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大师传奇
24687600000014

第14章 名震江南(1)

南梁陈为原臣子陈霸先所建立,经历了陈霸先的统治、陈文帝的治理、陈伯宗的继承。

智顗与师父慧思在大苏山普贤道场分别后,慧思前往衡州南岳,智顗与王固一行则前往金陵。

智顗既答应带法喜等二十七名弟子同行,便做好了在金陵长期居住的打算。

此次行在途中,智顗再也不是当初从大贤山赶往大苏山的智顗,一路上,他讲经说法,所到之处,皆引起轰动。

一行人躲风避雨,走走停停,到达陈都金陵后已疲惫不堪。好在王固熟悉,在他的帮助和安排下,智顗他们租下一间院子安顿下来。法喜等弟子对他也是悉心照顾,免去了他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初到金陵的时候,智顗在当地的名望并不高,首要的事是拜访当地寺院的法师,找到长久的栖息之处。

金陵当地有一位法师叫法济,他也是欢喜坐禅。智顗听说后便首先去拜访了他。法济却对智顗说:“我不值得你拜访,你应该去摄山拜访僧诠法师,他参禅入定,能听到摄山地动。”

摄山(今南京栖霞山)离金陵不太远,这个僧诠法师正在修这无常观,当时在“三论宗”也是很有地位的一位大师。法济禅师问,僧诠法师修无常观,闻摄山地动,能入这样的定,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什么禅定呢?

智者大师回答说:“边定未深。”

在《大毗婆娑论》上有言:****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第四禅便是边定。在****四禅里是最高的定。若是无色界的四空定,非非想定,就是最高定,但也算是边定。其说:“边定未深邪乘闇入,若取若说定坏无疑”,有人解释说这是未到地定,是为欲界定。因为这个定由浅而深,这个欲界定是最下边的,一开始的定,由欲界定,进一步是未到地定,然后是初禅、二禅、三禅。

“边定未深”就是欲界定,智顗道这个欲界定它还不是很深。因为欲界定也需很长一段时间的修炼,还没到最后的欲界定。或者说欲界定就是不深,到未到定就是深了一点。****四禅是更深一点,是说这个欲界定:边定还不深。“邪乘闇入”,是有魔,“乘闇入”呢,因为你入定这个人,你没有般若的智慧,你没有般若的光明,你心里面有“闇”,你虽然有这样的定,但是你心里面有无明就是“闇”,而这个邪乘着你这个闇,入到你的定里面去了,来愚弄你。

“若取若说定坏无疑”,你若执着你这个定的话,或者你向人讲,“定坏无疑”,你这个定决定是要破坏了,就失掉了。如果是未到地定,你向人说也不见得立刻会坏的。若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你向人说你这个定也不会坏。若是无色界的四空定也不会坏的,因为那个定力是很坚固的,不会因为你向人讲,你得的这个定,你的定会破坏。所以智顗认为这个“边定”,应该是欲界定。

听了智顗的回答,法济禅师很是惊讶,他说:“老僧以前得过这个定,我向另外一个法师说了以后,这个定就没有了”。

法济心想,这个智顗看来道行不浅。因此,他不仅赞叹智顗,还向外面宣传智顗。慢慢地智顗在金陵的名望就高了起来,很多在家居士、出家的法师都来跟他学习佛法。

此时,陈国是陈文帝治理下的国家,暂无严重的战乱,百姓安居乐业。陈伯宗虽是位无大作为的皇帝,但看起来也不算太过昏庸。

智顗在金陵扎下根来后,他命人收集整理金陵大小寺院的资料,然后的对寺院的情况认真进行研究,最后再去一一拜访。这对年轻的智顗来说,不得不说这是他为自己的人生打下的最好基础。

金陵民风好,人们都十分和善,特别是对佛法也非常尊崇。

进了金陵,智顗方才知道这王固是当世安成王陈顼的臣子,这安成王可是陈文帝陈蒨的弟弟,在王固的口中,他是个大才大贤之人。智顗总觉得王固说的有些夸张,每每都一笑置之。

王固因为智顗不相信他的话,总是一次次要将他引荐给安成王,并说,其实安成王也是一个信佛教的人。

听说安成王也信佛,智顗想,既然都是信佛之人,那就见见无妨。没想到在见安成王之前,智顗倒先迎来了另一位贵人,这位贵人便是徐陵。

这徐陵乃陈朝的大学士,字孝穆,其文章称雄一时,被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饮茶,甚至能饮醉。也曾与陈祖陈霸先、王琳等一起共侍过梁国君主。他的家族成员大都非常刚正不阿、诚恳谦逊。当时的朝廷诸多文书制度,皆由徐陵起草。

徐陵在朝廷上曾弹劾安成王陈顼手下的权臣鲍僧叡以及侍中、中书监等人,他慷慨陈词,正气凛然,连安成王都听得大汗淋漓、惊慌失色。徐陵让人扶着安成王回去,他以一身浩气扳倒了国蠹,从此以后朝廷为之肃然。

说来也巧,这徐陵竟是智顗的父亲陈起祖的生前好友。自从与智顗相识后,这位文豪便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智顗的禅修中去。

就像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令自己心动的东西一样,徐陵热衷佛法,这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在他心中开垦田园的人,这个人就是智顗。

智顗与徐陵的相遇,不知是智顗走进了官场,还是徐陵走进了佛门。

这日,徐陵又吃多了茶,有些醉意,智顗曾笑话说:“徐施主,当今世上,吃茶都能吃醉的,唯你徐陵一人而已。”

闻听此言,徐陵便哈哈大笑道:“不是茶醉了我,而是我自己醉了自己!”

醉后的徐陵,喜欢将纸挂在桃花树枝上写字。徐陵既是文人,也是政治上的侠客,他的心中仿佛有太多的事情只能透过笔尖去向世人诉说。

看到徐陵,智顗想起了自己的师傅慧思,两人有点相似,曲高和寡是他俩一生的寂寞。

徐陵一生高寿,今年他已经六十岁了,但他始终如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他虽然性格刚毅,但其诗文却以轻靡绮艳而著称,其主编的《玉台新咏》收录了《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名篇诗歌,他自己自嘲,做这些,不过是为了向萧绎徐妃邀宠。想想过去,如今已物是人非。

因为这一点,他的政敌一直在背后直骂他是一个收集和作艳诗的下流文人。

在智顗的眼中,徐陵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为了失落而苦闷忧心,也会为了成功而欣喜不已。

智顗每次与徐陵相会,都是一壶好茶,边品茶边谈经论道。从大贤山的风景说到南朝的烟雨,一直从朝阳升起,谈到太阳西沉。他们是忘年交,只因心中都有佛,才走到了一起。

徐陵说知己难寻,但他从未想到,自己日后会与一个和尚成为朋友。

日月如梭,转眼到了南朝陈太建元年间,智顗也已经在金陵生活一年多了。比起刚来时,现在他的信众不仅有寺庙的和尚,还有好多达官贵人。

在俗世人的眼中,一开始都是这样开始的吧。

有一天,法喜送一卷画到智顗的禅房,这幅画是金陵名画师给师父画的像。法喜发现师父未在房中,于是就去院子里寻找。

初到金陵的道场,院子里种满了桃树,金陵的夏季很热,因而到处都种着枝繁叶茂的大树,在金陵的阳光雨露下长势特别好。

时值风和日丽的四月,无数桃花盛开,缠缠绵绵,好一派江南秀丽的风景。法喜知道师傅智顗若不在房中,则必定是来这桃花院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