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24688100000032

第32章 民间妙联(2)

如果说,上联是亲眼所见,下联则是随意联想,其中的龙与虎,是从前面的浪与山引申想象出来的。听见学生对出这么好的下联,当老师的,有谁不感到欣慰呢?

声讨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时,有人作对联抗议他的窃国: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

余游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从字面上看,上联“園”字从囗从袁,“國”字从囗从或,要求把“袁”从囗中拖出,加入“或”,还我“國”:下联“道”字从辶从首,“途”字从辶从余,“余”字游于“道”上,就把“首”字挤走了,变成了“途”。从意义上看,要求有人进入园中把卖国贼袁世凯拖出来,还我国家;窃国大盗当权我忧心如焚,游于道上,不堪回首,问祖国的前途命运如何。

这副对联运用析字法,语意双关,构思是极为巧妙的,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不成,在全国人民的讨伐和反对声中一命呜呼,在众多的挽联中有一副对联是:“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字数都不一样。

众人疑惑不解,有一人议论道:“千古”对“万岁”还可以,“袁世凯”怎么对得住“民国”呢?对不住,对不住!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妙。

泰山平顶孔子崖联

孔子崖在泰山平顶峰,又称孔子岩。相传孔子登泰山时曾站在这里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崖上有刻石:“孔子小天下处”。又有徐子干撰写的一副对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为(对孔子的德才)愈望愈觉得高,越钻研越觉得深。语上,意为中人以上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韩信祠联

汉朝大将军韩信墓前的祠有副对联: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副对联仅十个字,但由于用典准确,所以概括了韩信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没有受到重用,后又投刘邦,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韩信果然是个将才,屡建功业,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阴侯陈豨密谋造反。此事被萧何识破,诱他到长乐宫中,被吕后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下联指的是,韩信投军之前,因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吃住了十多天,才保住性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刘备寝殿联

成都武侯祠刘备寝殿上,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联语是: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这副对联,工整自然,构思巧妙。上联说,刘备的坟墓还巍然存在,而在那漳河边上的荒凉的铜雀台旁,哪里还能找到曹操的假坟啊!?据史载:曹操死于公元220年,葬邺城高陵(在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并未设假坟。到了元代初年,杨奂著《山陵杂记》说,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七十二疑冢于漳河之上。后经《三国演义》的渲染,“七十二疑冢”之说,广为流传,故对联作者,依据传说扬刘抑曹,反映了封建文人的正统观念。下联感慨地说,往事越千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今安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漫步在设置着各种石刻的古陵道上,不禁浮想联翩。遥想刘备当年登基称尊的盛况:钟鼓齐鸣、礼仪庄严,丝竹管弦,何等排场!

黑张飞的墓联

阆中县城西的著名古迹张飞墓,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据史籍记载:“刘备定益州后,以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先主伐吴,飞率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今重庆)。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疆杀飞,持其首奔孙权,后权归首求和,头葬云阳,身葬阆中”。张飞墓由墓亭、墓冢两部分组成。墓亭在墓头上,亭的两边挂着一副对联:

随皇叔驰骋疆场断头,永怀三结义;

守巴西执政谨严巴人,抔土埋忠骨。

亭内是一穹庐形的石条拱穴,高、宽各约五米,其间端坐一尊二米多高的张飞塑像,塑像两边陈列着铁矛、蛇矛和铁锏各一支,相传这是张飞使用过的武器。墓高约六米,墓亭高耸其间,四角翘云,翼然欲飞。

诸葛殿的墓联

成都武侯祠诸葛殿的大门悬挂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是云南剑川白族人赵藩所作。上联是根据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写成的,称赞他用兵时注重“攻心”,使对手心悦诚服。公元225年,诸葛亮举兵南征时,采取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大军所到之处,在打击死硬头目的同时,采用“攻心战术”。孟获是“夷人”叛乱的余部首领,被俘后不服输,诸葛亮立即释放,让他再战,孟获又被捉获了,他还是不认输,诸葛亮又把他放走了,嘱其再成。如此七擒七纵,孟获终于臣服了,诚恳地向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从此南方平定,诸葛亮得以全力北伐。故赵藩推崇诸葛亮,说他是精于用兵而不好战的军事家。下联用“审势”来总结诸葛亮治蜀的方针,称赞他根据历史条件和客观实际的不同情况,来实行不同的施政策略。诸葛亮执法严谨,有挥泪斩马谡的动人故事,然而又有其宽大的一面,例如蜀郡太守法正,一意孤行,大施个人报复。对此违法行为,诸葛亮则宽大为怀,不予追究。这一宽一严的区别对待,在于两人所处的政治形势不同。马谡之所以处斩,是处在诸葛亮第一次挥师北伐之际,军法不严不行。又蜀郡太守法正是在刘备新据益州之时,民心尚未归顺。而且,法正又是土著豪绅,若严加追究,势必造成混乱,不利于蜀汉新政权的稳定。因此,诸葛亮严惩马谡而宽容法正。这副对联寓意深远,它不仅赞扬了诸葛亮的非凡睿智,而且提醒了世世代代的统治者,从中吸取教益。

郑和的胜迹联

郑和是闻名中外的航海家和通商贸易的友好使者,曾先后七次下西洋,在东南亚各地,至今还有很多纪念郑和的遗迹和文物。

最有名的是印尼中爪哇三宝垅市的三宝洞(又称三宝庙)。庙前有一牌楼,上书“德绥威服”四字。庙内供奉着孔子、郑和等塑像,祭坛上的铜炉,香烟袅袅。左边一座供奉着一个大铁锚,相传是郑和船队的遗物。右边一座是圆形古墓,据说那是副使王景弘和随从人员之墓。墓前有对联曰:

受命皇朝临海国,

留迹石洞庇人寰。

相传旧历六月三十日是郑和第一次到达此地之日,故每年这一天,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游客都来这里烧香朝拜。1916年,我国学者章太炎曾到印尼,游三宝洞时,留下一副对联:

访君千载后,

愧我一能无。

后来就将此联刻在石碑上。这里已成了印尼的著名游览胜地。

徐光启祠墓联

徐光启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把欧洲科学著作介绍到中国来的重要人物。

徐光启的上海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元一五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他从政期间,正值清兵入侵,边事告急。徐光启对军防曾有不少建议,但为同僚所嫉,不被重视;晚年入阁,又值周廷儒等专权,亦未能尽展所长。徐光启生平的著述甚多,尤其是《农政全书》六十卷,影响十分深广。徐光启于七十二岁在北京逝世。次年运柩抵沪,至崇祯十四年营葬于徐家汇肇家浜北(今上海土山湾西北新辟的南丹路旁)。在他的祠墓里的两旁石柱上,刻有高度评价他一生业绩的一幅对联:

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

出将入相一个巨,奋武揆文。

史可法墓祠联

史公祠在江苏扬州北城,是纪念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而建的。

一六四四年,清军入据北京,史可法保南京福王朱由嵩建立南明政权,领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衔。一六四五年,史可法率兵固守扬州,抗拒清兵,最后英勇牺牲。祠中有史可法衣冠墓。祠,墓都有不少佳联,辑录于下。

数名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老臣心。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心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命;

与文山并烈:曰取义,曰成仁。

生有自来文信国;

死而后已武乡侯。

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

疾风劲草,识板荡忠臣。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阎典史祠联

七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义,村大明一百里江山。

这是江苏江阴阎典史祠的对联。阎名应元,通州人,明末任江阴典史。典史只是在知县之下掌管缉捕和狱囚的小官,但在一六四五年清军围城时,他能毅然肩起抗清重任,以临时组织起来的几千人,抗击十万敌众,主动出击,杀伤清军七万余人,坚守江阴八十多天,城破后仍率死士巷战,最后英勇牺牲。后来人们为他立祠纪念,表扬了他的民族气节。这幅对联高度肯定了他的浩然正气。

鸡公鸭婆

从前有个学生,来到村外塘边看老翁放鸭子。老翁看他闲着没事,就说:“你是读书人,会作文,会对句,我出个对子,你对一对吧?”学生一想,在私塾里上过对课,对对子没有什么难的,便满口答应下来。老翁指着塘里的鸭子,说出上联:

鸭婆无鞋勤洗脚

学生看看鸭子,看看老翁,什么鞋呀、脚呀……半天也没对上。老翁让他回家慢慢对。学生回家闷闷不乐。母亲问明了原因,启发他说:“对对子得从日常事里去想。他说‘鸭婆’,你可以对‘鸡公’呀;他说‘脚’,你可以对‘头’嘛!”

学生望着院子里的鸡群,苦想一阵,突然,喊道:“对上了!对上了!”边说边跑到老翁家中,说出自己的下联:

鸡公有髻懒梳头

老翁很高兴,捉了一只鸭子,说“送你一只鸭婆!”学生行个礼,接过来,说:“明天我给爷爷送只鸡公过来!”说得老翁哈哈大笑。

和尚考功名

从前有个和尚,看见读书人参加考试,回来之后,有的当了秀才,有的当了举人,还有的得中状元,好不风光,心里羡慕极了。这一年又赶上乡试,他决定去试试。第一场是口试,对对子。主考官出上联:

孔圣人三千弟子下考场

和尚张口对下联:

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官又道:

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再答:

佛说:回头是岸

主考官一听,气坏了,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站起身来,拂袖而去,边走边说: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和尚急忙合掌,说: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石佛寺与四仙桥

浙江有一座十佛寺,寺里的老僧写了一个上联,挂在佛殿,请来往的香客对。上联是: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句子里用了万、千、百、十这样四个数字,连续排列,又是说的一件事,十分自然。来来往往的人都试着对,谁也没对上。

一天,两个书生到寺里借宿,老僧请他们来对。两个人夜里想词儿,谁也没睡觉,即使这样,也没想出来好句子,两个人又扫兴,又不好意思,连夜告辞老僧,雇了一条小船,趁着月色赶路走了。小船过了一座大石桥,一个书生问摇橹的船夫:“这是什么桥?”船夫答:“四仙桥。”书生喜出望外,马上叫船夫再划回十佛寺。两个书生一路小跑进了庙里,找到老僧,要来纸笔,写出下联: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烟霞洞的美联

杭州西湖的烟霞洞,有许多造型优美、雕刻精湛的石窟造像。洞的入口处,原先刻着一尊财神像。人们为了纪念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勤政爱民疏浚西湖的功绩,便把财神像改镌为苏东坡像,设“苏龛”,供人瞻仰,并加上一副很有风趣的对联:

钱如真可通神,此座巍然,何不与烟霞终古;

石也有时变相,长公仙矣,莫非是香火前缘。

“千古英雄”与“一池春水”

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是个游览胜地,历史上称作“京陵第一名胜”。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将徐达曾在此对奕。因为徐达获胜,朱元璋把莫愁湖赏赐给他。园中的“胜棋楼”就由此而得名。楼中挂有一联,写道:

人言可畏,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胜固欣然,败也无妨,如何结果,浪淘尽千古英雄。

联中集用前人佳句,颇具风趣,上联“风吹皱一池春水”系采自冯延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下联“浪淘尽千古英雄”,化用苏东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读起来心旷神怡。

牛看文章

过去科举考试时,考场规矩是十分严格的。考生们都知道考场规则,该带进什么,不该带进什么,都不止一遍地检查。答卷时,谁也不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更不敢打小抄,传纸条了。因为哪怕被考官误会了,赶出考场,几年的心血也白费了。有一个考官姓杜,不放心考生们,在考场上用纸条粘在考生的脑袋和桌子之间,让他们只能低头答卷,而不能左顾右盼。等题纸发下来,那诗句的题目是:

万马无声听号令

待考题发下,他就让考生去作文章,自己捧了本书去读。突然,有个考生拍着桌子大声喊道:“这个题目出得太绝了,你们知道下句应该是什么?”其他人吓了一跳,说:“不知道。”这个考生说,下一句应该是——一牛独坐看文章。

考生们一阵大笑,嚷道:“好对子!好对子!”笑得前仰后合,把脑袋上的纸条也崩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