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24688100000034

第34章 民间妙联(4)

先生与老子

从前,有个很狂傲的秀才,学识虽不多,但偏爱显示自己,人们都叫他狂秀才。有一天,狂秀才出门,来到了一所学堂前,他看见一群学童兴趣十足地在交谈什么,他就想让这个学馆里的老师出来,和他比试比试才学。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往大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都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秀才可得意了。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来,站在狂秀才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地对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羞得脸都红了,在一大群学童的哄笑中,赶快溜之乎也。

解解解解元之渴

有个姓解的人,中了乡试第一名,成了“解元”。这天,他从外面回家,连声叫渴。侍女赶忙提壶沏茶。正好有一位朋友在坐,随口说了一句: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解元一听,放下茶杯,连说“妙句!妙句!”一个“解”字,根据字音不同,竟连用四个。前两个是动词,读jiě;后两个都是组在名词之内,读xiè。解元把此句写在纸上,到处征对,没有一个人能对上。后来,有个乐师来到城里,巧的是他姓乐,连起来被称为“乐乐师”。一天,乐师在外面生了点气,回家来闷闷不乐,妻子却在一旁弹琴。乐师责备她说:“我心里不痛快,你还有心思弹琴?”妻子笑着说道:

半支雅曲,乐乐乐乐师之心

乐师理解妻子的一番好意,猛然间想到,这句话,不正好能对上城里传说的那副“绝对”吗?他一脸愁云顿时消散,马上跑出去告诉朋友……虞美人草与使君子花。

清朝时候,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有个小和尚,他对对联很有研究,对对子挺有水平,在附近一带是出了名的。知府大人听了,就把小和尚请了来,打算试一试他的学问。知府便给小和尚出了个上联: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使君子”,是一种中草药,夏天开花,花瓣儿起初是白色的,慢慢地变了颜色。上联是说,使君子花早晨是白的,中午变成红的,晚上就变成紫的了。小和尚一听,马上就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虞美人”,又叫“丽春花”,是一种很好看的草花。下联是说,虞美人这种草花,春天是青色的,夏天变绿,到了秋天,就变成黄的了。知府说了一种花,一天里头的早、中、晚,颜色有三次变化,小和尚对的也是一种花,一年里头春、夏、秋季,颜色三变。这里,对句不但对得好,而且说明这两位对植物学还挺有研究。瞧他们观察得多仔细呀。

如此爱民如子

有一个县太爷,既贪婪,又残酷,老百姓背地里没有一个不骂他的。这年除夕,他写了一副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过路人看了,都小声骂他:“什么‘子’,还不是要银子?”“就仗着他有靠山。”一个读书人听见大家议论,回家续了两行字,连夜贴在县官的门上。第二天早上,人们一看,对联变成——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所续的字,正是对“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所加的注脚。

考糊秀才

清朝时,有一群学生从鹞子湖乘船,到黄州(现湖北黄冈)赶考。一江绿水,两岸青山,如屏似画,令人目不暇接,心情舒畅。陪他们去考试的私塾老师,出了个对题,考考学生们的才智:

两岸青山夹绿水

按说,这对子并不难,可学生们一时不知该怎么对,好半天,也没人吭气;越是没人对,到后来就越没人敢对了。摇橹的老船夫,看他们一个个灰心丧气的痴呆相,觉得十分好笑,脱口说道:

一船黑炭下黄州

学生们一听,把我们比做“烧焦烤糊”了的木头疙瘩,心里生气,可又没法发作,谁让自己对不出来呢!

惧内与惧考

有一个县官,可以与上司慷慨陈词,表明自己的意见;可以高坐县衙大堂,主持处理一县大事;可以明理断案,哪怕最棘手、最缠人的案子……但有一样令人不解的事,就是回家怕老婆。县官有个好朋友,是个生员,考了好多年就是考不中。人们都当了县官,他还在“生员”这儿原地踏步。于是,他就怕考试,甚至一听“考试”二字身上就发抖。这天,两个人闲聊,在一起比谁的胆子大。县官说:

天不怕,地不怕,就是老婆也不怕

生员说:

杀何妨,剐何妨,就是考试又何妨

一个惧内,一个惧考。真是咬着牙说假话,打肿脸充胖子!

送寿礼

有一个县令过生日,想借机会搜刮老百姓,下令要各乡各村、各家各户给他送寿礼。为了“体恤民情”,他还特别声言,送多少都行,送什么都行,跟抢劫也差不了多少。此时正是青黄不接,老百姓正忍饥挨饿,哪里有东西可送?县令可不管这些。有一个秀才气愤不过,就写了一副寿联,等县令作寿那天,交给门房送进去。里边一喊号:“寿联一副!”“挂!——”有人挂起来了。“念!——”有人念道:

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票子也要,黑红一把抓,不分南北小的们该死,麦未收,谷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县官气得直喊:“把送对联的给我抓起来!”衙役们出门一看,秀才早无影无踪了。

如此“清官”

有一个新上任的县官,还不知道这“官”该怎么做,心里却把“贪”字早装满了。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清廉,来欺骗老百姓,就在县衙大门上刻了一副对联:

若受暮夜钱财,天诛地灭

如听衙役说话,男盗女娼。

老百姓看了,互相传开,都很高兴,以为这次来了个青天大老爷。谁知过了不久,这位“清官”就变着花样贪赃捞银子。老百姓犯嘀咕了:那对联不是说得好好的,怎么也贪起来了呢?慢慢一琢磨,也发现这对联只是表面清廉,实际上是宣布两件事:第一,送礼白天送,不要等“暮夜”;第二,直接送给县官本人,不要经衙役的手,也不要让衙役说情。

眼前轻薄

清朝有位姓胡的文人,在落魄之年,给人当私塾教师。主人总看他不顺心,想辞掉他。有一日,天降大雪,主人大宴宾朋。来赴宴的,都是本地名流。胡先生也被破例邀请来参加宴会。席间,雪越下越大,可以看见窗外的竹子都被雪压弯,头垂到地。主人对胡先生说:“有个对子,让你现在就对。能对上呢,这塾师的位子还是你的;否则,恐怕我要另请高明了。”说完,出了一对:

雪压竹枝头扫地,只因腹内空虚

胡先生知道,这是主人逐客的办法,并让自己当众出丑,十分气愤。人到情急之时,常常文思阻塞。胡先生一时想不到好对,又愧又愤,只有离开此地了。几年后,胡先生飞黄腾达,官至军门。忽然有一天,胡军门手下的人找到当年下逐客令的主人。虽说是“大人有请”,他的心却也乱跳不止,不知是福是祸。一见面,胡公说:“您的那副对子,我一直没忘。”故主人吓得一哆嗦,赶忙下跪:“小的不该如此,请大人恕罪。”胡公说:“请起,请起。出对以判赏罚,何罪之有?只是这对子出得太好了,害得我想了好几年。昨日春游,见柳枝为风所动,飘飘忽忽,猛然悟出对句,今日特请故主人过目,看可否交卷?”说完,取出一纸,上面写着:

风吹柳叶背朝天,足见眼前轻薄

这位故主人连“好”字都没敢说,羞愧无言,连忙叩谢而去了。

旧时雪与暖轻裘

清朝末年,直隶有一个姓薛的读书人,他有一个朋友仇某在南方做官发迹。薛某得悉,南下寻仇某相助,欲求一谋生之职。

仇某昨日刚丢讨饭棍,今朝已忘叫街时,没理会薛某,派仆人送来半联:

江南日暖难存雪

作为逐客令。

薛某怏怏而回。从此卧薪尝胆,发奋上进,一年后在北方也作了官,发了财。这时,仇某因贪赃被罢官而落魄,万般无奈来投靠薛某。

薛某依然画葫芦,没有资助仇某,只是还赠仇某下半联:

塞北风高厌轻裘。

据说仇某后来身遭冻饿,死在街头。

牧童巧对秀才联

阳春三月,几个闭门攻读诗书的秀才相约去春游。

他们走在村口寸把厚灰尘的路上,见路面印着鸡、狗的足迹,一个秀才随口吟出一上联:

鸡伴犬行,

遍地梅花竹叶。

大家陡然没有了说笑,个个搜肠刮肚,还是没有对出下联来。这情景被路旁放牧的小孩看到了,笑着说:“这有何难。”

秀才道:“你个放牧小童还能对对子?”牧童指指撒在地上的羊粪马屎,朗声对道:

羊跟马走,

沿途松子核桃。

秀才们听了连声称妙。

秀才佳句换良缘

古代有个知府,生有两女。知府决定用征联形式为两女择偶。定上联为:

一大桥,二小桥,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厘六盒七彩粉,八钗九银十分桥。

此联贴在墙上多日,并无一人能应出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