说刘永好思考得很深、很长。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重化、地产乃至金融行业的推动和洗礼之后,又开始步入了一个调整期,意味着会有其他行业催生新的商业机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农业都是最具潜力的。”刘永好在极力相信自己这一判断。

3.天大商机:巨额投资高额回报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民营企业家,2001年,刘永好曾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但低调实干的刘永好对这些虚名向来不去关心。每次刘永好想到泰国正大、美国泰森这些世界级的农牧企业时,他总觉得自己的新希望还要矮了一截。

新希望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主业的培植,农业始终是新希望集团的产业主干和支撑。作为一家以饲料生产为主的农牧企业,新希望的确不太乐观。2000年之后,饲料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从10%下降到约4%,仅仅略高于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息。同时,新希望的扩张速度日益放缓。

刘永好为此已经困惑多年。他带着困惑去拜访美国的同行。在那里,他替新希望找到了榜样。美国饲料企业泰森由于打通了农牧上下游产业链,成功转变为美国的养殖产业巨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永好看到了打通整个农牧上下游产业链的机会。

游历归来,刘永好总结出了一个关键的经验是,世界成功的农牧业企业都是通过打通整个产业链,把流失在各个环节的利润“捡”了回来,才实现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率的提升。“泰国正大集团、美国泰森走的就是这条路。”刘永好说。他意识到,新希望之所以难以扩大规模,原因就在于农村养殖户难以扩大规模再生产。只有农业规模化、养殖业规模化,饲料企业的规模才能扩大。

中国是“养猪大国”,每年的生猪屠宰量约有6.8亿头,也就是说一个人平均每年会消费半头猪。2006年底,猪肉价格出现大幅的上涨。肉价飞涨的问题,普遍认为是三个原因引起的,也就是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以及疾病风险导致的生猪饲养量下降。

刘永好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由于传统庭院的生产方式太落后,农村的许多散养户正快速退出养殖业,而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又未能跟上,导致养殖总量下降,最终造成生猪供求关系失调,猪肉价格持续走高。

不仅如此,这种分散式的家庭养殖同时也造成了食品安全监控无法展开。全国有上亿个家庭在养猪,监管部门根本无法监督,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没法从根本上来解决。

为此,刘永好还特地写了一个调查报告:“这一两年,城市农民工工资快速上涨,原来几百块钱一个月的保姆,现在在成都这样的城市,可能也要一千来块钱,在上海据说要一千五百块了。建筑工人的工资也上涨了一半,这一下子就让留在家里养猪的农民觉得不值,所以干脆就不干了,而原来我国一直没有比较规模化的养殖企业,生猪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要贵。”

近几年食品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普通百姓乃至官员,乃至全社会最最关心的问题,瘦肉精的问题,孔雀食绿的问题,红心蛋的问题,这样的事太多太多,让刘永好担心的是,几乎大概每半年时间左右,就会出现这样的新名词,弄得全国老百姓都很担心,大概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有人问刘永好,有的是高级领导,有的是专家,有的是普通的市民。“永好,他说你是搞这个行业的,你说这个猪啊、鸡啊能吃吗?”“您尽管吃,能吃,没问题,做这种昧良心挣钱的总是少数,而不是大多数。”

刘永好现在的努力就是要做这样的事,希望昧良心挣钱的人越少越好,最后绝迹。怎么样绝迹呢?“中国养鸡的农民上亿户,你查得到谁,查到张三查不到李四,查到李四查不到王五。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养鸡,你说谁可能天天去查他,所以现代农业在美国、在欧洲也很少听说什么加孔雀食绿的问题、苏丹红的问题、瘦肉精的问题。为什么呢?”刘永好最后终于悟出:人家的企业规模都足够大。

要把农业的规模做得足够大,势必就要收缩把战线拉得过长的问题。多元化曾经是许多大型民营企业的成功法宝,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许多大型民营企业也倒在了过度的多元化上面、最终出现资金链断裂。刘永好作为同时代的民营企业家,同样也对做大产值、多元化一短时间情有独钟:由于投资民生银行取得的巨大成功,新希望2000年后逐渐提出了农业、金融、化工、地产等四轮并举的多元化发展策略。

这样的策略不能不说是成功,但是对于企业发展资金占用也是明显的,要继续做大成为行业翘楚就需要不断投入更巨量的资金。例如2003年在上海,新希望的零售业就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刘永好抛出的乐客多超市品牌,希望在江浙地区打出一片零售的新天地,但是最后的情况是乐客多门店大多关张,难以成气候。

这肯定给刘用好提了一个醒,要更好地把控一个行业,还是要审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只有做好一个领域,才是事业长青的根本。

而这个领域就是他最熟悉的农业。在一番多元化以后,刘永好开始悄然转向,把公司的重点转向了农业。虽然新希望从来没有说取消多元化发展战略,但打造一个世界级农牧企业的提法更多的见诸于报端。这个世界级农牧业应该是一个大农业的概念,把一个农牧业的产业链全部都做好,企业就可以做大规模,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主宰。

而这样的转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国家宏观经济从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成为调控最严厉的行业,而房地产调控拖累的是金融,化工作为周期性极强的行业,也有很大局限性。惟有农业,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反而成为最受政策扶持的行业,更有利的是,搞农业对刘永好来说,轻车熟路。

在新希望集团内部,也出现了要求企业转型的声音。作为2005年的元旦“礼物”,新希望集团内部战略委员会向刘永好建议,新希望继续发展的惟一出路就是摆脱饲料生产者的角色,向世界级农牧业企业学习。

“为了自救,饲料厂商必须先解决养殖户的问题。”新希望战略委员会的成员张利庠说。

2005年7月,在新希望总经理大会上,刘永好宣布采用战略委员会的建议,首次提出了成为世界级农牧企业的发展愿景,并将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定为新希望下个10年的奋斗目标。

在经历了向其他领域的扩张之后,刘永好重新将精力投放到了农业,他希望将自己的新希望集团做成中国的“泰森”,而这家来自美国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其营业收入就已达到264亿美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永好按照国际惯例去做,从治理结构、产权关系,到法律体系,都要做规划并做到规范。“最重要的是,不仅要相信你所从事的生意,而且还要为他做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