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2453300000020

第20章 刘永好成功之道14

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与专业化发展的争论由来已久,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有。不少人认为做多元化就是发展,就是潮流;而做多元化就是陈旧,就是落后。很多人都在说专业化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多元化是罪魁祸首,是企业失败的源泉。刘永好觉得,专业化也好,多元化也好,应该因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笼统地说好或者不好。

世界上有很多企业是专业化经营的,特别是在欧美发达规范的国家,市场经济规范,市场相对竞争更激烈,新创业或者多元经营的成本更大,新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时候专业化才相对容易;但一些新兴的国家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很多东西都处在空白状态,在发展中会涌现很多新的机会,这时就需要时时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投资,这也是可行的。

当初刘永好认真地分析了,他们从事的饲料行业正处于发展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这个产业上,不能过多地分散他们的精力人力财力,去关注其他的产业,他们几乎没有动,而是扎扎实实地做专业化。一做就是十几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一领域夯实了基础,1995年他们成为中国饲料业百强第一位。他们在每个省都建立了工厂,全国有上百家饲料厂,这时的发展,再多建这种外延式的扩张已经开始不合时宜,而需要做的是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拼市场份额,而此时资金需求的弱化,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做新的考虑。

这时候刘永好要考虑的是要把他们的饲料企业做强做长,同时要考虑新的资金投资的去处。这时他们自然考虑到大的资金需求的地方,也就是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这是现实的逼迫,不得不这样做;另外他们也觉得这两个方面都有战略性的机会。可以去把握。

在走多元化道路上,刘永好有他自己的偶像。刘永好说,长期以来,他心目中就有一个榜样,那就是李嘉诚。在刘永好看来,李嘉诚是超人!李嘉诚一开始在塑胶厂工作。当时,他就深深的意识到,塑胶在香港的前景是很有希望的。之后他辞职开始独立创业,启动资金为10万港币。企业发展的不错,但跟别人的塑胶厂并没有什么区别。

后来,李嘉诚发现了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在杂志上他看到国外有新的塑胶花被研发出来,这种塑胶花在全香港乃至全球的市场都还是空白的。于是,他毅然踏上异国的征途去考察,回到香港后就开始组织生产。虽然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他的塑胶花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的不小轰动,全香港的商店转眼间都挂满了他生产的产品,并且还借助低廉的价格和独到的设计远销国外,这样他成了香港的塑胶花大王。

曾经有人假设,如果李嘉诚一直只做塑料花的话,他会成为世界塑料花大王,但恐怕不会成为商界的“超人”。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一时的成功,他选择了多元化发展的路线。后来,他进入房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行业,并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名字,今天已是“成功”和“奇迹”的代名词。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业生涯,他之所以能永立不败之地,最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能时刻把握住机会,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并不断调整方向进行创新发展。

刘永好欣赏李嘉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欣赏他企业做大以后依然能立于不败之地,能继续做长做久。作为饲料之王的刘永好,在饲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微薄的情况下,自然想从李嘉诚的身上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刘永好发现,曾经是政府控制的金融行业将逐步放开,如果能抓住机会及时出手,将比较容易取得较高收益,而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

当一个企业做大后,单凭胆量与拼搏是不够的。胆量是要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创业与冒险的精神,如果四平八稳,考虑得周周到到是不可能成为企业家的,因此说还是要胆大,要拼搏。刘永好在这方面还是保持着旺盛的创业、拼搏精神。

以前的下乡和创业经历,让刘永好吃过太多的苦,受到过方方面面的压力与不公正的对待,虽然说没有犯过任何大的错误,毕竟吃了不少苦,经验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除了有书本上的知识和胆量以外,还要有积累,文化的积淀,还有经历的积淀,更重要的是吃苦精神的积淀。有了这种积淀,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勇往直前,都会觉得无所谓。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成功与失败,平易地对待人生,这一点对于做企业同样非常重要。

3.成功经验

在我们对刘永好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不难发现,他的成功还离不开三点:

1.紧随销售市场

抓住了市场,也就抓住了企业生存的关键。纵观刘永好创富历程,他很好地抓住了市场。从最初育新良种场的8万只鸡苗化险为夷,到精打细算养起来鹌鹑,再到张贴“牛皮癣”广告卖猪饲料,不管是公司主导产品的转向,还是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销售,刘永好都紧紧地以市场为导向,从而大获其利。

2.学习力

刘永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学习的机会。这种比常人更加坚持学习的习惯让他比别人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并从容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刘永好的头脑里,创新就是不断地善于捕捉机会,以求发展自己。

3.紧跟大政策

饲料业利润渐渐减小以后,在如何选择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刘永好的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走向多元化道路以后,从刘永好选择投资的这几个行业看来,他非常关注政策变化并从中捕捉商业机会。从进军金融、房地产等,都说明他对政策的把握和利用的恰到好处。

刘永好的多元化策略非常可取:先是审慎观察,然后是小规模参与,确定之后再做大规模举措。让自己对投资产业有一个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从而可以避免许多盲目冲动投资的危险。

中国饲料产业在渡过最初的黄金时代后,于1990年代后期进入了过渡竞争期,销售利润和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稀释,作为饲料业的龙头企业,刘永好在1995年后就开始为公司思考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解决了农业主业发展需要的厂房之后,资金问题作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就凸显出来。于是经营银行的念头盘绕在刘永好心头久久不去。中国民生银行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刘永好的多元化道路基本铺建完毕。

刘永好这样认为:“我们所说的多元化是一种‘有限多元’,是在立足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和管理框架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发展的多元。在规范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要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好、做精、做专、做大,这是必然的、符合潮流的,但是在转型期的地区和国家会有一些新的机会,这些机会是可以带来巨大财富的。”

因为刘永好说他自己这一辈子都脱不掉“农民企业家”的帽子了,他的新希望“帝国”不管扩展了多少版图,目的都是为了其农业项目的良好运转。

但是企业也不能只埋头苦干,还需要抬头向前看。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都会有一些新的创富机会,有能力把握住这些机会,为什么不去做呢?

刘永好正是有能力去把握一些新的机会,发展有限的多元化。在继续围绕以农业产业为核心产业的前提下,在化工业、金融等方面投资是完全可以的。

刘永好认为:私营企业虽然得到国家的认同,受到保护和支持,但发展初期,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国有企业支持多,对私营企业支持相对少。信用贷款的条件非常苛刻,或者干脆不给。私营企业要有自己的融资手段,可以通过股权或者别的什么来支持。倘若你一点基础都没有,那么谁也不敢借钱给你,世上没有白用钱,借钱总是要还的。

实际上,就连他自己占大股的民生银行,刘永好也没有去贷过一分钱。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去运用,这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为所欲为,那又变成了冒险。审时度势,正确地运用手中的资源,才是英明的人应该做的事。对于刘永好来说,左手握着的是政治资源,右手捏着的是企业资源,不该做的事情,他一件都不会去做,该做的事情,再困难也要做到,这才是中国企业界里的“大智慧”。

当刘永好在2001年第一次以“胡润百富榜”首富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包括国际社会都震惊了——他们几乎不敢相信,一个做饲料的企业家怎么有如此能量,如同企业名字“希望”一样富有活力?

2001年底,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在北京录制关于富豪榜的节目,刘永好作为嘉宾出席。他率真的脾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当主持人崔永元问到刘永好当上首富的感觉时,他的表现出乎人们的意料:“我很高兴当上首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阳光的。”

刘永好是第一个欣然接受首富头衔并声称自己是个阳光富豪的中国企业家。新希望集团从一家带着泥土气息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逐步走向城市的蹒跚步伐,刘永好发家的方式也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实业兴国”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