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4733400000034

第34章 党性作风建设篇(7)

3.制度约束

“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做好事”。可见,制度是可以促进道德建设的。制度和道德同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手段,道德是软性的约束,制度是刚性的约束,二者相辅相成,制度为道德提供底线,强制人们服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善的制度才能降低交易费用,促使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以制度建设促进道德建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制度对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使全体人员一进入社会和工作环境,就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之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为道德的遵守提供底线。另一方面,在道德沦丧严重的领域要通过制度约束提高道德约束的刚性,如对见死不救者进行惩罚。

4.榜样引导

一是领导干部和党员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和党员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用党的纪律来严格要求党员高标准遵守道德规范。******同志说,“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二是抓典型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我党在宣传方面的组织动员能力,使全体人员耳濡目染,近有所学,远有所追,起到鼓舞和鞭策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5.依靠群众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发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培养群众的道德自律能力,使道德建设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基层。道德建设活动要贴近群众生活,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如开展“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活动,使自觉排队乘车成为习惯;组织干部、群众同生活困难的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星期六义务奉献日”活动;开展道德自律承诺活动等。依靠群众从小处着眼开展道德建设活动,先易后难,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目前我国道德领域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同旧的道德规范受到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规范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造成的道德失范有关,我国道德建设应该建设什么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旧道德交锋相当激烈,有些旧的道德观念已被否定,而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为困难。所以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懈地追求。在道德建设上,要坚决摒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唯生产力的消极观念,树立道德建设重在建设积极的观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 ]柴忠月.营造诚信的社会道德氛围[EB/OL ]. [20120629 ]http:/ /www. southcn. com/news/gdnews/chuanmei/200204280227. htm.

[2]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5,26.

(李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成因探析

何森林

职业道德,既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活动相关联的特殊的具体社会道德,必须体现社会对该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又是所有该职业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具备某种职业道德,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有从事某职业的资格。所以说,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对社会意义也很重大。职业道德教育一旦出现缺失现象,必然有教育系统内的原因,也肯定有教育系统外即社会系统中的原因。

高等院校,尤其是其中的应用型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为未来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需要,也是打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前提。所以探析高等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内外成因,以便进一步有效解决职业道德教育缺失问题,便有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教育系统内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因素

1.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

所谓“边缘化”,指的是职业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没有放在重要位置,职业道德教育时间和地位都无从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功能和效果当然也就不能正常或完全发挥。

职业道德教育专门课程较少且内容单一。当前高校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偏少,有的学校甚至以课时紧、教室少为由不开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还有的学校《思想道德修养》或《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一身两用,既作为思想政治课课程,又替代了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实际上,这些课程都有以下特点:①不分专业,没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②普通的思想教育内容较多,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少,不能有效发挥职业道德教育功能;③理论色彩较浓,缺乏实际操作性;④规范、条款太多,缺少弹性思考。靠这样的课程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效果不可能太高。

专业课程中没有很好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本来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进入一切课堂,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职业道德才有希望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但由于很多师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枯燥的说教,对提高职业技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便淡化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内容。还有的师生,没有把应用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区分开来,盲目追求课程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砍去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从而降低了应用型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弱化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防范功能和准入功能。

其他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也偏少且内容偏浅。其他课程包括就业指导课、活动课程、实习等。本来,这些课程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灵活自由,如果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实际上,在这些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时有时无,没有制度保障,而且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内容肤浅、流于形式,也很难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2.职业道德教育环境缺失

所谓环境缺失,指的是教育系统本身不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培育良好职业道德的氛围,包括教育系统内的影响源角色(教师)不能给受影响者(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功利性色彩太浓的环境不利于职业道德发展。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让学生能尽快上岗,许多高校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型课程,这本身也无可厚非,但许多师生却因此变得短视,压缩了职业道德教育空间,甚至放弃了职业道德教育。有一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在学校进行,只有等学生毕业后,结合职业活动实践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才会有实效;学生专业课、选修课本来就很多,还要去考名目繁多的证书,再花力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定会让学生苦不堪言;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节省和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实际上,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从业者的灵魂,因为要培养职业技能而放弃职业道德教育一定是得不偿失的。