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4733400000024

第24章 组织制度建设篇(10)

1.健全组织领导,构建高效组织网络

多校区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领导决策机制,政令畅通的执行机制以及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一个领导有力、运转高效、协调一致的组织网络。单一校区那种高度集中的党建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校区党建的实际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实际,按照“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分头把关、提高水平”的原则,合理设置校区党建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系党总支—党支部—团支部”组织机制,完善多校区党建分层管理模式,统一整合配置各校区学生党建资源,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考评激励体系来有效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规模和学制来看,虽然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样做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但可建立学生党小组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业余党校学习的结业学员的跟踪培养。

2.加强制度创新,构筑完善制度保障

管理是育人的重要手段,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保证。加强学生党建制度建设是提高学生党建管理水平的切实措施。高职院校应结合多校区和高职学生实际,对原有党建制度进行整合,按照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原则,根据学生党建工作运行规律,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党员考核汇报制度等方面,并严格落实,依照制度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管理、教育、考核,使学生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制度科学、遵章执行、规范办事的良好局面,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与规范运行。

3.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增强教育管理有效性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从严治党的中心环节。面对多校区管理新形势,加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面临就业的紧迫性,在进一步把好学生入党关、创新培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完善激励考评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多校区实际,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构建“党员带动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机制。在多校区格局下,尤其要重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一是要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多校区运行方式下,学生规模庞大,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压力骤然加剧。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培养、发展为党员,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推进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不仅有助于党员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党员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发挥示范效应,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二是高低班级对口挂钩,实行党建工作“传、帮、带”。在校区分散、学生人数多的现实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中老党员的作用,按照专业班对口的方式采取高低年级挂钩扶持的办法,由高年级学生党员对低年级进行“传、帮、带”,主要负责指导低年级班级开展党建学习活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将党建工作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党员,保证党建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2)构建“网络化”的党建工作机制。一是要拓展党课教育“网络化”机制。在多校区办学特点和高职学生培养模式下,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的集中教学方式开展学校党课教学,将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交通问题、课时问题、与专业教学时间相冲突问题、顶岗实习问题等。因此,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积极构建“学院—系科—班级”三级党课教育网络,形成以学院业余党校为主导,以系级业余党校为主体,以班级党章学习小组为基础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分层推进的培训教育体系。二是要将党建工作“网络化”“信息化”。高职院校为有效应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更应该充分运用网络,发挥网络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能有效突破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造成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随时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建立党建理论学习、研讨的门户网站,占领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的网络阵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学的网络远程教学;实施党内信息统计“信息化”、党内信息管理“网络化”工程,提高党内信息动态管理的效率,以克服多校区办学和学生顶岗实习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地域、空间障碍。

(3)构建“党风促学风”的校园文化机制。校园环境文化是高校育人的基本环境,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浓烈的精神氛围”。多校区管理模式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在这些办学“新区”传承、延伸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使在“新区”学习的大学生能够成为传承本校大学精神的当代优秀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从多校区办学的现实出发,构建“党风促学风”的校园文化机制,结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精品文化活动,着力展现本校校园文化的时代风采,推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新校区的形成,做好高职学生大学文化精神的培养与塑造工作,使之成长为德、智俱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增强党建干部力量,打造管理服务高地

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做好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保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党务工作者是专职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干部,他们主要在规范程序、严格把关、宏观协调方面担负重要职责;党员专业教师尤其是“两课”教师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对大学生的“三观”树立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建立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学生党员既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又是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骨干力量。面对多校区管理模式带来的学生党建工作新形势,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党建工作人员的整合力度,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其次,要对既有党建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保证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职化。再次,要建立一整套选拔、考核、监督的考评和激励体系,按照不断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目标要求,着力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导航作用。

总之,在多校区办学特点和高职学生特殊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压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不断开创多校区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爱民.科学发展观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046 .

[2]蔡立斌.多校区办学高校党建模式初探[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10 ):1819 .

[3]操菊华.多校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08(9):5354 .

[4 ]康雷.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文教资料,2009(10 ):194195 .

[5 ]肖丽静.跨校区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J ].才智,2010(23 ):269270 .

[6]蒋平.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对策及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29 ):6869 .

(王文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讲师)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田穗

高校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接班人的素质,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奋斗目标的实现。因而,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提高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高校学生党建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思想素质、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普遍面临新的挑战。归纳起来,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面临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入党动机多元化,更多地表现为实用主义

市场经济的大潮滋长着人们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高校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大学生更注重眼前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应地,一方面是理想信念的弱化,另一方面则是理想信念的功利化、庸俗化。不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与对党的信念和信仰还有一段实质性距离,不少青年对党的性质、纲领、目标和指导思想等知之甚少。

2.学生党组织设置缺乏科学性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大幅增长,学生党员队伍快速扩大,大学生基层党组织规模过于庞大。传统的学生党组织(党支部)一般是按系(专业)来设置的,支部党员分散在各专业、班级,党员之间彼此很难有交流和见面的机会,上课时间也不统一,面对如此庞大的基层党组织,对学生新党员进行深层次的党性教育和培养,有效地开展日常的党组织活动存在一定困难。

3.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数量存在矛盾

规范的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是党建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量越来越大,给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有的高校过分追求党员在学生中的比例,互相攀比发展人数,以发展党员的数量作为衡量学生党支部工作好坏的标准。这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结果,就是过早地将尚未成熟的学生发展到党的组织中来,使得有的学生入党后,不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损害了学生党员的形象,影响了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威信。

4.看重入党前的考察,忽视入党后的再教育

目前,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将工作重心放在入党前对学生的考察上,而忽视了党组织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缺乏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管理,使得个别学生党员存在“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现象,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违反校纪校规、考试作弊、帮人代考等现象。

5.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大多数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就是发展党员,缺乏对党组织活动的重视。党组织活动内容单调,形式上缺乏创新。有的党组织很少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其他组织生活,或是以枯燥的方式读报念文件,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则十分稀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通过组织生活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和培养方式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远不如党员发展前期的教育和培养力度,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

二、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途经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新课题、新挑战,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解决,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建的“龙头”作用。

1.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高校应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学生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1)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健全教育保证机制。党员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因此,建立完善、系统的学习培训制度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党课培训制度、学生党支部政治学习制度、学生党建工作者培训制度等。通过建立学校党校、院系党校和学生党支部的全方位培训体制来对学生进行入党前的培养和入党后的教育。各级培训需要统筹安排,分工明确,重点突出,避免培训内容的重复;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建立组织发展制度,健全质量保证机制。通过完善组织发展制度,进一步扩大组织发展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对组织发展工作的监督中,从而保证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作风建设。

一是实行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的公示制度。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学生党支部在召开支部大会的基础上,明确支部本学期的拟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并在发展对象所在的院(系)和班级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