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2453300000021

第21章 刘永好成功之道15

刘永好发现,曾经是政府控制的金融行业将逐步放开,如果能抓住机会及时出手,将比较容易取得较高收益,而金融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

机会只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早在1993年,刘永好作为政协提案人第一发起者,召集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希望能够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先生把成立民生银行作为任内一件大事来抓。

这次提案,促成了以后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1996年1月12日,由中华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新希望等59家单位作为发起人,注册资金达13.8亿的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经叔平任董事长,刘永好出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民生银行成立伊始便与国际接轨,所有权属于全体股东,股东根据所有权分得红利,但不对银行的具体经营活动进行干涉,股东到银行贷款,与其他客户一样,既无优先权,也无优惠权。民生银行主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及各阶层大众提供全面、更加贴近服务的发展战略,开业当年即赢利。

1.民生银行的发起人之一

关于民生银行,还有一段趣话。刘永好兄弟创业初期,由于没有资金,找银行贷款1000元,银行不肯贷给他们。刘永好的贷款额为零,因为银行不愿对他这样以饲料和养殖为主业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刘永好从银行没贷到一分钱,有人就戏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之后,刘永好就要捣腾出一个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抢饭碗。

鉴于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刘永好有了筹建一个民营企业自己的银行的冲动。在他的潜意识里,成为金融家是他的梦想。

为了突破融资瓶颈,解决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刘永好到出去走了一圈,他发现台湾很多企业都形成了一个投资的团队,一个组合,通常是2个朋友或者志同道合,这个做塑胶的,那个做汽车的,还有做电子的,他们之间比较信任,你投资给我,我投资给我,从而形成投资的团队,这种结构比较稳健,效果也较好。美国也是根据法律、市场规则来做,少了点感情纽带,多了点市场选择。

刘永好研究国外大企业的发展史,发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新希望的饲料厂在全国成功布点,建立了稳固的市场根据地,由于相对盈利,刘永好谋划如何应用手里的剩余资金。

1997年,刘永好赴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世界500强企业都去了,还有39位国家元首、总理级的政要。刘永好跟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私营企业家讨论,他们给刘永好一个忠告:一定要注意,银行的钱不好用;银行就是那个在你顺利的时候不断给你钱,而在你没钱的时候、最缺钱的时候却把你往崖下推的那个人。银行是嫌贫爱富的,对企业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创业当初没有钱,需要银行的支持,可银行不给贷款。刘永好因为有缺乏资金的痛苦经历,主要靠自己积累资金滚动发展,对银行依赖度比较低,对银行有依靠又不依靠,刘永好认为:把银行作为唯一的融资渠道并不明智。

刘永好认为:私营企业虽然得到国家的认同,受到保护和支持,但发展初期,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国有企业支持多,对私营企业支持相对少。信用贷款的条件非常苛刻,或者干脆不给。私营企业要有自己的融资手段,可以通过股权或者别的什么来支持。倘若你一点基础都没有,那么谁也不敢借钱给你,世上没有白用钱,借钱总是要还的。

实际上,就连他自己占大股的民生银行,刘永好也没有去贷过一分钱。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不去运用,这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为所欲为,那又变成了冒险。审时度势,正确地运用手中的资源,才是英明的人应该做的事。对于刘永好来说,左手握着的是政治资源,右手捏着的是企业资源,不该做的事情,他一件都不会去做,该做的事情,再困难也要做到,这才是中国企业界里的“大智慧”。

2.资本运作

从1999年5月起,刘永好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动用资金1.86亿元,打败与他同台竞争的是东方集团张宏伟、万向集团鲁冠球,以及万通集团冯仑,完成了对民生银行一些股份的收购,持股量达到1.38亿股,成为占股比为9.99%的第一大股东。

从1999年10月开始,新希望就开始酝酿科技板块,正好四川科讯多媒体公司35岁的总经理高岩给刘永好写信,想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基金。刘永好很快给了回应,结果双方一拍即合。2000年4月,科讯正式投入新希望怀抱。

新希望控股的科讯公司组建刚1年,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收购、重组以及合作。先是以525万元资本金,重组了国内三大电视设备厂之一的国营成都电视设备厂(630厂)有线电视分厂。随即,目光又瞄向了两家公司:一家是成都锦天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始数码卫星技术研究的公司之一;而另一家、成都迎顺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进行视频解扰研究的公司之一,成立已8年之久。

通过股权加现金的方式对这两家公司的重组后,科讯资本金估计将达5000万元左右。这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之内、三次重组之后的四川科讯,其资本将增长至此前的10倍。靠传统产业起家的刘永好,在进军银行业大获全胜后,更坚定了走资本运作道路的决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以前经营产品一分钱一分钱地挣,经营品牌是一毛钱一毛钱地挣,而资本运营可以一块钱一块钱地挣。”

2000年4月,新希望集团与成化、国际金融公司(IFC)组建华融化工,正式进军化工产业。此后不久,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成都湔江化工厂刚被法院宣告破产。厂长陈进为了安置数百名职工,希望找个大老板收购,于是悄悄派人给新希望送去了兼并方案。

刘永好在新希望董事总经理、华融化工董事长黄代云、副董事长王良骥陪同下,微服私访湔化。此行未惊动厂方,也躲过了彭州的官员,甚至连车间也未进,只在厂区转了半个多小时,刘永好主要是看闲置的土地。他发现湔化是个“意外惊喜”,因为这大片的厂区可以建设年产2万吨烧碱、3万吨高纯度氢氧化钾及高附加值的氯副产品。正是这次刘永好等人的微服私访,奠定了湔化的变局。事后,刘永好派出10多人的班子对湔化进行评估摸底。

2000年6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视察湔化基地。经叔平问新希望总经理黄代云:“这么好的工厂,原投资多少钱?”

“7300多万元。”

“你们收购用了多少?”

“2500万元。”

“这才叫资本运作。”这位商界元老赞赏有加地说。

2000年11月27日,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11.80元的发行价发35000万股A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共筹集40.88亿元。民生银行开业四年来,实现利润11.61亿元,资产总额增长34.22倍。新希望获得27898万元的资本增值。

到2001年5月,刘永好在民生银行的持股达到1.38亿股,占9.99%。对此,刘永好说:“今后,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增持民生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很看重民生银行,希望它能走得更好。”

2001年,民生银行(600016)挂牌上市。在民生银行5年的发展历程中,刘永好及其家族坚持不懈地收购着民生银行的股份,共持股比例占到了民生银行股份的17%。民生银行的上市使新希望集团的产业发展具有强劲的金融背景,受到了业界普遍的关注。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产品投资者要变成产业投资者、战略投资者,这就需要庞大的金融资本来做后盾。数据证明:全球贸易总额的97.5%是金融资本交易,而产品贸易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

因此,除了民生银行,刘永好也寻找着新的融资途径。2001年是新希望资本运作高峰年:控股组建华融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850万元,控股组建四川新阳平乳业有限公司,占55%股权;投资600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中国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民生保险主要股东之一。而新希望集团用于乳业收购的8亿元大部分是通过其A股上市公司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000876)从资本市场募集的。

3.资本暗战:意外出局董事会

2006年7月16日上午9时,民生银行24名候选董事集体登场,角逐董事会的18个席位——9名股东董事、6名独立董事和3名执行董事。

下午3点,最受关注的新股东董事结果显现。新一届董事会中,上届董事会中的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陈建等4位股东留任董事,6月27日提出辞去第三届监事会监事及副监事长职务的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改任董事,新当选的股东董事包括巨人投资董事长史玉柱,哈尔滨岁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邢继军以及原出自人民银行的南方希望副总裁王航、淡马锡高级总监的苏庆赞。

随后,新一届董事会选举出董文标任董事长,张宏伟、卢志强任副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