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伪装的哲学
2453400000035

第35章 说谎的艺术1

有些社会心理学者曾做了寻问心理的有趣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些老练的刑警。首先把市营电车和卡车相撞的现场照片提出来,让这些刑警仔细观察且还说必须要记在脑子里,最后收回照片而休息一刻钟,然后对刑警提出质问“从市营电车的窗户把头伸出来的有几人?”“从卡车掉到马路上的货物是二件还是三件。”如此,提出各种问题来考这些刑警,其实,质问的内容都是照片上没有的部分。

老实说,那张照片中并没有乘客从窗子探出头来,马路上也没有掉货物,可是对那教授安排的诡计每一位刑警都看不出来,大部分刑警回答有三人探出头来,路上掉了二件货物,其实这些都是鬼话。

像这些老经验的刑警对教授安排的诡计都看不出,这现象在心理学就叫“错误的前提暗示”。由此可见,按质问的方法,就能使被考验的人有错误的感觉。也可以说,能诱导被测验的人,做错误的解答。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对于大家了解的事情,倘若有人要否定的话,大家心理就会有一种抵抗力产生之故。

倘若否定的话,那么大家了解信赖状态,就整个被推翻掉了,因此,对了解事项的疑问总是在封锁状态下,亦可以是要维持本来信赖关系的心理作用容易产生。这位教授问:“从电车窗子探出头的有几人?”这句话中大家就会感到“你们都知道从窗户探出头的人很多?”即让对方产生“暗默中的了解”也可以说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心理手段,如此,就能让对方产生错觉。

所以平常人家跟我讲话时,倘若开头第一句就说:“你已经知道,这是……”的话,我就非常提心吊胆,因为我知不知道,我自己也不清楚,对方还没有讲内容,一开口就说你已经知道,人家倘若用这种开头讲话时,应特别提高警觉,否则本来不知道的事,也就得好像知道一般。这就和我前面所提的刑警例子一样,人是不喜欢否定大家已了解的事项,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

如果在这方面特别注意的话,就会知道,社会上能令人产生错觉的圈套确实不少。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政治家常利用的“像这种事三岁小孩也知道”这种说法,一开头就好像要人家五条件接受这事实,这句话就和前面我所说的“你也知道……”完全一样的意思,也是不合理的事情要让对方感到合理时常用的。

总结:既然知道这是人性的弱点,我们就不要回避它。当你遇到这种现象时,不防多问个为什么。

3、学会赞美别人总会遇到惊喜

在人际关系上,从头到尾一直赞美人家的好处,这种一边倒的奉承话当然不会让人有很大的信心。但是如果先讲一些缺点再强调他的好处,这样更使人感到你说的奉承话很可靠。

社会中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再伟大的人物,也有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辉煌,有过引以自豪的事情。那么,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就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美。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一个人到底需要什么?其实,所求并不多。但不可否认,有少数几样东西的确是你极希望拥有的。一般来讲,大多数人需要的东西包括:

?健康的生命

?食物

?睡眠

?金钱和金钱可以买到的东西

?未来生活的保障

?性满足

?子女的幸福

?被人重视的感觉

以上这些需要除了一项以外都不难满足。人们对这项需求的根深蒂固、迫切热望绝不至于对食物和睡眠的需要。它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渴望伟大”,也就是得到别人的赞许和承认。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赞扬。这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不论多平凡、多么自卑的人,其内心都有一些自尊、一些自傲。如果你说几句得体的恭维话,他马上就会很高兴,纵使是过份的恭维,也不致于招来别人的恶言相向。

然而,胡乱地反复恭维别人,有时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招来反效果。而关键就在你是否能巧妙地运用,如果不能适当运用就会事倍功半,至于该怎样做才算是运用适当,让我们先看个实例。

提起中国古代的韩信,大家就会想到“胯下之辱”的韩信。不错,当年未成名的韩信,生活非常贫苦,寄食于他人之家时,有一天和一位年轻人发生了冲突,这位年轻人趾高气扬地对韩信说:

“你如果有胆量就把我杀了,不然你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结果韩信选择了从年轻人的胯下爬过。这段就是“忍人所不能忍”的由来。后来韩信投靠汉高祖时,已经是个风度翩翩的青年了,不但饱读诗书,更是精通兵法,所以后人都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没韩信,汉高祖不可能统一天下。”韩信帮助高祖统一天下后,被封为楚王。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的话,那真是个圆满的大好结局,然而世事往往不是这么单纯。就在韩信当上楚王后不久,高祖恐惧韩信各势力会愈来愈大,对自己造成威胁,而不令拘捕地,并定个“谋反”的罪名。这就是韩信的名言——“狡兔死,良狗烹。”

但韩信毕竟是汉帝国的第一功臣,高祖不能如此就杀了他,所以高祖暂且按下他的罪名,把他从楚王降为侯。对韩信而言,这也是他苦难日子的开始。

之后,高祖偶尔会利用机会去找韩信闲聊,增加了解。我们可以看看后面韩信是怎样恭维高祖的。

有一天,他们的话题转到“将军的评定”时,高祖问韩信:

“你想,以我的力量,能统率多少大军。”

“以陛下的话,大概十万左右。”

“那么,你呢?”

“我啊!多多益善无妨。”

高祖又笑着问:

“既然你能带这么多军队,为什么要在我手下为臣呢?”

韩信答道:

“陛下,您虽无统兵之力,却有统将之能力。所以我才会成为您的臣子,陛下,您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对韩信而言,这席话是对高祖的恭维,但是运用得很有技巧。至于高祖的如何回答,在《史记》中并无记载,但汉高祖应该是不会生气。

在社交中,我们有时会当听到别人在背后说我们的好话或坏话。对说自己好话的人,我们会对他倍加好感。而对说自己坏话的人,尤其是在背后说,我们会觉得不能与他再进行交往。所以,我们要赞美别人,可以借他人之口,也可以在背后里夸奖他。这样,对方一旦发现或听说了,对自己与对方建立友谊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假借别人之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比如:“王老师,听说您最近又出版了一部大作,能否让我拜读一下?”不管王老师是否真的出版了书,您对作学问的人这样说话,对方一般不会产生反感。真的出版了书,对方可能会因为你这样说话,答应借你甚至送你一本,而若对方近期没出版书,他也会对你的产生好感,双方的谈话就有好的“引子”,比如他会给你解释最近忙些什么等等。

著名作家王朔,笔下曾描述过两个小伙子,奉公司之命去恭维一个并不出名的学者。且看他俩是如何说的:

“关老师,我给您讲个笑话。昨天我去女生宿舍串门,一进屋就见我们系两个女生,一人面前摊着一本您的书,一边看一边互相赞叹:‘你说他怎么想的?怎么就能写得那么好呢?”’

“确有其事?”关老师问道。

“这我可以作证”。另一个人接着说:“前天这俩女生还指着我的鼻子骂我一顿:‘你这学生干部怎么当的?净是请没听说过的名人来做报告,为什么不请关老师?’”

“我也是这么回答他们的:‘你以为关老师跟一般名人一样吗?人家是真正做学问的。’”

看得出,关老师已由将信将疑转变到终于相信了。其实,这两个小伙子说的话全是杜撰的,他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学生会干部,只不过他们这一“借口捧人”的双簧演得太像了,不由得关老师不相信。

有时在称赞别人的同时稍微提一点缺点,反倒使奉承话显得生动。

前几年美国宣传广告界有一项引人注目的战略,就是当时成为热门话题的“第二宣言”。内容是:专门出租汽车的爱比公司创立之后不久,见到好几家前辈公司的业务都搞得很不错,在市场上占有率相高,所以爱比公司就在为顾客服务方面,特别用心且其价格方面也相当公道,因而业务逐渐赶过几家老资格的公司,到后来市场占有率升至第二位,但是第二位和第一位的业务成绩还差了一大段距离。

倘若成绩是第一位的话,在宣传时,就会说:“我公司的业务成绩是最好的。”可是爱比公司并非如此宣传,而在他们的广告上是“我公司的业务,目前还只位居第二而已”然后才说“因此我们的公司和员工,都不遗余力的为顾客服务”这种宣传战,可以说是打破传统的广告程式,可是这提自己第二的宣传却很有效,使爱比公司的业务飞快地成长,几乎要超过第一位的公司了。

为何这种“第二宣言”做得很成功呢?本来每家公司都不喜欢用自己位居第二的说法,可是爱比公司却坦率的公诸于社会民众,反而使大众对这家公司诚实性的广告深信不疑,认为说谎或骗人之广告横行的现代,爱比公司更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对这家公司产生了好感,这种宣传确实很新鲜。

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所以对一件事情如果用客观的头脑,做公正的观察,就会知道绝对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东西。反过来说,不是全都说自己的好处,而要连缺点都讲出来的情报才会令人相信,像百货公司常把一些零碎布料或有某种缺点的货品摆在店面大拍卖,可是却老实的说,这是要清仓大拍卖,结果只要是每种商品的本质没有损害,大家反而对这些商品有信赖感,总是很快就卖光了。

同样的,在人际关系上,从头到尾一直赞扬人家的好处,这种一面倒的奉承话,就不会让人有很大的信心。所以倘若要推荐某人给公司的话,就说:“虽然这先生有某某缺点,可是……”。如此,先讲一些缺点再强调他的好处,这样更使人感到你说的话很可靠。

经济评论家三鬼阳先生,由于他的评论很精彩,因而绰号为“财界的鬼检查官”。这人在评论时,无论对任何财界人士,都很刻薄的指责人家的缺点,不过他不会忘了提出对方更多的优点,所以大家喜欢他的评论。无论对人或是对公司的评论大家都对他有相当的可信性。因此,他属下经营者或企业公司反而可以很快地提高知名度,所以我要写学生成绩单上的评语时,一定把优缺点一起写出来,简单的说,百分之百的赞扬,人家也不会相信,因此写一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如,“好像过份用功了一点,可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忽略的美德之一,便是赞美别人。有时候,儿女从学校带回一份好成绩单,我们忘了称赞他们,当孩子们第一次做了一个鸟笼,我们也忘了鼓励他们。对孩子们来说,父母的注意和赞赏是最令他们高兴的。

下一次,你在餐馆里见到盘中漂亮的装饰,不妨告诉厨师他们做得多好。当疲惫的店员耐心地拿出货物给你看时,也别忘了称赞他们。

每位演讲者,公共发言人都知道,当他们倾其所有给听众,却得不到一丝赞赏时,他们的内心有多失望,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办公室、店铺和加工厂的员工,甚至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他们也会有同样的感受,甚至加倍难受。别忘了一点,在人际交往里我们所接触的是人,他们都渴望被人赞赏。

总结: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一点小火花,会燃起友谊的火焰。当你下次再度来访时,会惊奇地发现它会留下多么明显的痕迹。

因此,如果你想学会待人处世,那就请你记住赞美别人。

4、善意的谎言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说谎”是古代游说之士,“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有力武器,常常被道学之士所不齿。但是那些男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奔走于乱世的那种顽强的生存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中国的游说之士为了达到目的,常常不惜说谎,他们可以说是一匹狼。对他们来说,“说谎”是游说时一个有力的武器,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被道学者所瞧不起,认为他们是“不能信任的男子”的缘故。当我们设身处地走进那个时代,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些男子们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奔走于乱世的那种顽强的生存方式,也是值得借鉴。

一天,燕昭王对苏秦说:

“你是一个骗子。”

从而疏远他。苏秦立刻反驳道:

“就是因为是骗子才有用处。”

苏秦的弟弟苏代,也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燕王对苏代说:

“不可听信说谎者所说的话。”

苏代辨解道:

“在我乡里附近的人都很轻视媒婆,因为媒婆一到男方家里就说‘这女孩子容貌如何漂亮’,如果到了女方家里就说‘这个男孩是个富翁’,总是捡相当好听的话奉承双方。虽然如此,媒婆在我们乡里附近依然很受欢迎。因为如果没有媒婆,姑娘家一旦年纪大了就嫁不出去,而且即使想要推销自己也是没人要。一般说来,大概凡事是因计而成、因势而成。为了人类以成遂大事的,只有说谎的人。”

看采兄弟二人的辩解明显地显示出,生长于战国时代乱世的男人们难以应付的劣根性,同时,当时的游说之士也像媒婆一样面不改色地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